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音响相对论中,有网友提到数字信号在HDMI线材传输的时候,就会产生jitter,会导致画质缺陷。 首先,对于短评君来说,jitter是数字传输的幽灵! Jitter是什么?! Jitter(时基误差)的简单理解:发射机的两个脉冲信号之间时间间隔1秒,到了接收机时间间隔就不一定是1秒,即系信号到达的时间差。 其实在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jitter,要实现数字信号的正确传输,要求接收机产生的信号与发射机发送过来的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与相位关系。这就是消除jitter,模型中是用“同步”。 你确定jitter是元凶吗? 之所以原文不提及jitter,是因为数字传输中产生jitter的原因实在太多,不单是线材,所以很难将音质或画质的缺陷归咎于一条严格按照标准制作的合格线材所产生的jitter。音质或画质的缺陷更多的是DA芯片及周边电路设计上,而不一定是jitter。 尤其对于异步传输和带有缓存器的解码来说,只要数据都“到齐”就好了。数字通信系统最应该关注的是误码、供电、串扰,而不是jitter。 假如有朋友说说换了某某数字线,声音带来巨大的变化,你也不妨问多一句他原来用的什么数字线、转盘、解码器,仔细分析一下,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浪费金钱喔。 玩音响最后还是一个玩平衡,完全遵循木桶原理。系统的声音取决于最差的那个环节,您总不能用最差的转盘搭配最好的解码器,然后说jitter是声音恶化的元凶吧,哈哈。
那么模拟信号线呢? 相对于数字线,刚才也说了,在短评君心中,一条数字线在设计得当的新型数字播放系统中能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那么对于我们更加常用的模拟线,例如RCA音频信号线、喇叭线和电源线等来说,这就不是玄学怪论。 音频信号线 首先说说音频信号线,从音源到前级,一直到功率放大器为止,跑的都是承载音频的微小交流信号。因为小信号,所以很容易被干扰,必须做电磁屏蔽的。一般用金属屏蔽层,然后将其接地,可以防止外部干扰。另外,绝缘层和芯线、屏蔽层与芯线,芯线之间,会存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是线材本身一种性质,相当于并了一个电容器。所以模拟信号传输中,线材根本不是单纯用来导电。导线越长,分布电容就越大。越是高频信号,其容抗就越小,就更容易损耗而造成线性失真。当然还有大家津津乐道的集肤效应等等。 技术上来说,模拟信号线尽量用多股线,越短越好,完美的屏蔽和接地,每个品牌型号的线材都有自己的声音特点,或多或少的起着调音的作用,并且与所用的系统匹配程度不尽相同,简单来说,就是有的线材在A系统的声音变化比较大,但是可能在B系统听不出什么区别。所以有人建议用双盲测试来检验线材声音是不是玄学,这个是不合理的。 喇叭线 其次,说说喇叭线,喇叭线走的一样是模拟信号,交流电信号。但是它的特性和信号线却不一样。它从功率放大器连接到扬声器的线材。因为这段线材一般来说,传输功率大,电平高,外界干扰可以忽略。从电气特性来说,不需要,也不应该做屏蔽。喇叭线要比信号线长很多,相比之下,由于加屏蔽引起的分布电容影响就变得非常可观。 发烧线材为什么贵?!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来自德国的发烧线材制造商in-akustik的名气在国内虽然没有其他Hi-End线材品牌来得响亮,但却是一家技术实力非常强大的公司。我们来看看in-akustik 目前最高级的NF-2404 RCA信号线和LS-2404喇叭线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