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舒密特与香港中乐团探索音乐新空间

2017-6-27 11:32| 发布者: LZA| 查看: 1969| 评论: 0

简介:香港中乐团以31人的小组形式展开今年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庆典外访巡演的第一站,是俄罗斯文化重镇圣彼得堡及2014年举行冬季奥运会的索契(Sochi),合共举行了三场音乐会,以小组合奏、重奏及独奏节目为主。三场演出观 ...

 

圣彼德堡Jaani Kirik Concert Hall外观

 

香港中乐团以31人的小组形式展开今年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庆典外访巡演的第一站,是俄罗斯文化重镇圣彼得堡及2014年举行冬季奥运会的索契(Sochi),合共举行了三场音乐会,以小组合奏、重奏及独奏节目为主。三场演出观众反应之热烈,包括全场起立鼓掌的场面,在香港并不多见,达到了展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独特色彩与音乐的目的。乐团研发成功的环保胡琴出色的音乐表现,在突显香港作曲家作品及香港新一代乐手的音乐丰采外,同时还有中国内地、台湾的元素在内,展示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音乐文化上的广泛包容性。

 

香港中乐团及莫斯科精英室乐团在索契冬季剧院演出后谢幕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这三场演出的高潮,无疑是最后一场,安排在金碧辉煌的索契冬季剧院(Winter Theatre Sochi),与当今人气鼎盛的大师巴舒密特(Yuri Bastmet),和他领导的莫斯科精英室乐团(Moscow Soloist Chamber Ensemble,简称MSCO)同台表演,这是第十届索契冬季国际艺术节(Sochi Win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的重点节目,这场东、西方两个乐团同台的演出,以中国与欧洲相融When China Meets Europe)为名,被称为索契艺术节有史以来最不寻常the most unusual one in the history of the Festival in Sochi)的演出,确实,背后的意义却不寻常。作为音乐节创办人及艺术总监的巴舒密特敢于将中、西两个乐团安排同台演出,可以说是踏入新世纪以来,从跨界结合不同文化去探索音乐世界更广阔空间的一个尝试和挑战。为此,香港中乐团此行的第一、二场音乐会便有如是热身的前奏演出了,那就从216日在作为俄罗斯文化重镇的首场热身音乐会开始,谈谈这次为期八天跨越中俄两国音乐文化之旅的个人感受。

 

由简入繁层层推进

 

在圣彼得堡演出安排所在的Jaani kirik音乐厅,是2011年改建自一座十九世纪的教堂,合共可容观众458人,舞台顶上仍保留着教堂的圆拱苍穹,场馆基本上是矩形的鞋盒状,亦有相当高的楼底空间,很适合小型音乐会。在首场演出中,不算领奏,担任独奏的八位乐师,分别在台湾、大陆和香港成长,所奏乐曲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兼备,可说是变化丰富,多式多样,全场爆满的观众,确可说是听得如痴如醉。

 

巴舒密特指挥香港中乐团及莫斯科精英室乐团演出《五幅中国画》

 

阎惠昌指挥两组风味不同的小组合奏开场,戏曲味的《夜深沉》风格浓洌,《广东小调联奏》活泼欢娱,一北一南,对照鲜明,场内气氛实时高涨。接着七首乐曲的设计,由个人独奏,到二重奏、五人小组伴奏的独奏、丝弦五重奏、胡琴六重奏,然后是九人的即兴合奏,可以说是由简入繁,由少渐多,一层一层推进,一曲一曲加强的设计。

 

首先登场的是张重雪的二胡独奏《空山鸟语》,滑音与仿鸟声效果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新奇,赵太生的三弦独奏《十八板》却是硬朗色彩中带着滑稽风趣的音乐,与接着由台湾两位笙乐手陈奕潍(高音笙),与杨心瑜(中音笙)自作自奏的笙二重奏《点线方圆间》,带有现代演奏技巧及风格,相互比较,便产生颇大的反差。

 

接着一组三首乐曲的风格都较为传统。罗晶独奏的古筝曲《侗族舞曲》,在五人小组伴奏下,将古筝的铿锵与鲜明的节奏发挥得很好;接着由张重雪带领的两首丝弦五重奏:古曲《阳关三叠》,旋律简洁真挚,展现丝弦之乐的感人音色;接着奏胡登跳的《跃龙》,却是节奏音色对比变化颇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戏剧性,演奏扬琴的李孟学还要兼奏堂鼓外,五位乐手还要一再吟唱无词歌,增添了乐曲的趣味和吸引力。

 

香港作品带来惊喜

 

而两首香港作曲家的作品,继续将音乐会升温。伍敬彬的胡琴六重奏《山鬼》,藉着鬼神的奇幻题材,将乐团自己研发的环保胡琴的性能和表现力尽量发挥,在速度旋律节奏色彩上都有颇大幅度的对比变化。

 

