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甲的故事

2018-8-31 09:48| 发布者: 小路| 查看: 3398| 评论: 0 |原作者: tianjian

简介: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没有音响的时候只希望去拥有, 要求的只是 一套能开声的音响, 拥有了以后就开始嫌三嫌四, 于是开始了无休止的追求, 但再好的音响总是离“完美”有一段距离。 人也是“奇怪的动物”, 在 ...
(1)起源

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没有音响的时候只希望去拥有,要求的只是 一套能开声的音响,拥有了以后就开始嫌三嫌四,于是开始了无休止的追求,但再好的音响总是离“完美”有一段距离。人也是“奇怪的动物”,在某种时候也会满足……

“LU,有空你过来听听,我把你的机子接到另外一对音箱上了。”好友MING来了电话。
“哦,好啊,怎么样?”我说。
“好象还不错。”
“那好,我中午过去。”

MING的电话告诉我一个信息,我的机子接到那对音箱上有出人意料的表现,否则他不会特意给我电话。中午吃完了饭,迫不及待的赶到MING那里,还没到门口就听见音响放出来的声音,当然从MING的屋子里传出来的。我站在门口深呼吸了几下,先让头脑清醒些,此刻我象是一个等待大奖揭晓的人,急切,盼望!!!

我敲了几下门,一会门开了,MING把我迎进了他的试音室。试音室还挺大,可能有70-80平方,地板和墙面经过简陋的处理。眼前正在开声的是一套前后级放大器,声音很沉稳,也很饱满。MING说这是欧洲产品,功率不小的大个头。这一套前后级放大器连接的是一对英国产的落地音箱,此箱的效率较高,有90多dB。在这对英国箱的旁边放着另一对英国箱,是书架箱,古典式的外形,低音单元是安装在前障板后面,而一般情况下单元是安装在前障板之上。

MING把我的功放接上这对英国书架箱,先放上一段钢琴曲。连接在功放上的是MING自己打造的单管前级,前级线路是由一位音响名家设计的。玲珑剔透的琴音从音箱里出来,然后又从半空撒落,跌荡起伏令人回味无穷。这时想起小时候在家乡,放学路上对水的渴望,赶回家里第一时间,一定要喝一瓢甘甜的井水,那种清凉从头一直渗透到脚。

(2)一个尘封的甲类电路

玩音响也需要缘分,一套组合声音好与坏与搭配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这种搭配是需要机缘巧合的。

A10,这是我在心里面给我的机子起的名字,这名字看起来很俗,A就是甲类,10就是10瓦。制作A10是源于爱好,源于偶然。记得那次黄金周,在百般无聊的时候,翻开了一本80年代出版的书,昏黄的封面上印着[音频功率放大器线路图集]这几个黑体字,背景上淡淡地铺着晶体管的图案,翻开书,只见扉页上盖父亲常用的章。书里刊登的线路五花八门,从小功率到大功率,有偶合变压器到OTL、OCL线路都有,什么全对称、全DC、甲类、自动调整工作点……其中有一个不起眼的线路,号称“超低失真功率放大器”,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好奇。

“这是一个不错的线路,够胆你就做这个。”站在一旁的老哥对我说。
“这个线路好在哪里?”我反问道。
在电子线路的认识上,老哥无疑是高手,而我只是三脚猫功夫。
老哥说:“这个线路是甲类的,而且是单端推挽,以前在某杂志上见过。”
“还有,线路很简洁。”老哥补充道。

对于甲类放大器的优点,通俗点来说就是失真小一点、动态大一点、瞬态好一点、密度高一点。面前的这个线路只由四个晶体管组成,末级是两个同极性的功放管,而且两个管都担当着放大、恒流的双重任务。

“干脆我先做做实验,行的话你再真正去做。”我对老哥说。老哥当然不会反对,其实他的兴趣比我还大,只要我的实验能证明这个线路有不俗的表现,他就一定会做。有了想法当然要行动,我的眼睛落在一块废旧的功放板上,上面的零件已经被拆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两对中功率管和面积不大的散热片,还有几个电阻,于是凑齐了零件,开始了这个让人充满期待的实验。

[attach]1836[/attach]

(3)它的生命在升华着

大概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整个线路就焊接完成。接着就是检查有没有遗漏或者是接错的,这非常重要,如果出了差错的话,功放就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损坏零件,更别想有声音出;确定了焊接无误之后就接上假负载,接通电源,检测输出端的电压(对OTL线路而言,一般为电源电压的一半。),结果输出端的电压基本达到要求,当然就无须调整电路。

“这么烫。”我的手摸了一下散热片,在心里面不由自主的喊了一声,只要十来秒,热量就占领了整块散热片,空气中仿佛弥漫着夏天的气味。“撑几十秒没问题。”于是接上小音箱,按下CD机的播放键。

