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音乐之英国:帝国的黄昏(埃尔加、戴留斯和沃恩·威廉姆斯)

2019-2-20 14: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00| 评论: 0 |来自: 视听前线

简介:与欧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时局相比较,英吉利海峡另一端的却是相对风平浪静,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一早已经确立起对广袤无际的殖民地的统治。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市场的崛起让依靠大规模搜刮原材 ...

与欧洲大陆风起云涌的时局相比较,英吉利海峡另一端的却是相对风平浪静,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一早已经确立起对广袤无际的殖民地的统治。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市场的崛起让依靠大规模搜刮原材料的殖民地经济在效率上相形见绌,再加上随着在殖民地四处扩散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不可避免地走向昨日黄昏,但英国人依然怀念过去的荣光,即便他们知道最终也只能念念不舍地送走这些历史。


1900年的伦敦

最能代表这种感情的作曲家,自然是爱德华·埃尔加。作为英国音乐世界从新尝试融入欧洲甚至世界性思维的作曲家代表之一,他和弗雷德里克·戴留斯都充分了解当时欧洲大陆的最新动向(得益于通讯领域的快速发展),并且受到欧洲大陆作曲家们的影响。埃尔加显然受过施特劳斯的薰沐。他的某些旋律隐约带着施特劳斯固有的手法,大跳幅音程, 曲势雄浑, 并时有始料未及的转折发展。埃尔加的管弦乐作品配器也受《英雄的生涯》作曲者之惠良多。不过施特劳斯谱写管弦乐的方法虽然效果凸显,但是往往只能仅以规模和音乐取胜, 埃尔加却能营造出更澄澈的音响。


埃尔加

《在伦敦城内的乐园》于1901年面世。埃尔加从不趋附流俗, 矫情伪装成国民乐派作曲家,但是在此剧中,一如后来1913年《法斯塔夫》,其中流贯著强烈民族精神。此曲所描绘出的升平和乐景象,也许不尽是伦敦城的写实,但确是除了英国子民外,再也没人能创作出如此的乐曲。他的四首《威风凛凛进行曲》也是如此,D大调的第一号进行曲对埃尔加的重要性,有若《悲伤圆舞曲》之于西贝流斯,以及升C小调前奏曲之于拉赫玛尼诺夫。这种庄严激昂以及贵族气质的音响一听之下就属于英国。过后不久,英王爱德华七世提议把曲调配上歌词,《希望与荣耀之国》就此诞生。


每年逍遥音乐节 最后一晚的固定节目全场高唱《希望与荣耀之国》

埃尔加的两首交响曲均属后期浪漫时代的雄伟巨作, 活力充沛,合于勃拉姆斯传统,却又带著施特劳斯的风韵。两者皆为优美、扎实的佳作,虽然同是明显带有前人痕迹的作品,但却能与埃尔加个人典型风味和旋律共收烘托之效,而无窠臼之弊。这两首交响曲都有挽回时代狂澜、重获青睐的趋势,另外在潜意识中回应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协奏曲亦是如此。埃尔加晚年最佳的作品, 恐怕非大提琴协奏曲莫属。这是一首挽歌式的作品, 个人风味浓郁,优雅旋律绕梁三日。其以抒情风味开端的旋律之美,在尤其喜爱长式乐句的埃尔加作品中亦属罕见。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足可与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并列为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必传之作。


埃尔加《第一交响曲》

埃尔加的最后两部作品

1919年以后, 埃尔加的创作生涯戛然而止。他在往后十五年间仍断断续续撰写了几件作品,不过为人演出的机会甚少。这个时候,埃尔加已经感到自己远离了当时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新音乐思潮,于是埃尔加决定在创作生涯如日中天时见好就收。A小调钢琴五重奏及大提琴协奏曲算得上是他暮年最重要的两件作品。谛听挽歌似的大提琴协奏曲,不禁让人想到埃尔加——不论是否出于意识——正在做他一生最好的告别式,预备遁回隐蔽的自我世界,不再恋栈于红尘俗世。

