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礼——2013.10 编余闲话

2014-5-20 15:16| 发布者: ywen| 查看: 1463| 评论: 0 |原作者: 张戈

简介:礼,较为正统的解释为: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礼,引申出礼节、礼貌、礼仪等不少说法,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熟悉的礼品。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可能是我们 ...
2.jpg
——选自《视听前线》2013年10月刊  编余闲话

        礼,较为正统的解释为: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

        礼,引申出礼节、礼貌、礼仪等不少说法,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熟悉的礼品。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可能是我们目前对“礼”字一个最熟悉又最为无奈的标签 。

        我们曾经为婚宴送红包而烦恼,现在众多年轻的父母在为孩子的“教育”奔波送礼而无奈。刚刚过完的教师节,我们在议论这些年的烦恼“家长不得不送,老师不得不收”。那绝对不是尊师重教之礼,有人直言:教师节送礼已经成为潜规则。请注意这里说的礼是绝对物质的。也有纯真的孩子给老师送上鲜花和心意卡,结果会看见全被扔在了垃圾桶里 ,那童心的伤害有多少人在意?

        给老师送礼,家长似乎在为小孩前途忍辱负重;收礼的老师,课堂上依然衣冠楚楚教书育人;殊不知,孩子阳光沐浴的幼小心灵,在最亲的亲人的如此关爱下、在最可信的灵魂工程师这般言传身教中,渐渐带来越来越多的雾霾,使他们迷茫,不知道何以为礼!

        礼、礼品是社交的纽带,更是人品的延续。如果将礼物化,那将是对人对己对礼的亵渎;如果将礼心意化,那会是生命之美和爱的表白。

        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少一点物欲,多一些音乐美术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自己懂礼方能教孩子识礼,那才真正是在为孩子的前途着想,更是在为己为人着想。

        有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地喜欢:有一种语言,它的载体不是文字,它的理解不靠眼,它的品悟不仅仅借助大脑。它便是音乐——敲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心灵的音乐。

        朋友,今天你听音乐了吗?



2

路过
5

雷人
3

握手
2

鲜花
3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鸡蛋

    匿名

  • 鸡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握手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雷人

    匿名

  • 雷人

    匿名

  • 路过

    匿名

  • 路过

    匿名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特别推荐

广告位

图文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