开大声,再大点。。。我慢慢地扭大音量,一种熟悉但又平常的音乐在喇叭的跳动中挤压出来。终于,功率管在发着热,它的生命在升华着。功率管没有坏,道理很简单,我没必要让它牺牲,因为我没那么残忍,况且它是实验成功的证据。在它即将崩溃的哪一秒钟,我切断了电源。也许它在抗议我孽待它,但又一天它会知道我为啥用它。

做完了实验,我躺在睡床上舒了一口气,顺手拿起那本线路图集,又研究起来。这个线路对我来说很新奇,第一是简洁,管子不多。第二是古老,似乎与现在的潮流格格不入。第三是不同的负载有不同的要求,负载阻抗越小对应的电源电压越低,静态电流却要更大;负载阻抗越大,反而要求电源电压越高,静态电流越小。

我走出了房门,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糟糕!忘了煮饭,这是早上母亲交代的任务啊。”我心里喊着。于是走进厨房下米,然后是淘米。记得小时候淘米很认真,总要淘得干干净净,倒水也要倒得干干净净,长大了以后才知道那是误区,才知道淘米的真正意义。

(4)A10

当天中午,回到家的老哥“视察”了这个实验品,因为它的良好表现,老哥决定让它“重出江湖”,一个月后,在我家的这个“江湖”里出现了“A10”这个名字。

给A10提供能量的是一个个头不大的方型变压器,变压器的容量仅为150VA,再配上10000微法的大水塘,总算勉强够用。A10的大部分零件搭焊在两块有馏钉的纤维板上,而两对功率管则安装在一块大的散热片上,当然功率管到纤维板的连线都不长,这样才能保证电路的工作更有效率。电路中有大电流经过的地方都用上了粗铜线,这就是做好“防洪工程”的第一步,以免在水流量大的时候决堤。

记得有一次老哥正在试听一个调整过的功放,开声后的功放却放出“虚无缥缈”的声音,老哥不得其解,只好又把电路改回去,但功放仍然放出“虚无缥缈”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仿佛这部功放突然间被诅咒了,但又是谁下的咒语?这咒语又如何解开?
[attach]2266[/attach]
[attach]2267[/attach]
[attach]2268[/attach]
[attach]2269[/attach]
[attach]2270[/attach]
[attach]2271[/attach]
[attach]2272[/attach]
[attach]2273[/attach]
[attach]2274[/attach]
[attach]2275[/attach]
[attach]2280[/attach]
[attach]2281[/attach]

在玩音响的过程中,往往有些现象或问题会不断地出现,当然我们是不希望这些现象或问题成为一个谜,在偶然中,我们也许会得到这个谜底。

老哥仔细观察了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我突然想起了电影中的侦探,或者老哥应该点上一支烟,然后慢悠悠地吸着,让白烟弥漫在半空中,可是老哥不抽烟,因此就不会有这样的场景。

“你看。”老哥指着连接在变压器初级的接头对我说。只见接头的连线只有一丝还连着,这也许是“命悬一线”的最好范例。老哥把接头重新焊接好,然后开机试听,“虚无缥缈”的声音已经荡然无存,于是就可以“结案陈词”了。

A10诞生于夏天,偏偏A10是个既喜欢发热又怕热的家伙,功放管是主要产热的地方,另外变压器也在产热,而且热量可观,因为它担负着高达4安培以上的供电电流。因此在夏天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只能有限度地使用A10,冬天则是A10喜欢的季节。最初与A10搭配的是一台电子管前级,当然也是老哥的杰作。电子管是一个发热量更可观的家伙,而且还不怕热。

(5)电子管的浩劫与重生

提起电子管,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八十年代末,那是一场浩劫,或者是一场屠杀。

随着放学的铃声响起,老师无奈地向我们宣布“下课”,于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开始了。路上的蝉在鸣叫着,象是在合奏一首夏天的交响曲,这是多声道SACD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的自然交响曲。回到家里,扔下书包,再喝上一杯凉开水,然后走向附近的一所工厂。工厂的规模很大,有十几座厂房,周围种有高大的梧桐树,还有一些小树木,这里就是小孩子玩耍的天堂。工厂旁边有一块空地,是销毁垃圾的地方,当然包括一些电子垃圾。通常他们用焚烧的手段来处理这些所谓的垃圾,这似乎看起来没那么残忍,但实际上他们很残忍。今天这里有点异样,我除了闻到那股烧焦的味道之外还闻到另一股味道,好像是玻璃在火中烧过的味道。在焚烧过的垃圾堆中,我看到了电子管的身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电子管,可能有四、五十只。这些电子管有些已经开膛破肚,有些只是被烧黑或被熏黑,有些则是完好无损。