1930年代人士不了解隐藏在埃尔加闪亮耀眼后期浪漫乐派乐风之后的,是其音乐特殊的风味。埃尔加与维多利亚前辈不同的是,他的每一个音符都饶富个人韵味。或许他的管弦乐曲以施特劳斯或瓦格纳为本,交响曲与协奏曲形式以勃拉姆斯为榜样,不过他对旋律及形式处理的手法都有独到见解。埃尔加腕下弛张的旋律、空疏的间隔、华丽的流转跃动,以及流露的自信与坚毅,即可以表现出非不列颠莫属的感觉(这种感觉难以笔墨形容,不过确实存在),也可以看出是那位作曲家所有,乐史上的其他作曲家莫能办到。光这一点,就足以让其乐曲地位居于技巧比他优秀的艺匠或更先进的实验家之上。因为不具个人风格的音乐,不论技巧多么高超,都绝无生存的馀地。或许埃尔加音乐中爱德华时代与中产阶级味道太浓,或许宣扬不列颠的帝国主义(明指或暗示),也或许承袭著传统的窠臼,但是它沛然充塞着活力与个性的事实却是无人能否认的。埃尔加能随着此时期的吉普林与其他人物再次为世人所瞩目,事出并非凑巧。


戴留斯

戴留斯的管弦乐作品改编曲(双钢琴)

与他同时期的戴留斯尽管是英国作曲家,但是在英国音乐史的地位其实非常不确定。他虽然成长于英国,但是从二十二岁开始一直背井离乡,从美国、德国,最后定居法国,因此他的音乐受到了一些法国印象派方面的影响。他喜爱用音乐描绘田园风景,譬如他最著名的管弦乐音诗《孟春初闻杜鹃啼》,不过在他的英国同行看来,戴留斯的音乐过于精致,甚至有些矫揉造作,因此戴留斯被人接受的程度跟其他英国作曲家相比还是非常低的,甚至到了现在,戴留斯还是一位边缘化的作曲家。

相比于埃尔加和戴留斯这些与欧洲大陆的音乐产生紧密联系的作曲家,沃恩·威廉斯则率先重新建立了与英国本土音乐传统富有成果之间的联系。他格外重视英国民间音乐,经常收藏和编辑英国民歌。通过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与研究,沃恩.威廉斯的音乐充满了独特的英国风情,被认为是最具有英国本土风格的作曲家。他曾写道:“我告诫年轻作曲家,首先学习母语,掌握自己的传统,然后才知道想做什么。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沃恩·威廉斯写出了大量的作品。他的《三首诺福克狂想曲》是以民间主题为基础写成的;《塔利斯主题幻想曲》则是根据英国十六世纪宗教音乐家汤姆斯·塔利斯的赞美诗写成的。他还写过不少歌剧,有《牲口贩》、《恋爱中的约翰爵士》、《奔向大海的骑士》、《毒吻》等;他根据英国作家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而写的同名道德剧也很有名。而沃恩·威廉斯的最大成就在于他的九部交响曲,其中以第二交响曲“伦敦” 、第三交响曲“田园”和《第五交响曲》最为著名。沃恩·威廉斯还写过不少室内乐曲、弥撒曲、协奏曲——如他最著名的《云雀高飞》以及一些电影音乐和芭蕾舞剧(《柯尔老王》、《圣诞之夜》、《婚礼的日子》等),他的《南极交响曲》就是根据他为电影《南极的苏格兰人》(曾获1949年布拉格电影节一等奖)所写的配音改编而成的。


沃恩·威廉斯

祖克曼演奏沃恩·威廉斯《云雀高飞》等作品

埃尔加、戴留斯、沃恩·威廉斯以及未曾提及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霍尔斯特,其实都是英国音乐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这个领域奋起的还有一群年轻但又不那么有名气的作曲家们。他们一道为英国音乐舞台重新注入活力,将其从一盘平淡守旧的死水转变成一个活跃的中心。这一代作曲家为未来英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在战后,英国成为了整个欧洲古典音乐艺术的中心之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