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云迪

原作者: 视听前线

简介:李云迪,享誉世界的著名中国钢琴家。人们热情地称赞他为“钢琴王子” 、“21世纪肖邦”、“中国钢琴时代领军人物”、“最耀眼的国际钢琴超级巨星”。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成为该大赛史 ...
李云迪,享誉世界的著名中国钢琴家。人们热情地称赞他为“钢琴王子” 、“21世纪肖邦”、“中国钢琴时代领军人物”、“最耀眼的国际钢琴超级巨星”。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成为该大赛史上最年轻、也是中国首位且至今唯一的冠军得主。 2001年成为首个签约德国DG唱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至今已在全球发行15张唱片;2012年推出的新专辑《贝多芬》在日本和香港成为古典音乐唱片销量排名首位。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 2张全新专辑《肖邦传奇》又在全球发行,此专辑内容为肖邦前奏曲全集和肖邦四首叙事曲,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了“肖邦传奇”的世界巡演。
2016年7月1日,李云迪肖邦传奇钢琴独奏音乐会将来到广州大剧院,我们《视听前线》还有幸对他进行采访。

Q:您对肖邦情有独钟,在您看来,肖邦的音乐是表现了他内心中的什么东西?又向您展示了怎么样的世界?

A:肖邦的精神世界其实是丰富而复杂的,除了他被加上“忧郁”、“思乡”这些大众化的标签之外,其实也可以将他早年和晚期的风格分别概括为诗意和忧伤,这也和他的心境以及经历有关。

Q:您将要在广州演奏肖邦的四首叙事曲,既然是叙事曲,那么当中应该有非常丰富的故事性,您觉得肖邦是如何用音乐“叙事”的?

A:肖邦的叙事曲是带有怀旧、回忆的倾诉情结。是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来演绎,通过多声部的复杂性来表达出作品中深刻复杂的爱与恨,以及纠葛的戏剧性和叙事性。

Q:肖邦的前两首叙事曲都与爱国主义情怀有关系,然而开头都是悲伤的,到结尾却往往迸发出激情,这两种情绪在肖邦叙事曲中是如何连接起来的?您是如何处理的?

A:其实这种情绪是自然推进的,不需要很刻意转变,他已经写了出来,在谱面上有所体现,音型的变化在你弹到哪里的时候自然形成。从情绪上来看,人在悲伤中不至绝望,又燃起新的希望,也是很自然的情绪转变。其实肖邦的音乐逻辑性很强,并不是光凭感情而创作。

Q:肖邦的叙事曲实际上又不单只是叙事曲,他创新性地使用了很多奏鸣曲式的手法,有些甚至直接用了奏鸣曲式,您觉得奏鸣曲式在叙事上很“好用”吗,还是肖邦有自己的考量?

A:对,肖邦的叙事曲是接近古典奏鸣曲式,其实器乐叙事曲本身也是由肖邦首创,并由此影响到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创作类似叙事曲体裁的作品。而肖邦他受古典主义的影响很大,尽管他的作品很浪漫,旋律性很强,但又不会给人感觉太甜腻,就是因为他的曲式结构古典。学术性地分析肖邦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他非常地传统和严谨。

Q:来聊聊《二十四首前奏曲》,您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A:其实我更多的是将这24首小作品作为一套整体作品来演绎,但如果必须要选一首的话,我想是第15首吧,这也是前奏曲中可以视作最为出名的一首。并且还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别名“雨滴”。去年录制专辑的时候我也为这首前奏曲拍摄了MV。

Q:《二十四首前奏曲》除了调性,您觉得在情感上有关联吗?

A:是的,在演奏上我也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作品来演绎。肖邦的作品,往往都是成系列的,四首叙事曲、四首谐谑曲等等。而且前奏曲的创作时间也比较集中。

Q:肖邦的作品中的情感非常丰富,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聆听肖邦?

A:这个话题比较大,可能不是一下子可以说清的,首先,音乐一定要亲身地去感受,没有现场的感受,旁人很难强加上什么点。在现场聆听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触动你的,那就一定是有他的特别之处。

Q:您说您的梦想是录制肖邦全集,叙事曲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已经录完了,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A:是的,前几年我还录制过肖邦的夜曲全集、还有谐谑曲、即兴曲专辑也都在多年前就录制发行。当然,肖邦留下的钢琴作品是丰富而又浩瀚的,还有很多值得去挑战。也有一些作品可能时隔多年后会再次演绎,又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比如夜曲,有几首乐曲就出现在我不同时期的录音中。还有第四首叙事曲,曾是我在肖邦大赛上的参赛曲目,那么现在相距15年,演绎又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精进。

浏览 3,37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