初烧20年 发表于 2021-8-29 13:26:25

怀念尊敬的程永玲老师 !

本帖最后由 初烧20年 于 2021-8-30 11:52 编辑

怀念尊敬的程永玲老师 !

易有伍

(八月二十四日晚仙游驾鹤西去)[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

认识程永玲老师大约是1985 /86年,当时我指挥香港爱乐民乐团连同成都民乐团在成都红旗剧场演出,程老师是座上嘉宾,同台演出的还有笛子演奏家胡结续和歌唱家吕小琴等。音乐会结束后成都民乐团团长唐中六介绍我们认识,可是匆匆忙忙我们彼此都忘记了谁是谁没再联系。至到1989年,成都红旗广场被烧掉没多久,在胡结续老师的协助安排下,我在成都舞蹈学院大棚里录蜀乡风情上下集,第一首录的就是程老师的《摘海棠》,录音前花了点时间装简单设备和驱赶飞进来的麻雀,只用了一只立体声唛的现场录音方式,当时参与的曲艺团的团员都带着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怎操作。《摘海棠》两遍录完后,我把耳机拿给程老师听听是否OK?她听到录音眼睛发亮竖起大拇指赞好,之后录音很顺利进行,回港后准备文字出版材料,很多四川方言听不懂,就来回传真请程老师帮忙校对。从那时候开始二十多年,她业余帮雨果当编辑统筹等做出很多贡献。
说实在我搞器乐演奏、乐队指挥出身,民乐界前辈彭修文、胡炳旭、关乃忠、夏飞云等等老师很早就认识,可是民歌、合唱、少数民族音乐等的脉络和修养几乎是零!九十年代初期作为一个新加坡人/香港居民要去张罗这大批量的录音简直是不可能,程老师出面帮了大忙,才能有这些精品系列制作出来。
程老师曲艺界朋友们可能不太知道她在录音界的这些功德,但至少数以百万计的雨果粉丝、音乐音响爱好者都听过,通过160多期、全国(包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播出的老易谈雨果电台节目都听过她参与的录音!
程老师为人低调、高贵的艺术修养情操也深深的影响了雨果的出版、制作风格,专心弘扬民族音乐制作精品。
程老师是雨果唱片的贵人!我们全体同仁和粉丝们都会永远怀念她!

附程永玲老师参与或统筹的雨果唱片:



初烧20年 发表于 2021-8-29 13:47:48

点滴追忆程永玲老师

郭锦

8月24日傍晚收到易老师的信息“程老师刚刚仙游了!”,内心有诸多不舍和惆怅,想起了与程永玲老师曾一起共事,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4年,易老师带我去成都录鲍元恺创作的《人民的儿子》交响曲,在四川广播交响乐团的录音棚录音。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程永玲老师,她平易近人,没多久我们便搭上了话。棚建得不太完善,声音有点糊,混响太长。我们架好话筒和器材后,易老师把监听耳机递给程老师听一下,也就几分钟,程老师便指出:管乐的清晰度不够,乐队比例不舒服。于是便让乐团的人用了阶梯把管乐的部分“抬高”了些许,整个乐队的音响性,乐曲的感染力立马大有改善!着实让我见识到程老师的艺术水平,耳朵之好!

程老师的话不算多,声音清澈而柔润,而她温和而又坚定的眼神最为令人难忘。那天录完音,程老师送易老师和我回酒店,我站在电梯,看着她在不远处侧身微笑,目送我们离开,那情景那印象我至今仍然记得。

后来雨果在广州的录音棚开张,程老师到了广东来主管日常的工作。那时工作比较弹性,闲时我们聊了很多,她阅历丰富,我涉世未深,也爱聆听。她讲家族的浮沉,讲她学艺,到国外演出的趣事等等。我调侃说,我将来可以给你写部自传了。工作中程老师以自己的方式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圆融,但那时年轻不懂,不免莽撞,心态不稳定,不过她都体贴地宽容。程老师也有活泼的一面,有次一同外出办事,车途遥远大家疲劳困乏,“来,小郭,我们龙门阵摆起来,我给讲个笑话哈”,还没讲完,她自己哈哈大笑讲不下去了。

我参与到雨果唱片的一些录音,过程好大部分都有程老师在一旁,给予鼓励,交换意见。她对音乐,录音给出的意见往往都是十分的中肯和客观,使我学到了很多。

看着与程老师最后的微信聊天记录,体会到生命的短暂,恍惚间又感觉相处就在昨日。我想人生就是如此,充满无常,充满遗憾。而你的光芒照亮了许多人,温暖了许多人……愿你永登极乐,无有苦恼。

同安石 发表于 2022-11-22 14:32:23

雨果还出过一张山西民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尊敬的程永玲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