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Live House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香港的Beyond乐队成为了香港乐坛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香港摇滚音乐的“开荒牛”,Beyond以他们或励志、或反映港人心态的题材获得了一大批乐迷尤其是年轻乐迷的赞赏。随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香港的Beyond乐队成为了香港乐坛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香港摇滚音乐的“开荒牛”,Beyond以他们或励志、或反映港人心态的题材获得了一大批乐迷尤其是年轻乐迷的赞赏。随着他们作品愈发成熟,Beyond的名气开始冲出香港,进入内地及海外市场。香港的年轻人也在Beyond的“引导”下逐渐开始认识摇滚这种狂热而真实的音乐风格。
但到了1993年,Beyond灵魂人物黄家驹的意外离世,使Beyond陷入了发展困局。虽然在随后的几年乐队仍有演出活动,但相比以家驹为首的Beyond军团,新一代的Beyond显得稚嫩而迷茫。到了1999年,Beyond正式宣布解散。这时香港乐坛也进入了流行歌曲的全盛时期,香港音乐公司开始靠拢日韩,生产出一批批流行偶像。偶像派明星花花绿绿的包装和宣传使年轻人转向投身于追星行列当中。在新一代的香港乐坛发展中,音乐公司对于歌手外型的包装大大地掩盖了对其音乐作品的质量重视,造成了较为注重音乐创作本身的摇滚乐队开始走向下坡。
但这依然没有影响香港乐队的发展。虽然少了商业市场的认同,但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香港地下乐队不断增多,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变得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港摇味道”。香港地下乐队的音乐风格也从流行摇滚、英伦摇滚,不断发展到多样化的重金属摇滚、极具新意的说唱摇滚、还有刚柔并进的硬核摇滚等风格并存。直到近几年,实力和外表双注重的韩国偶像占据流行音乐市场首席,香港流行偶像开始受冷落。而香港乐队以“新鲜”而注重创作质量的优势再次从地下浮上地面,进入广大听众的视线当中,成为年轻人所追捧的新对象。
2014年,令香港全城关注的电影《金鸡SSS》上演。当中由香港地下乐队Supper Moment带领百人合唱团共同演绎的插曲《世界变了样》把他们带进了各大颁奖典礼。与初出道就与商业公司签约的乐队(如MR.、DEAR JANE等)不同,Supper Moment用了8年时间才从地下跃上“地面”。随后的每一首单曲、每一张专辑都备受外界关注。近期, Supper Moment更为电影《点五步》演绎了由为《狂舞派》、《哪一天我们会飞》等香港电影创作过歌曲的金像奖作曲人戴伟所创作的主题曲《飞燕之歌》,丰厚的创作班底证明了Supper Moment在香港乐坛的地位上升。
同样地,除了像Supper Moment这样风格偏向流行的乐队以外,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实验乐队“触执毛”也以崭新的听觉享受和现场感染力成为了香港地下乐队中的焦点。他们早在2010年就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可能是近年来在南中国冒起,最有魅力的乐队”。后来经香港著名女吉他手、前女子组合AT17成员卢凯彤的推荐下,触执毛开始被香港歌手所悉知。2012年,他们为王菀之创作了歌曲《Made of Water》,更在歌曲MV中现身,从此进入广大流行音乐听众的视线。2013又为何韵诗创作了歌曲《酒精与烟》,这次在MV中他们摆脱了“布景板”的角色,与何韵诗一起“演绎故事”。
除了这两队从香港“红”到内地的地下乐队,还有一队乐队是较为另类,从内地“红”回香港的——杀手锏乐队。2013年,杀手锏乐队来到了内地进行乐队的新专辑巡演,当时在广州站的演出仅有十来人观看。但到了翌年夏天,乐队主唱陈乐基参加了国内歌唱选秀节目,以一曲《月半小夜曲》红遍了大江南北。其所在乐队的身价也由此暴涨,这队成军已有十年的乐队终于“见天日”。到了年底,他们受邀参“美丽南方”等知名国内音乐节,现场更出现了全场大合唱的盛况,与之前冷清的巡演现场相比相差甚远。
如今,90后和00后开始成长,成为了音乐市场的又一主力听众,他们更追求新颖、独特的文化。而地下摇滚音乐凭借其小众、略带叛逆的姿态成功翻身,变得不再小众。同时,各大乐队、独立音乐厂牌也开始向校园音乐道路发展,主动开展各类校园巡演、参加高校的活动,提升自身在学生群体当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转被动为主动,把地下摇滚音乐带到年轻听众的身边。
然而,香港地下乐队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问题就是地下乐队常用的专业演出场地,也就是大家常说的“Live House”要面临较大的经营危机。一家Live House通常每周只有2~3场演出,每场演出的入场人数不能确保,且演出门票的票价一般维持在港元150以下水平,扣除场地成本、与乐队分成等后,Live House每月的收入往往不足以维持日常的场地租赁和器材建设当中。这也造成了Live House经营困难。藏身于工厦当中,香港最知名的Live House Hidden Agenda今年更因为政府建设需要而被迫搬迁,这也是该Live House近几年来第二次面临场地问题。在资金不足、场地不足的难题下,Live House的生存成为了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本地乐队的演出场地需求、甚至是外地乐队到港演出交流的机会。
再者,由于地下乐队多数都没有签约商业音乐公司或厂牌,排练场地、乐器器材、作品生产甚至是演出的路费都需要由队内成员自己负担,这也让乐手们纷纷应验了那句“玩Band穷三代,摇滚毁一生”的说法。在香港的高压生存状况下,不少优秀乐手面对家庭压力和经济压力选择放弃他们坚持多年的摇滚梦。
但在同为地下摇滚乐不断升起的台湾,当地的地下摇滚乐队就幸运得多了。他们的音乐市场更加具有包容度,而当地政府也会对到外地巡演的乐队进行一定的资金津贴,这就大大减轻了乐队的资金成本,让他们更加轻松地去创作自己的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外传播自己的作品。在地下摇滚逐渐升起的香港,行业竞争增大,失业率高企,年轻一代前途迷茫。其实他们也可以参照台湾的做法,以资金推动本土地下音乐文化的发展,促进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品味的提升,同时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多元艺术文化行列,真正“找到自己的出路”。同时也可以通过香港本地文化,吸引更多国外优秀乐队来港演出交流,让香港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创新。
在新一代年轻人的注视目光下,香港地下摇滚乐队将会吸收更多现有的音乐元素,融合自身的世界认知和艺术文化潜力,创造出更多有想法又有内涵的音乐作品,迸发出无法估量的影响力。而作为听众的我们,更应该勇敢打开耳朵和心扉,用心感受香港地下摇滚乐掀起的新一轮革命之声。
浏览 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