演奏香港作曲家曾叶发的《偶拾》,演出时全场暗灯,四位乐手分处舞台四角,舞台前右边的李孟学(扬琴),和左边的董晓露(革胡),背对侧坐;舞台后的陆健斌(打击乐)及马玮谦(唢呐)则背对观众。另在U形楼座上,还有在演出中加入的五位乐手,中间的是孙永志(笛),两侧则是杨心瑜(笙)、葛杨(小阮)、邵珮仪(琵琶)、张重雪(二胡)。全曲长约七、八分钟,音乐变化幅度很大,有很独特的很戏剧性效果,全场反应热烈。

 

可以说,这两首展现出全新感觉的香港作品,让俄罗斯观众摆脱了民族的耳中屏障,中俄两种不同文化亦仿如已完全不存在差异一样,大家都得以全身浸入到音乐中去,带来惊喜感觉,也为压轴一曲赵季平的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的独特西域色彩升温,担任管子独奏的马玮谦,更是赢得无比热烈的掌声。虽然当天晚上只选奏了第二、四、五,合共三个乐章,仍有很不错的效果。在不停掌声下,阎惠昌指挥乐队加奏一曲形神兼备,充满活力的《赛马》,才在全场听众起立鼓掌的热烈场面下将音乐会结束。

 

 

独奏重奏打动人心

 

从圣彼得堡南飞三小时便抵达黑海东岸的著名渡假胜地索契。在索契的首场音乐会安排在索契室内乐及管风琴音乐厅(Sochi Chamber Music and Organ Hall)举行,这是一个建于近代的音乐场馆,馆内建有管风琴,座位约有340个,音响效果听来很不错。演出的全部是独奏、重奏曲目,阎惠昌不用上台指挥。

 

当晚演奏了十一首乐曲,其中五首乐在圣彼得堡演奏过,包括《空山鸟语》、《点线方圆间》、《阳关三叠》、《跃龙》和《山鬼》。音乐会以热闹开场,热闹结束,开场曲与压轴曲都是在圣彼得堡没有演出的。开场曲《喜酒歌》(王林高曲),由四人吹打乐伴奏,两位唢呐乐师罗行良和马玮谦领奏,八分钟的音乐充满热闹谐趣,两位领奏更口含唢子奏出人声,将传统卡戏的绝活融合其中,两位领奏乐师藉着喝酒、劝酒、闹酒,实时便将音乐厅内的热度提升。

 

索契冬季剧院外观

 

紧接着三首独奏曲,除张重雪再奏《空山鸟语》,赵太生的三弦独奏改奏《边寨之歌》,其挥洒的演奏和独奏的音色有观众冲口而出高叫Bravo!罗晶的古筝独奏是采用了古琴吟唱技法的《铁马吟》,与《侗族舞曲》相较便是一静一动。

 

此外还有以五架头演奏的广东音乐《双声恨》,采用软弓演奏,突显广东音乐传统韵味的乐曲,与前曲笙二重奏《点线方圆间》,及后曲胡琴六重奏《山鬼》,形成很鲜明的对照。音乐会压轴一曲由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以笙、笛、梆子三人伴奏,热烈跳跃,结束前一段循环换气的长音演奏,更是讨彩。这场音乐会同样很多观众起立鼓掌,很多人还留下来,在大堂和乐师进行直接交流,场面更是热闹,人人都围着各乐师,对各种乐器大感兴趣,久久不散,大家都被各乐师的音乐打动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发挥了很高的文化亲和力,亦让大家增强了第三场交流形式的音乐会的信心。

 

名团大师中西较劲

 

在索契的的第二场演出,也就是在索契冬季剧院,与大师巴舒密特及他领导的莫斯科精英室乐团同台表演。当晚的演出MSCOHKCO的乐师在舞台上分置左右(观众角度),各约二、三十人,巴舒密特指挥MSCO演奏葛利克选自《霍尔堡》组曲中的前奏曲开场,很动人的抒情弦乐音调,其后再演奏一曲柴可夫斯基的带有悲情的弦乐曲《悲歌》;下半场则演奏了莫扎特轻快的D大调嬉游曲K136,继后巴舒密特更坐在乐队前边,担任中提琴独奏兼指挥,演奏史特拉汶斯基的《俄罗斯之歌》(Russian Song),展示的仍是美妙的弦乐和谐之美。

 

香港中乐团上半场演奏了彭修文编曲,铿锵有力的古曲《将军令》,继而是色彩独特,活跃轻快的《广东小调联奏》,下半场是充满戏剧性色彩,扬溢着澎湃感情的传统京剧曲牌《夜深沉》,和更戏剧性的香港作曲家莫建儿的《圆来缘去》(小组版),演出时分由笛子、笙和唢呐组成两个三人组,分处于观众席两边侧门,分别呼应着舞台上的演奏,乐曲余音未散,已有人大叫Bravo

