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

2023-1-24 10:00| 发布者: ywen| 查看: 316| 评论: 0 |原作者: 文 / 郭锦

简介:数字媒体发展到今天,黑胶和CD(也包括SACD)都在“老”去,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根本没必要再买CD或黑胶了,数播必将取而代之。本文试图从制作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数播系统相关的一些问题。 数播,有很多别名,为了 ...
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_视听前线

数字媒体发展到今天,黑胶和CD(也包括SACD)都在“老”去,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根本没必要再买CD或黑胶了,数播必将取而代之。本文试图从制作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下数播系统相关的一些问题。

数播,有很多别名,为了方便这里泛指,除CD/SACD以外,通过读取储存器或从网络缓存过来的数字音频播放器。 

从技术角度看,播放器都是重播那个“盘”,除了黑胶和磁带是存储模拟信号之外,CD和数播其实也都是读取数字信号,也都是读“盘”。这个“盘”品种很多:CD/CDR,SD卡,硬盘,U盘,家里的NAS,云平台的服务器等等。其实,还有录音室用的数码磁带(VHS,DAT,U-Matic等等),只是一般用户比较少接触到。大家都可以看出CD和数播大的架构是一致的,都是经过数据读取,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转模拟信号的过程。在录音工作室里面,写入制品原理也很容易理解,只是反了过来:前期录音经过后期处理后出来的模拟信号需要转换成数字信号,再转换成光信号,或者磁信号,或者控制信号(写入硬盘或U盘的“0”和“1”)。基本可以认为后面都是与0和1打交道了,但如果因为这样,就简单地认为他们的“效果”接近甚至一致的,那就未免太草率了。要知道它们大架构虽然相近,大架构下的“小系统”却是非常不同。例如母盘CDR的写入部分是机械的,利用激光组件,几个小电机和伺服电路,协同运作把可写光盘烧成一个个的槽坑。而写入U盘则是运用专门的芯片在相应地址寻找NAND FLASH存储位置,最终微小的电场使半导体上的无数个小单元有了“0”和“1”的状态。我从事录音制作也有一些时日了,实践当中,耳朵告诉我,这“0”与“1”不是那么“简单”。曾做过试验,在相同环境下,写入不同载体(如U盘,硬盘或CDR)后,再回放出来的声音效果竟然也有所不同。当然,这区别会不会比换一支话筒,或者换一台话筒放大器来得区别大呢?这个需要商榷,要在具体情况下去分析。总的来说,对于严谨的工作室来说,这一点区别也不能忽视,所谓“魔鬼藏在细节中”。

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_视听前线▲ CD光盘的刻录原理
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_视听前线▲ U盘的写入原理
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_视听前线
◀ 硬盘的写入原理

另外,这个“盘”信息量因为芯片及材料的发展成指数级增长,如SACD载体或DSD64文件会是CD信息量的好几倍,近年还发展出DSD256甚至DSD512,PCM即有32bit/384kHz乃至PCM 32bit/768kHz,支持这个信息量的解码芯片亦开始普及。受制于互联的速度,除非用家庭的NAS,网络流媒体平台仍然处于接近或低于CD格式的信息量。从指标来看,44.1kHz就显得很LOW了,只不过稍懂一点无线电的朋友会知道,电路里面,频率的提升带来的电磁问题可不少,频率越高对阻容元件,芯片的稳定性以及PCB布线的要求越严苛,我相信在保证稳定性和指标,和达到音质的需求(校声)会有不小的挑战。因此,我对录音和制作使用的格式(比如接收到的母带文件)依然谨慎,不会因为格式高就高估其品质,格式低了就嫌弃。发烧友的“钱包”更诚实,一些经典的录音,特别是头版CD价格居高不下,除了稀缺性以外,声音效果还是关键要素。

2023视听观点 | 从录音制作角度初探数播系统_视听前线

身边朋友购置数播的已经有一部分,中档和高档都有,在听过几台市场不同价格的数播后,我主观上有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数播(中高档级别)在声音细节,频率延伸方面有相当的优势,质感上的还原与CD播放器有所不同,如若论音乐感染力,耐听度等,还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产生听感上的差异,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数播和传统CD播放器在架构上某些环节的不同造成的,更深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从录音制作的角度看,我以为还应该要有针对数播系统的母带处理技术,通过母带处理技术来提升数播的体验,发挥所长,补其短板,让数播成为真正有魅力的播放系统。运用母带处理技术,能把原版母带音频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修正,再高格式中的音频也有可能因为前期录音,或者混音过程中,带来对听感不利的数码失真,相位不同步等问题。同时运用母带处理技术能针对数播的声音特点进行再加工,使音乐更耐听,更有感染力。

最后,需要强调,从演奏现场到乐迷的听音环境,从录音到回放,这是一整个系统。发烧友讨论得最多的不外乎数播的信息量以及一些技术指标,AD/DA(模数,数模转换)是这系统当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但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听音乐只认格式精度的朋友提个醒,录音场地的声学环境,话筒及之后一连串的模拟设备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同理,回放系统亦有近似的问题。这个层面对于玩过摄影器材的朋友可能更容易理解,像素级别相同的卡片机如何也不能和专业单反机相提并论,镜头不一样就差别很大了,同时拍摄时的光线情况,拍摄人的技术就更不用提了。从“玩”的角度来讲,也不是玩摄影非得上单反上全画幅,玩卡片机同样能享受摄影的乐趣。对待事物,我们尽可能从整体角度来客观看待,包括人和环境的因素。 

数播逐渐盛行的趋势不可逆,但似乎大家都还未有准备得好,离成熟还会有很长一段距离,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此分享一些个人的认知和不算严谨的小结,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伙的关注和讨论。 

* 作者郭锦,系雨果唱片录音师,UPM母带工程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