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美乐 迎春接夏 意外收获:且评广州交响乐团的几场意见音乐会(上)

原作者: 周凡夫

简介:从一月中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得奖者音乐会,到五月中夏小汤执棒的“周日音乐下午茶”音乐会,在这四个月的时间正是迎春接夏的季节,笔者先后听了广州交响乐团不下十多场演出,其中多场亦仿如该段期间的天气,不时都 ...

从一月中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得奖者音乐会,到五月中夏小汤执棒的“周日音乐下午茶”音乐会,在这四个月的时间正是迎春接夏的季节,笔者先后听了广州交响乐团不下十多场演出,其中多场亦仿如该段期间的天气,不时都有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时冷时热、时晴时雨。其实,现场音乐会与欣赏录音其中一项不同之处,便在于现场演出不时都会发生意外变化,这是“罐头音乐”所没有的。这些意外,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收获,都是现场演出魅力的所在,那可是好些乐迷期待能遇上之事呢。在此且选上其中几场与读者分享。

出炉新星意外频频
一月份首先听的是刚于去年闻名国际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中的获奖音乐会。尽管因为合约等原因,得以前来登台的并非冠军得主,但能在比赛前已公开宣布安排这项被称为“音乐界奥林匹克”的音乐大赛得主前来演出,在此之前,是难以想象之事。然而,原定获得铜奖的摩尔多瓦小提琴家科努诺娃,和同样是获得铜奖的俄罗斯钢琴家哈利托诺夫外,大提琴的获奖者都无法履约,改由赢得歌剧金奖的阿伦巴特尔登场,然同样因事未能前来,要改由银奖得主王传越顶替。

王传越隶属部队文工团,音乐会举行前一天晚上,乐团却获得通知,王因部队“突然任务”无法于翌晨飞来排练和演出了!在这种一波三折的情况下,乐团已难以在如此急逼情况下找人来救场,最后在各有关人士深入讨论后,实时加印更改的节目表;当日透过微信及网站公告更改人选节目,套票观众则透过电话直接通知;当晚在大堂更派发传单,让观众入场前得知人选变化而可选择是否退票或换票。

音乐会开始,乐团团长陈擎首先出场,很诚挚地向观众解释乐团二十年乐季以来首次遇上演出前一天音乐家因意外未能前来而要更改曲目的情况,为答谢观众支持,可凭票根,以七折票价购买广交其后的乐季音乐会门票。陈团长这段发言,先后被观众五轮掌声打断!就这样,化解了一场随时会引发观众强烈“反弹”的意外。

颜值掌声强于艺术
这点意外,对当晚保加利亚资深指挥家米沙·达迈夫当然不会带来什么影响,表现出处变不惊,展现出宽容应对,亦是大将应有之风。开场改奏柴科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四十七人的弦乐五部合奏,在达迈夫双手十指下,尽展弦乐线条与和弦融合的柔美。此外,达迈夫更显示出无比的前辈风度,当晚两首耳熟能详的柴科夫斯基协奏曲,都只是带引着乐团配合两位获奖者发挥;两首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都一如《如歌的行板》般放下指挥棒,只用双手来指挥,那就更突出两位独奏家在随后的终章激情化的表现,对比更为鲜明。

两位独奏家技术均属精准卓越,但相较之下,明显可见已为人母的“辣妈”小提琴家科努诺娃在音乐上的内容深度上胜于哈利托诺夫。但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郎,奏出来的琴音,却胜在清纯漂亮,与他扬溢着青春笑意的高颜值呼应。为此,亦为他赢来停不了的热烈掌声,加奏了两首短曲才将音乐会结束。再次证明现今之世,即使是讲究“深度”的艺术,表面的颜值可不能忽视,难怪整容行业如此兴旺了。

人生之痛难免难言
3月19日由音乐总监余隆指挥的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这两首大作品都可分别从音响效果、乐队技术驾驭,和音乐内容三个不同层面切入去欣赏。

当晚广交在余隆棒下都能奏出这两首乐曲变化丰富的色彩,和鲜明的音乐形象。对任何乐团来说,演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都是一大挑战,这不仅是乐团编制庞大,广交亦要特邀十多位乐手助阵,更在于其复杂的配器,独特的效果,都不易掌握;老萧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则是大提琴家技术的试金石;因此,现场演奏确难尽美,是意料中事,然而每首乐曲奏毕都能赢得听众热烈无比的掌声,此因余隆和秦立巍都读懂了作曲家在乐曲中要说的是什么。

