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New Age音乐大师——喜多郎

原作者: 小路

简介:1997年,某电视台播放着一部大型纪录片,记录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拼搏奋斗经历,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推出之后极受观众欢迎,其程度不亚于追看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而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追看这个节目的情 ...


1997
年,某电视台播放着一部大型纪录片,记录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拼搏奋斗经历,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推出之后极受观众欢迎,其程度不亚于追看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而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追看这个节目的情景,这部纪录片就是
香港亚洲电视台推出的《寻找他乡的故事》,片中使用的那段同名音乐也为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对我来说这段音乐等同于这部纪录片。

不过曲作者喜多郎(
Kitaro)并不是因为这段音乐才存在我的记忆中,让我认识喜多郎及其音乐的是《古事记》这张专辑。初次接触这张专辑时,它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新颖的、从未听过的音乐,乐音中充满了东方音乐的元素,但又区别于那种传统的东方音乐。由《古事记》而认识喜多郎,由喜多郎而知道更多他的作品,著名的“丝绸之路”正是他的代表作。

音乐试听
[寻找他乡的故事]
<古事记>中的[饗宴]
[丝绸之路] 


[开端]

跟不少名人一样,“喜多郎”只是一个艺名,并不是他的原名,高桥正则(Masanori Takahashi)才是他的原名。这位日本音乐家在1953年出生于爱知县丰桥市一个信奉神道教的家庭。(据说“喜多郎”这个艺名是他的朋友根据一套日本的动画《鬼太郎》中“鬼太郎(日文读音和喜多郎一样)”这个角色给他取的绰号。)

高中时的喜多郎自学吉他,并且和朋友组成“信天翁”乐团,开始的时候是弹奏吉他,之后就弹奏键盘乐器,而那时的喜多郎并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高中毕业后的喜多郎立志向音乐事业发展,凭借自己对乐器的经验和个人触觉,喜多郎加入了几个东京和横滨的乐队,也就在那时他学会了电子合成器。但是喜多郎的父母当初是反对他以音乐为终身事业,安排他到一家公司上班(有人说喜多郎当过清洁工人,不过无以为证),而他只能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己的音乐事业。

在上世纪70年代,喜多郎加入 “Far East Family”乐队,在欧洲演出期间获得了橘梦乐团的发起人Klaus Schulze传授他许多使用电子合成器的秘诀。在1976年,他离开“Far East Family”乐队,游历了中国、老挝、泰国、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这给他后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



喜多郎与张靓颖在格莱美颁奖礼上


[顶峰]

1977年喜多郎返回日本开始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初期发行了“天界”、“大地”音乐专辑,吸引了不少支持新世纪音乐的乐迷,拉开了东方New Age音乐的序幕。
在1984年,喜多郎为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丝绸之路》谱写配乐,后来该系列原声带销售量达到数百万之多,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

1986年,喜多郎与Geffen唱片公司签约并发行之前的《天界》、 《大地》、 《千年》、《天竺》、 《飞云》 并发行新专辑《西方》等六张专辑,打破了Geffen的唱片全球发行量。1987年,他与其他乐队协作唱片,销售量高达一千万张。之后他先后多次被格莱美奖提名,并在1993年凭同名电影《天与地》专辑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喜多郎为《印象西湖》创作音乐,实地考察找灵感。


[音乐风格]

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是新世纪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他以电子合成器为演奏器具,他说:“我可以用合成器创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的海滩上的全部景色”。

喜多郎的曲子韵律自成一格,从自身生活环境悟知诸如自然的雄浑、荒远、温暖、冷漠等种种情感反映到创作的想象世界中,音乐旋律优美,意境深邃,风格独具。喜多郎凭借着对中国音乐的间接认识,创作出了充满中国音乐元素的丝绸之路乐曲,并由此一举成名,风靡全球整整20年。


1991年东京beyond初遇音乐大师喜多郎


[喜多郎和中国的联系]

喜多郎与香港流行歌手梅艳芳合作推出过“似水流年”,为Beyond乐队演绎《长城》的前奏,继而又给电影《宋家三姐妹》创作音乐;而许多港台电视剧或电影都曾用其音乐作为配乐。2009年,喜多郎为张艺谋导演的大型音乐剧《印象西湖》谱写音乐,原声带中的主题歌曲《Impressions of the west lake印象西湖》由目前中国的超人气歌星张靓颖演唱。

浏览 187,05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