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之路(三十八)

2022-1-21 10:00| 发布者: ywen| 查看: 581| 评论: 0 |原作者: 文 / 西电标

简介:成本就是硬道理,市场利润决定了一切,你电磁钴磁素质再好都没用,成本太高,没办法大众化生产,最成功的产品就是人人都买得起的产品,喇叭用粉磁生产后,成本大大下降,音箱变成任何普通家庭都能消费的产品 ……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上回说到喇叭的一路发展,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从复杂供电的电磁,变成价格不低的钴磁,再变成人人都买得起的粉磁,科技再怎么发展都开始与喇叭无关,成本就是硬道理,市场利润决定了一切,你电磁钴磁素质再好都没用,成本太高,没办法大众化生产,最成功的产品就是人人都买得起的产品,喇叭用粉磁生产后,成本大大下降,音箱变成任何普通家庭都能消费的产品,虽然喇叭的素质下降了,但也普及了音响这种新生娱乐产业的大众化,利永大于弊,毕竟大部分人听音乐的分析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1950年代后全世界摇滚流行音乐的兴起,人们听音乐着重点都在重度摇滚节奏,简单直白的歌词就能表达内容,再也不象听古典音乐那样需要听清楚每件乐器的质感,也不需要演奏家用丰富的乐韵细节变化去表达情感。你把喇叭的分折力,瞬态造得再好,除了会让你成本太贵而无法与同行竞争而破产外,其它也已经意义不大。看看励磁喇叭所需要的巨型供电器,你就明白公司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接受现实的改变。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一个喇叭的三分之一成本除了磁体,另一个三分之一成本就是纸盘了,1950年代前,纯木浆的喇叭纸盘完全统治着音响市场,但木浆纸盘要造得尺寸大,质量轻,刚性大就非常难,成品率都不高,而且非常不适合摇滚乐这类户外音乐会,来场白撞雨,喇叭纸盘们都震成纸浆了,而塑料的出现让人类的方便性大大提高,塑料喇叭盘的成品率高,成型容易,虽然刚性差,但问题是不怕下雨淋不怕虫子蛀,除了盘重刚性差,成本是大大的降低了,喇叭的发展随着市场的普及而急剧缩减成本。其它如铸铝盘架变成铁皮盘架,纸弹波变成麻纤维弹波,纸骨架变成塑料纤维骨架。不要小看这些变化,老喇叭除了纸盘是纸外,折环也是纸,弹波也是纸,音圈骨架也是纸,这种统一材质的喇叭在发声震动时,只有一个谐振点,所以这类老喇叭听起来特别纯美。而由塑料喇叭盘与泡沫折环,麻纤维弹波,玻璃纤维音圈组成的喇叭震动发声时,由于不同材质就有不同的共振点,就会产生多个共振点,对音乐的重现会产生更多的干扰因素,令喇叭听起音乐来就比较杂乱了,当然,还是有些顶端品牌的现代音箱,依旧在坚持着一百年前的老传统喇叭生产方式,如木下正三用的TAD单元等,依旧坚持1940年代钴磁与纯纸盘的传统工艺,只是日本先锋接手TAD厂后,已经把日本式音乐审美溶入了TAD喇叭之中,但整体素质,依旧是音响行业中公认的顶端产品。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喇叭从1970年代开始的粉磁化,塑料化生产,早已一统江湖,别说1980年代后才出生的新生代发烧友,即使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老烧友,今天还知道励磁喇叭与钴磁喇叭威力的,也是十中无一已。这个世界,没对比就没伤害,特别很多音乐发烧友并不听乐器复杂的古典音乐,如果纯粹听摇滚与流行音乐的,大部分人也听不出区别,所以现代喇叭的成功之处,就是无论价格与音质,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人对音乐的要求,你真让他去分别一只钢磁288B中音与一只粉磁288H的中音区别在哪里?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听得出。只有长期听古典音乐,注重音乐细节重现的烧友,才会一耳朵听出分别。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说完喇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踏步落后后,我们继续说说音箱的结构。众所周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早期音响都是用于电影院与大型广场的,要到1950年代开始,民用音响才开始普及,由于早期音响放音的面积巨大,因此,早期音响都是号角式设计,从声学物理上知道,声音是球型传播的,所以声音的能量会随着传播的距离变远而声压急剧下降,听音距离每增加一米,声压下降6dB。但如果在喇叭前面加个号角,把声音能量集中起来,就能传得更远的地方,而且设计得好的号角,还能产生丰富的偶次谐波,令听感丰富,悦耳动听,当然,这些偶次谐波是原来没有的音波,在现代仪器测量下就认为是失真,实际上音乐之所以好听,就是有丰富的偶次谐波。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当音箱开始进入家庭后,由于家庭空间细小,无法摆放大型号角,号角的尺寸必须大量减少,把开口一米多,长三四米的大号角缩小成长宽高都只有几十厘米的尺寸,从音响理论知道,号角越大越长,声音频率下潜越深,以前号角足够大,足够长,中音能轻松下潜到300周的中频,但现在号角收缩到行程不足50cm,那号角的下潜截止频率就只能做到600周左右,这个频率对中音没有什么所谓,轻松就做到,但对低音来说就累了,按分频点的设计,如果以600周作分频,那低音单元的频率响应漂亮曲线必须达到3K,这样中低音的声音融合后声音才会好听,要造出频响80到800周平直的15寸或18寸低音不难,但要造出频响80到3k的18寸低音,成本会高得要命,毕竟,家庭玩音响,很多都是瞒着老婆的私房钱,不象录音室动不动就是上千万的预算,要大众发烧友玩得起音响,就必须把音箱的制造成本大幅度向下降,既然好中频的18寸低音成本太贵,那就用只便宜的18寸低音,补只6寸或8寸喇叭做中低音,帮帮低音一把。这样就在中音与低音之间硬生生的插入了个第三者,中低音单元,这下好了,理论上当然行得通,只是梦想很完美,现实很骨感,多个香炉多个鬼。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为缩小中音号角而加添的中低音单元,产生一大堆频段交叉衔接与多单元绕射,相位不同步等问题,令音箱单元排位与分频器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有空可以找找JBL4344或西湖SM1的分频资料研究研究,一定会看到你头晕脑胀。不过不用担心,虽然大量的声音绕射与相位混乱会严重影响清晰度与聚焦,但在1980年代时的主流音乐是爵士乐与摇滚乐,注重的是节奏,好像没有人会在意细节定位什么的,不过问题是,即使是这样,音箱还是贵得只有富豪买得起,要再节省成本,只能把最贵的中音号角废了,15寸18寸低音废了,低音用8寸到10寸足以,一个3、4寸的球顶中音,高音号角也废了,高音同样也是球顶,什么球顶单元的相位不同步问题,我不告诉你们,估计真没几个人知道,不过真不重要,人民从来不需要真相,人民只需要买得起就行了。加上1980年代末发明的人工磁体,代替了昂贵的钴磁。音箱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金凤凰,终于变成人人可占为己有的小母鸡了。

音响之路(三十八)_视听前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