理查·施特劳斯曾很明确地以文字说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作,序奏以外的八段音乐,都有作曲家写在总谱上很明确的小标题,这都对其所创作的各段音乐作出很清楚的引导,那是探讨宗教、渴望、喜悦、激情、理性、死亡等思想的音乐。理查·施特劳斯一直是尼采的信徒,这首作品无可避免是对尼采的哲学思想的音乐回应,是对人类命运、人和大自然的思考,但更多的应是作曲家对个人人生的抒发。开始时爆发性的辉煌灿烂的日出效果,岂非正是一向狂放傲慢的理查·施特劳斯的自我张扬吗?其后八段何尝不是他人生中各个片段的描画呢!不过,人生实在太复杂,酸甜苦辣样样齐,人生之痛就更难免,但难言呀!作为作曲家,那就让音乐来代言好了!篇幅较长的最后三段:《康复中》、《舞蹈之歌》和《梦游者之歌》,便更易有人生写照的共鸣。

余隆加奏添上意见
其实人生和现实紧扣着,人生的复杂往往来自人生要面对不能不面对的现实。老萧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处处都有作曲家深刻的人生与现实烙印,象征作曲家的“DSCH”四个音符动机,除第二乐章,继后在全曲中仍不时出现,这首作品的个人性格更是明显,当晚余隆几乎是让秦立巍的大提琴主导着音乐推进,他只是带领着乐团作出配合。让人感动的并非秦立巍能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克服,而是他亦读懂了作曲家在乐谱中诉说人生与现实的感情,“长大”的首乐章(演奏时间几乎是全曲之半)奏来是满有压抑感的动力性音乐,混和着对现实的质问、沉思和痛苦;次乐章的主题奏来更是充满动人的表情,高潮时更展示出无尽痛苦,这种感情直接带入长大有如一个乐章的华彩乐段;终章的痛苦、激动和紧张度不断提升,秦立巍的大提琴奏来快而不乱,紧张性放轻后,仍能保持着张力感。

下半场乐队是双管编制,规模少得多,铜管更只有一支圆号,但在全曲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晚的特邀圆号首席韩小光,可说是光芒尽露,木管组在终章亦很突出。音乐会最后在余隆指挥下,秦立巍和广交的弦乐组演奏了大提琴和弦乐版本的《如歌的行板》,优美动人的民歌风旋律,正好为压抑着的痛苦作出缓解。不过,该曲动人之处,正是仍可让人感受得到其中蕴含着的感伤哀愁,那亦正是柴科夫斯基人生的点滴写照。加奏前余隆特别告诉观众:“该曲演奏时大家可以拍照呀!”看来余隆还听懂了星海音乐厅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此一在音乐会最后才出现的意见尾声,换来听众更热烈的掌声!

思清意料之内和外
上一次听吕思清是2013年广交的新年音乐会,演奏圣-桑的引子回旋随想曲,和女高音吴碧霞演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可是以搞气氛为重的节日演出。事隔三年后,他再度与广交合作演奏不时被标签为“三大小提琴曲”之一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可是一部长达四十五分钟,占去半场音乐会的大作品。为此,笔者心中便有点悬念,这位从未和他合作过、亦从未听过的波兰指挥家卢卡什·博罗维奇又会是何等水平呢?

当晚吕思清采用他自己拥有的一把那坡里名琴加利亚诺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奏来流畅,音色清丽美妙,首乐章末尾的华彩乐段奏来干净利落,双音效果尤佳。第二乐章小广板,简朴优美的旋律奏来有很浓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三乐章回旋曲,独奏与乐队更奏出了充满生气热情的音乐,尾声前的大段小提琴独奏华彩,再度让吕思清发挥其挥洒自如的琴技,亦为欢乐的尾声带来增强的动力。

不过,在意料之内的是,这首作品吕思清并未有带来意料之外的新突破。但在热烈的掌声下,他首先加奏了一曲帕格尼尼的《无伴奏A大调奏鸣曲》,这三、四分钟的乐曲,展现出飞扬不羁的琴技;意料之外的却是,随后他再加奏萨拉沙蒂的《查尔达斯》,无论在音色、力度、强度,节奏快慢,都作出了很大幅度的对比,让人对他在快速强烈的高潮部份,会作出强大爆发性的期待。然而,这种期待并未有出现。不过那种内藏着的张力,仍然让人感受得到那种强大的对比,但却没有给人以夸张的感觉,这确是很奇妙的体会。

下半场柴科夫斯基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第五交响曲》可见这位波兰青年指挥家博罗维奇的用心;在乐曲的处理上,他同样并未有“石破天惊”的“突破”,而是在不少主题的细节上,特别是好些独奏片段的旋律,都能将之加以突出,展示出动人的美感。除了第二乐章法国号所奏的著名抒情主题,和弦乐结合出美不可收的动人意境外,很多木管乐段,同样出色。更为“瞩目”的是,博罗维奇的指挥动作,变化丰富,有很强的可观性,他的动作往往能紧密结合着音乐的变化,时而轻盈如不着力,时而激情扬溢,有很鲜明的对比。第三乐章的圆舞曲,更有不少独奏的指挥手形,将轻巧的舞蹈节奏很有感染力地带动出来,终章面对命运的澎湃激情,同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说是位具有掌握将台上与台下沟通的强大能力的指挥家,博罗维奇是这次的“意外发现”,假以时日,他当非池中之物。

浏览 1,30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