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挖掘声美力“金刚板”的另一面,惊艳!附与“水晶板”MKII比拼实录
原作者: 剑萍
简介:产品代理:昌业音响两年前的看法两年多前(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没想到隔这么久了),我曾以 《在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折射出耀眼光芒》评测过“声美力”金刚避震层板(以下简称为“金刚板”)。在整篇的测评中,我认为金 ...
产品代理:昌业音响
两年前的看法
两年多前(时间真的过得很快,没想到隔这么久了),我曾以 《在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折射出耀眼光芒》评测过“声美力”金刚避震层板(以下简称为“金刚板”)。在整篇的测评中,我认为金刚板的作用主要用在功率放大器上。
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一个是金刚板本身庞大的尺寸,这很容易就让人和健硕的大后级关联起来;二是在发烧友当中又有很多人对后级的避震不太重视,以为又大又重、而且只处理大讯号的后级不需要避震或者避震效果不明显。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不难想象用金刚板来垫大后级就正合适。事实上,功率放大器确实很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功率放大器的振动来自两方面:一是机器内部的振动,例如其内部硕大的变压器就是一个明显的振动源,其危害程度要远远高于CD机、前级中变压器的影响,严重时我们甚至会听到嗡嗡声的“牛”叫;二是来自外部的振动,我们考虑到功率放大器又大又重,通常会把它直接放在地板上,这恰恰使它受外界振动的影响最大,例如来自音箱箱体及其声波的震动。此外,功率放大器还会受到周围电磁波的干扰。
当时我是用HEGEL H10大后级来做试验的。开始我和许多人的想法一样,也对金刚板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疑问,抱着“姑且一听”的心理,对其表现并不抱什么期望。但是当将H10功率放大器放上金刚板之后,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太神奇了!” 当时我最大的感觉是金刚板可以将很多微妙的情感元素“放大”!这些微妙的情感变化我之前是听到的,但远不如现在这般强烈、直接!我很感谢金刚板能将这种不起眼的、容易让人忽略的情感变化加以“放大”,从而能使系统的声音更有深度、更有内涵,在音乐的表现方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您的功率放大器本身是具有细腻情怀的,但在直接放在地面时,由于内外震动和电磁杂波的干扰,将这种微妙的情感“掩盖”、“遮蔽”了;而金刚板的到来就将这层“污垢”去除,让器材本身的实力得以重现天日。当时我的结论是——“在使用金刚板之后,任何人都会对自己系统的声音突然间变得如此亲切、饱满、宽厚、宏伟感到无比的惊讶!金刚板的售价为5650元,就改善幅度而言,我认为它比您多花一万元买条更贵的讯号线还要好。甚至可以接受挑战——任何人如果有疑问,可直接与昌业音响联系,将金刚板借回家里近距离聆听,以便验证我的测评是否有虚假、夸大的成份?!”
为什么要“大”?
这样的结论足够了吗?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显然是不够的”!
在金刚板推出的两年多时间里,金刚板卖出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固然是拥有大后级的发烧友买去了,但也不少发烧友买回去是用来承放合并机、解码器、黑胶唱盘和CD转盘的,共同反馈的声音是——“效果非常显著”!
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大的金刚板用来垫这些“小”器材竟然效果都这么好,我原先以为金刚板是专用于“大”后级。后来,我曾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声美力”的设计师郭一雄先生,经过他的讲解,我才发现我以前的认识是不够完整的。原来,金刚板之所以要做得这么大,是因为其内部要藏两个“五级磁动屏蔽”核芯,以便将周围的RF/EMI电磁干扰波加以吸收,并通过地线将杂波落地。与金刚板相对比,低一个级别的黑金板也是用“五级磁动屏蔽”核芯,但只用了一个;而水晶板MKII虽然也为三层结构,但只用一个“四级磁动屏蔽”核芯,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尺寸会明显小于金刚板。郭先生也曾尝试过想把金刚板的尺寸缩小一些,但这样做里面藏的“馅”必然会有所减少,出来的效果达不到想要的目标,所以金刚板还是“必须”要做得那么大。至此您应该明白金刚板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大的原因了吧?
