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中国民族交响乐作品 | 舞台巨人:彭修文的大师杰作

2020-10-19 10:00| 发布者: ywen| 查看: 972| 评论: 0 |原作者: 朱迪

简介:说到中国民族交响乐,我们不能不提及舞台巨人彭修文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尽管他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去世,但是对中国民族交响乐界的影响可谓无远弗届。在历史论定中,彭修文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民族管 ...

说到中国民族交响乐,我们不能不提及舞台巨人彭修文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尽管他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去世,但是对中国民族交响乐界的影响可谓无远弗届。在历史论定中,彭修文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民族音乐事业的播种人,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探讨民族乐队建设中普遍使用的概念,被称为“彭修文模式”,而彭修文创作改编的四百余首中国民族管弦乐曲,也早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乐经典。

彭修文1931年生于湖北武汉,受到父辈的影响,自幼耳濡目染民族乐器,深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他7岁从叔父学胡琴,后师从刘泽隆、何轶群先生学习琵琶和小提琴,1944年就读四川江津国立九中,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华先生。1950年他进入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组编辑,开始接触世界诸多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刻苦研读大量音乐专著,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自1952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后,他从此踏上了探索、实践、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艰辛艺术道路。


1953年4月,彭修文应调参加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创建工作。在广播民族乐团首任团长张晋德的倡导下,彭修文首先抓乐队编制和乐器改革。在吸收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他确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组合的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编制的构想,使民族管弦乐队进一步扩大音域、增加音量、提升管弦乐音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首创了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1954年12月开始,他任该团责任指挥,此后又任副团长、团长、艺术指导、首席指挥,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贡献被民乐界所公认,并为许多海内外民乐团体所效仿。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倡导和推动乐器改革。并被国家文化部聘任为中国民族乐器改革专家组组长。在他的推动下,广播民族乐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许多乐器改革成果被海内外民乐界广泛推广和应用。长期以来,彭修文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多声部写作及交响性的研究和探索,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作品。其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体裁丰富,体现了高深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法、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法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法提供了范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彭修文早年在琵琶、而后、小提琴的演奏上有相当的造诣,对于各种古代音乐、戏曲音乐、河北吹打、苏南吹打、广东音乐、潮州音乐,以及世界各地音乐大师的作品都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作为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彭修文积极地推动民族管弦乐团交响化,成为潮流的先驱。1995年香港HK唱片公司出版的一套两辑《舞台巨人——彭修文作品集》,是这位中国民族交响乐大师一生音乐成就的浓缩,至今仍是价值无可估量的绝对精品。


《舞台巨人——彭修文作品集(一)》(编号:HK 74321-24318-2)收入大师从1954年到1960年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包括《步步高》《将军令》《瑶族舞曲》《花好月圆》《阿细跳月》《彩云追月》《绣红鞋》《贺新春》《紫竹调》等14首作品。《舞台巨人——彭修文作品集(二)》(编号:HK 74321-24317-2)收入大师从1961年到1964年的作品,包括《月儿高》《乡村的晚会》《土地与牛》《全民团结》《我的家乡》《燕山晚秋》《砍树叶》《回春曲(赫哲人的春天)》等10首作品。由于这套双碟上市后引起强烈反响,HK唱片公司追加出版了《彭修文作品集精选》(编号:HK 74321-28960-2)以飨乐迷,收入《江河水》《二泉映月》《陕北组曲》《青松岭》《渔乡组曲-渔家儿女》等12首作品。


聆听这三张彭修文的作品录音无疑是至高的聆乐享受,这些乐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于华夏大地上频繁奏响,都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各个发展阶段的典范和标志。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彭修文的指挥棒下,表现出了丝毫不亚于一流西洋交响乐团的演奏能力。彭修文的创作特征首先是改编与创作并举,其中改编作品占到创作总数的三分之二。“古为今用”是彭修文改编作品的主要特色。例如《月儿高》《流水操》《将军令》等根据古曲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保留了原曲旋律优美、结构完整和风格浓郁的特点,并注入了富于韵律的现代感,使之面貌一新。而彭修文的创作作品中所展示出的音乐趣味,显示了他深厚的中国音乐底蕴与作曲才华。他的作品由民族管弦乐团表现出来时,发出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音响画面,用的是中国的语汇,融合了深厚的中国传统、古典及民间音乐的文化音响。当然,彭修文在其创作中也善于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他对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以及作曲技法都进行了钻研,一些作品吸收了国民乐派和印象派的手法,弥补了传统乐曲在和声和音色搭配等方面的固有短板。“以情入曲,以曲传情”是彭修文指挥的特点之一。他认为,“一个演奏者不能理解作品就不能入情,不入情的演奏就失去了艺术的感染力,就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此外,继承和学习传统乐曲与民间音乐的演奏手法,是彭修文在指挥时十分重视并倡导的演奏艺术。这些特殊的演奏技法,使乐曲增加了民族风格,同时使得音乐的中国标签更为突出明显。

这套“舞台巨人”录音不仅是认识彭修文大师,又或是入门中国民族交响乐欣赏的最佳敲门砖,它也是一套值得音响发烧友矢志以求的天碟级录音。尽管出版于CD时代早期,但是这套录音丝毫没有同期数码录音冷硬尖利的缺点,录音地点北京广播剧场显然是一处声学效果优良的场所,加上著名监制陈国辉和录音师刘正联袂保驾护航,整套录音表现出一贯性的原汁原味的声音质感,足以取悦任何挑剔的音响玩家。其音色的通透性性之好,音场的无边拓展和三维空间感之强烈都令同期的数码录音难以企及。各种民乐器似拨云见开雾,拂尘清净,清晰度和穿透力极佳。如果你将音量开得越大,这套录音听起来会更过瘾,乐团齐奏时高低频延伸和动态范围直接连跳三级,释放出无穷的能量,对音响器材的承受力构成威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