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音响发烧友“Oh访谈”第2集:“老烧发新枝”的Sam

原作者: Ohno

简介:阿Sam姓梁,土生土长的顺德汉子,由于块头足有两个人大,皮肤黝黑,说话粗声粗气,性格豪爽,常被误认为有东北血统。Sam年纪只比笔者略大,但跟笔者说起从1999年到现在玩汽车音响的经历,掰着手指头一件件数着笔者完 ...
O:记得你以前也是被动系统的“死硬派”,怎么想到要玩主动分频的呢?

S:主动分频加延时系统,我以前也是瞧不起的,总觉得声音冷冰冰,不如被动的醇厚,而且在试音室对比,那些主动分频的主机本身素质确实都不算很好。但上了车,又是另外一回事。被动系统我折腾了10年了,就是解决不了人声偏左甚至压在驾驶位的问题,因为汽车作为聆听空间,驾驶位作为聆听位置,实在有太多先天性的缺陷,比如左右喇叭离人耳的距离不一样;同是左边,高音喇叭到人耳和低音喇叭到人耳的距离也不一样;高音周围都是玻璃,中低音的在小腿位置局促着……主动分频加上延时系统,折腾对了的话,都可以解决这些空间缺陷,从而令到声场起码是完整的,定位也是像那么一回事的。特别是这两年,听了很多优秀的主动分频加延时的音响系统,其音色、密度各方面都不比被动的差,说实话我真有“以前白玩了”的感觉,于是干脆自己也开始折腾了。

O:我似乎想到这次访谈的题目了,叫做“老烧发新枝”,呵呵。从被动到主动,这个转型通常是很痛苦的啊,特别是一开始。

S:痛苦!当然痛苦!首先第一个,我要将以前家用发烧音响的一条条“金科玉律”全部扔掉,什么“多只香炉多只鬼”啊、“越少电子处理声音越好”啊……观念的改变真是很困难!不过,后来我也想通了,那些定律或者通例,只是适用于家用音响,并且都算是前人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汽车音响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再好的定律都还是要经历实践的考验。第二个,主动分频、延时对于我来说是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刚开始碰的时候真是看又看不明,搞又搞不定,上两个月每天一个人在车里折腾2、3个小时,一缸油没怎么跑全耗在调音上了;但一点进步都没有,调出来的声音都怪怪的,比以前被动的声音差远了。有时候也问过自己,这么辛苦值不值得。现在比当初好了一点,起码知道步骤这么做了,但辨音能力还要提升,还要继续努力。还有一点就是,听惯了做好延时的系统,现在很难再接受车上没有延时的系统了。

笔者(左)和Sam合影,图中笔者手中的就是“Cyclone”低音。

O:你这个折腾法,不像店家,倒真像发烧友,哈哈
S:O版这个说法我不同意。我觉得发烧友当然要折腾,但店家一定要比发烧友更折腾,我觉得一个汽车音响店家如果不是发烧友,这门生意是做不长久的。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看做是发烧友,也希望大家先当我是发烧友的一份子,然后才是一个店家。

O:Sam兄的心态和自我定位令我佩服。平日的发烧友聚会,你从不打店名,都是以个人名义参与,也会与理念不合的发烧友争个面红耳赤……我不觉得你和普通的发烧友有什么大的区别。比如去年年底的活动,你还赞助了一套50张的正版XRCD大包,作为活动抽奖的最大份奖品。

S: 说起正版CD,我真是很气愤又无奈。经常看到很多人吹自己玩过什么极品器材,十万八万;到他车上去听听,一看CD包里装的,大都是盗版或者自己刻录的,还有人深度改装汽车音响后,听得最多的却是U盘里放些MP3。真不明白他们改装音响到底是拿来炫耀的,还是拿来摆的。我觉得,听什么音乐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但我始终认为一套音响的价值,只能通过一张又一张制作精良的唱片去体现,而不是器材的品牌和价格。一个发烧友的器材和正版唱片投入比例,我觉得应该是接近1:1的,这方面我也需要努力,继续多买唱片,多买正版。

O:既然说到唱片,不如Sam兄选择三张你平时听得最多的CD,并且可以充分体现出现在这套音响的优点,访谈结束我就上车去听。

S:就三张?那我选不同类型的吧。第一张是歌舞电影《莎乐美(Salome)》的原声大碟,这种兼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弗拉明戈音乐真是我的最爱,动感、澎湃,汽车音响听这个碟,可以开得比在家里还要大声,但因为配器丰富,旋律也好,所以开大声跟Disco啊慢摇啊等吵耳的不一样,是一种享受来的。
第二张是《叶倩文》,LPCD45 II版。我收藏了不少以前香港流行歌的头版银圈CD,后来买的很多重新制作、复刻的版本,都没有银圈版的好听,唯独LPCD45 II版,让我找回小时候听磁带的感觉,声音很醇厚,这张《叶倩文》就比我手头的银圈声音还好,所以我买了很多LPCD45 II版制作的CD,有些还是不如银圈,有些就比银圈好……就是价格太贵了,要知道我那时候买银圈都不用这么贵的,哈哈!
第三张留给《History》CD1,米高·积逊是我小时候的偶像,90年代中我还在上学,街头巷尾除了港台流行歌,就是《Billie Jean》,不止我,很多同学都在对着录像学那个向后退的步法。后来我在一个发烧友家里听到这张CD,才知道录音这么棒,和街上放的轰隆隆的低频、刺耳的高音是两回事来的。现在我调音之后都喜欢用这张CD播一遍《Billie Jean》和《Bad》,高低频如果过了,是很容易就听出来的。


Sam挑选的三张正版CD

O:(10分钟后)《莎乐美》原声大碟的第二首,在Sam兄的车上,真可以说听得我神清气朗,舞台感非常好,动感强烈气氛足,低频结实下盘稳,真是相当不错!而且开车听这样的音乐,肯定不会打瞌睡,哈哈!如果硬要找一些缺点的话,我觉得弦乐的表现还有改善空间,中高频略微抢耳。喇叭才上车50小时不到?哦,那等煲够200小时,我们再听听!再次多谢Sam兄接受我的访问!

S:多谢O版的好评!采访完了? 喔~终于解放咯!

Series Navigation<< 汽车音响发烧友“Oh访谈”第1集:“跨界的丹拿痴迷者”——Echo汽车音响发烧友“Oh访谈”第3集:“车载被动分频的坚守者”——酱爆 >>
浏览 3,77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