从原理上说,金刚板的设计理念应该是来自PX 5落地箱化震层板的三层结构,因为以前的型号当中,例如黑金板。金刚板是声美力第一款采用三层结构的器材避震板,目前这项技术也已移植到较便宜的水晶MKII板上。细想起来,PX 5是专门用来抑制落地箱的振动的,落地箱的振动能量要远远大于CD机、放大器这一类器材,因此必须采用与众不同的三层结构才能有效地消除这种负面的能量。好了,现在使用三层结构的金刚板去对付器材的谐振,那岂不是“杀鸡用牛刀”?效果真的是想不好都难!
具体来说,金刚板是由三块功能、结构不同的层板复合而成,由上而下,第一层为“吸震层”,用来吸收重型放大器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量;第二层为“隔离层”,防止外界振动传输给所承放的器材;第三层为“导震层”,可将吸收到的振荡能量传输到地面。在此基础上,金刚板内部还藏有两个“五级磁动屏蔽”核芯,可将周围的RF/EMI电磁干扰波加以吸收,从而能够深入、全面地反应器材的重播效果。
深度测试
金刚板能提升大后级音质的表现我早已领略过,但和转盘、解码器、合并机搭配效果还没试过,因此在测试前我是完全不知道金刚板用在上述几个环节的效果,可以说是和大家一样——白纸一张,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
为印证我的听感,我还在昌业论坛上邀请有兴趣的朋友一同检验,以确保试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后得到广州资深发烧友风鸣镝兄的热情参与,在此特表谢意!当天测试,我约上风鸣镝兄一同试听,芍药版主也在现场,负责拍摄并给予中肯的意见。参加测试的器材包括GamuT Di150合并式放大器、HEGEL HD30解码器、ROKSAN K3 CD(做转盘),以检验这些非大后级的器材放在金刚板上的效果究竟如何,并附带比较一下金刚板与水晶板MKII的差别。搭配音箱为LEGACY CLASSIC HD,测试曲目统一选用《2010原音精选》track 9《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这个交响乐作品。这次测试,金刚板、水晶板MKII是全程将地线接在MS HD POWER电源滤波器上的。
测试流程是:
1、先将所有的器材放在地上,聆听其播放效果;
2、将Di150放到水晶板MKII上,其余器材仍放地上,聆听水晶板MKII的效果;
3、将Di150放到金刚板上,其余器材仍放地上,聆听金刚板的效果,并和水晶板MKII进行比较;
4、交换位置,对HD 30、K3 CD重复上述的步骤;
5、确定改善效果最明显的器材并垫上金刚板,效果排第二位的器材垫上水晶板MKII,与不放板时的加以比较。
所有器材都放在地上时,我们都仔细聆听,将各方面的表现都记在心里。由于系统中每一件器材的素质都不俗,因而整体表现还是令我满意的,心里也更想知道加上避震板之后究竟有哪些改善了。
合并机+水晶板MKII
首先是将GamuT Di150放在水晶板MKII上。我发现最大的改善是中频以及中频的低段的能量增加了。反映到听感上,是感觉整个交响乐重播的重心向下“沉”,声音的丰润度增加,弦乐群显得更加饱满、润泽,铜管乐也比刚才厚实,显得更有说服力。水晶板MKII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仅能增加声音的丰润度,而且还能提升声音的清晰度,我感觉弦乐部分的线条感更细致,质感也更致密了;与此相类似,定音鼓的低频量感虽然增加不多,但鼓点同样显得更清晰、凝聚,有很强的“实在感”。
合并机+金刚板
接着把Di150移到金刚板上,一开声,哇,不得了!这时Di150的输出功率好像增加了20%以上,使声音能量更加充沛,气势庞大,动态强横,场面开阔,颇有大将风度。同时,声音背景更显宁静,透明度令我赞叹,解析力、线条感同步显著改善!反映在听感上,弦乐群显得更加整齐、凝聚、细致;定音鼓打得梆梆响,似乎鼓皮绷得更加紧致,而且鼓形显得更加健硕、庞大,那种张力、冲击力令我眼前一亮!铜管乐器嘹亮而有穿透力,齐奏时精神抖擞、直上云霄,众人大叫过瘾!同时由于声音背景的改善,使我听到更多细节,而且结像也更清晰。
解码器+水晶板MKII