我捡起一个电子管,看着玻璃里面的那间神秘小屋,想起那桔黄色的灯光。我终于拿起了一块断了的砖头,敲向可怜的电子管。在玻璃被敲开的一刻,我看到了自己的残忍,但可怜的电子管没有哀求。灯丝、云母片,还有屏蔽罩就这样裸露在空气中,那间神秘小屋也不再神秘,也许只有在它发光的时候才显得神秘。

与这不同的是,被父亲收藏的几个电子管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待遇。它们静静地躺在纸盒里面,等待着重见天日。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它们被请出了纸盒,再一次站在属于它们的地盘上。这帮幸存者有6N1、6N2、6J1和一个掉了姓名的整流管。后来老哥又从一家电子管专卖店请回了6N11。于是它们轮番上阵,演绎着电子管们的“超级女生”。6N1热情奔放,6N2“音准”稍差,6J1则喜欢把声音唱得很高,6N11却是音域宽广。

记得小时候电台的[小喇叭广播]一响,我就要跑回家扭开父亲做的那部电子管收音机。

[attach]2310[/attach]
A10的电路原理图

A10的声音是热情奔放的,因此,同样情奔放的6N1并不适合它。而6N11的声音比较委婉,中频不太张扬,与A10搭配比较合拍。对于那些中气不足,过于阴柔的功放来说,6N1正是一副良药。在没有接上MING打造的单管前级之前,A10的声音已经让我满足。接上MING的单管前级之后的A10,发出的声音让我感到很意外,更意外的是A10竟然接在效率只有86dB的harbeth Monitor30上。

“怎么样,买M30(harbeth Monitor30)吧。”MING半开玩笑地对我说。
我想了一下说:“我并不想花钱去买M30。”
“但是搭上它声音真的不错。”MING说,“或者你可以自己做音箱。”
好在MING不是卖音箱的,否则我“在劫难逃”了,当然,我也不想自己去做音箱。

(6)ming的前级

我不拒绝拥有M30,但我不会迷恋音响,或许哪天我“开窍”了,觉得M30不可或缺,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那么我会不顾一切地去拥有。相比harbeth Monitor30音箱,MING的前级有足够的理由去让我拥有,于是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仿制MING的单管前级。

由几块不太厚的铝片拼成的机身、机身的占地面积大概是一本普通杂志的一半,顶板的前半部分是安装了一只整流管和一只放大管,后面是一只不太大的变压器和一个扼流圈。这就是MING的单管前级。在这台外表不太好看的前级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神秘光晕。如果把声音比做一条小溪,而MING的单管前级则是这条小溪的雨露,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灵性的自然画卷。

6SN7是这台前级的心脏,承载美妙音乐的电流在这里交汇,它的个头不太小,这使得这台小巧的前级看上去不会显得弱不经风;这台前级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线路,当MING把原理图画出来时,我无法在脑袋里搜索到它的蛛丝马迹,MING说这是一个反相输出线路,因此,与其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必须把正负极反接到音箱上,以获得正常的声音。

老哥花了大概一周时间把MING的单管前级克隆出来,新的单管前级从机身到电源的供电都超过了MING的单管前级,似乎这是一部在外观上和声音上都能超越原作的机器。

插好了连接前后级及CD机的信号线,老哥拨动了前级的电源开关,随着“啪”的一声,整流管和放大管的灯丝缓缓的变红,然后发出橙红色的光芒;十几秒以后,A10也工作起来。

扭动旋钮,音乐依然流淌着,声音的动态,声场的稳定度都超越了MING的前级,但声音中蕴涵的灵性却无影无踪,MING的单管前级似乎在一旁发出蔑视的声音。“东施效颦”始终不是办法,本以为完美的做法却得不到完美的结果,形似而不能神似,这是许多DIY烧友仿照名机遇到的问题,这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两部DIY前级中。

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是MING棋高一着,MING的单管前级在听感上就是略胜一筹。管子互换,电容互换,声音依然如故。其实,老哥早把目光盯在MING的单管前级上那个小巧的方形变压器上,这时更加觉得变压器在这部单管前级上的重要性。于是老哥把R形变压器换成了个头适中的方形变压器,然后接上电源,开机试听,从音箱放出来的声音果然产生变化,变得柔顺、有韵味。当然,在声音风格上,新的前级与MING的前级是略有不同,前者略为稳重,后者颇为轻盈,这也许与变压器的个头、机座使用的材料有关。

(7)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线路简洁的A10后级与同样简洁的单管前级,在加上家里那对不起眼的落地音箱,它们呈现的是一种直接、宽松的声音。正当我以为不用再更换或者添置任何器材的时候,那对使用了十几年的落地音箱传来了噩耗,四个喇叭单元的皮边经不住岁月的摧残,终于开裂了!(全文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