 

阎惠昌指挥香港中乐团在索契冬季剧院演出莫健儿《圆来缘去》在剧院右侧观众入口演奏的三位乐师

 

未尽发挥两团特色

 

中俄两个世界级乐团的乐手轮流安坐舞台上,与观众一起去感受来自不同文化源流的音乐,两个乐团各自演奏的四首乐曲,各有不同取向,亦正好构成鲜明的对照,很明显,MSCO 突出其弦乐优美和谐的特点,而HKCO的选曲则富有能量与活力感,这亦正好是香港此一东方大都会的写照,而且更能讨好观众,就现场气氛的反应便可以看出,但这并非东西方音乐本质上的差异,更多的仍只是选曲上的取舍带来的不同而已。

 

原计划安排中西乐互动的乐曲有四首,但巴舒密特发高烧,他以中提琴和HKCO演奏华彦钧(彭修文版)的《二泉映月》,要改由乐团中胡乐师毛清华独奏,为此,增添了展示环保胡琴与乐团合作时的和谐之美,大大改变了观众对传统胡琴音色强烈个性化,且带有噪音的观念。相对应地,HKCO的琵琶乐师邵珮仪在巴舒密特指挥下,与MSCO演奏谭盾所写的琵琶与弦乐团协奏曲,邵珮仪准备充分,全曲背谱,奏来信心十足,华彩乐段更是挥洒自如,可以说,邵珮仪以她的乐器征服了俄罗斯的台上台下,看出两者对话有很不错的效果。

 

巴舒密特指挥香港中乐团及莫斯科精英室乐团演出《五幅中国画》

 

另外两首由两个乐团同台演奏的乐曲,其一是结束半场,由俄罗斯现代作曲家阿历山大·柴可夫斯基(Alexander Tchaikovsky)特别为这次两团携手而创作的新作《中国画五幅》组曲,以五首乐曲组成,每曲描写一幅画,主要运用了弦乐和中乐的拉弦及弹拨,营造的是中国画的清淡风格;全曲能很和谐地将两个乐团作出融合,欠缺的是两个乐团独特的个性上的撞击。其二是音乐会压轴,谭盾采用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所写成的组曲的中、西乐队版本,但只选奏第一首《卧虎藏龙》和第六首《永别》;原曲是大提琴和二胡担任独奏及双乐队的交响协奏曲,巴舒密特改用中提琴,便较大提琴高了一个八度,音色厚度亦有不同。为此,与二胡的对比幅度便变得较小,两把琴的对话差异幅度亦较窄了,但和谐程度融合效果很不错;第六首《永别》,节奏平缓得多,前后两段音乐对比,一强一弱、一刚一柔,在发挥双乐队及双独奏乐器的表现力而言,可以说较《五幅中国画》丰富得多,色彩变化亦大得多。

 

发展空间有待探索

 

当晚该曲奏完,掌声特别热烈,阎惠昌便指挥HKCO和观众互动,加上唏、吓之声来演奏顾嘉辉的《射雕英雄传》,将场内气氛搞得无比热闹,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阎惠昌将巴舒密特亦请出来谢幕,但巴舒密特却未有按原订计划将MSCO请出来加奏巴哈的G弦上的咏叹调,便齐齐退场将音乐会结束。或许他觉得在这最后一个加奏回合中,已毋须回奏,亦正好让作客的乐团作结,和作主人的乐团开场相呼应。

 

阎惠昌指挥香港中乐团及莫斯科精英室乐团演出《卧虎藏龙》后联同两位独奏家(巴舒密特及张重雪)谢幕

 

其实中西乐团同台演奏的做法,在大陆、台湾都尝试过,香港中乐团早在1994610日及11日便与香港管弦乐团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过两场世纪乐聚音乐会;甚至谭盾的《卧虎藏龙》中西混合乐队版,在2011326日,亦曾由台湾国家交响乐团和台湾国家国乐团在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过(演出胡琴的是王明华,大提琴是连亦先),但这次很不一样,非仅在于这次由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级乐团合作,更在于演奏的曲目中有特别为此量身而作的新曲。尽管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乐团合作的效果仍未尽发挥,但却证明将不同民族的乐团组合来演奏,来扩展音乐的表现力,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艺术节舵手的巴舒密特,亦当看到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的开始,艺术节将香港中乐团誉为是一如柏林爱乐在交响乐团中的地位的亚洲乐团,相信亦没有让他失望,经过六个回合的较劲已是最好的验证,难怪当晚他虽然身体不适,仍难禁兴奋之情,在音乐会后随同大伙儿去夜宵喝酒,更喜嘎嘎地为笔者四张CD签了名留念,而香港中乐团的巡演亦在两个乐团的主脑举杯言欢下写下完满的句号!期待日后有更多机会、更多作曲家能为中西混合乐团创作探索更大空间的新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