接着我们把Di150放回地上,而把HEGEL HD30解码器放在水晶板MKII上。与全部器材都放地上相比,我最大感受是:这时声音显得更加清晰、工整,整体的乐器铺陈就像一幅细致入微的工笔画:弦乐部分细腻悠扬,有一种如春天时绽放的青绿嫩芽般清新可爱,散发出淡雅的韵味;铜管乐器的质感凝聚而脉络清晰,低频的量感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如将Di150放水晶板MKII时;声音背景更加清晰、宁静,但总体气势没有将Di150放在水晶板MKII时那么雄壮。
解码器+金刚板
把HD30放到金刚板上又会怎样呢?我发现这时声音的速度感、乐器线条的清晰度、音乐场面的规模都要比用水晶板MKII时厉害,特别是音场的深度改善相当明显。还有一点提升是弦乐群的纹理更有层次性,我能感受到弦乐群中多把小提琴那种既分离又融合的相互“交织感”。但从总体效果而言,解码器放在金刚板上的效果要稍逊于功放。
音源+水晶板MKII
最后是测试音源放在避震板上的效果。当作为转盘的ROKSAN K3 CD机一放到水晶板MKII上,与器材全放在地上时相比,效果的改善是戏剧性的,也许是因为转盘的机械部分对振动比较敏感的缘故吧。比如弦乐群和铜管乐器群的结像瞬间变得玲珑浮凸,而且两组乐器的前后间隔的“距离感”非常明显,似乎一眼就可以看穿似的。在所有器材都放在地上时,虽然这种前后距离感可以感受到,但绝不像现在这般泾渭分明。整体的重播效果要比不放板时更工整、慎密,似乎把某些模糊的成份去除了,使音乐背景干净得只有“冰清玉洁”的境界,同时弦乐器和铜管乐器的质感更加致密,声像的轮廓也被勾勒得更加清晰了。水晶板MKII对于节目源器材特别有效,以前我曾在黑胶唱盘上测试过,这次在CD机这种数码器材身上再次得到印证!
音源+金刚板
那把K3 CD放到金刚板上又如何?哇,提升效果是刚刚的!改善的倾向和水晶板MKII几乎一样,那就是在声音背景、乐器的线条感、音像的轮廓感均向高清晰度发展,这里就不再赘述。当然提升的幅度却要比水晶板MKII大30%!另外,用金刚板垫K3 CD机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它能大幅增加系统声音的“水润感”,在原先清晰、细致、通透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类似英国声的饱满和甜美,增添了很多人情味的色彩,听起来尤为亲切感人。从聆听效果而言,讯源放在金刚板上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声音的纯净度、透明度和清晰度,而将合并机放在金刚板上则除一定程度改善上述几方面外,还可以增加系统的动态范围、规模感和冲击力,两种玩法各有乐趣。
结论
经过这六轮的测试,对金刚板、水晶板MKII的作用相信各位已经了然于胸了吧。应该说,水晶板MKII的效果已经相当显著,而金刚板的效果则又是有质的提高,两者的级数可以说不在同一层面上,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两者的价格差距摆在那里——金刚板5650元,水晶板2650元。我认为这样的售价是符合它们的表现的。
另外通过这次试验,我发现金刚板除用在大后级身上厉害外,对合并机、解码器、CD机的音质一样都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给这些器材都加上金刚板。但也许有的朋友会问——“如果预算有限、只能上一块金刚板的话,那应该用在哪个环节呢?”按照我们三个人的听感,再具体结合到这次测试,我们认为对金刚板所起的“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为:GamuT Di150合并式放大器、ROKSAN K3 CD机、HEGEL HD30解码器。当然,这只是我们三人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也许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器材和不同的口味下会有所调整。
根据我们自己的听感,最后我们将金刚板放在Di150下面、水晶板MKII放在K3 CD机下面,而HD30依旧放在地上。那么这时的重播效果和三件器材都放地上时相比如何?是“上板如换机”吗?不是,不过……也相去不远了!
浏览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