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塞尔 奥菲斯2代——接过耳机的皇冠

原作者: 刘想云

简介:1991年,一套耳机系统(耳机+耳放),定价¥19万9999。当时正在筹备创办音响杂志的我极为不解,耳机系统,如此大投入,至于吗?25年后的2016年,这套耳机系统的第二代诞生,定价¥42万8千。对音响音乐日渐认识有加的 ...


1991年,一套耳机系统(耳机+耳放),定价¥19万9999。当时正在筹备创办音响杂志的我极为不解,耳机系统,如此大投入,至于吗?

25年后的2016年,这套耳机系统的第二代诞生,定价¥42万8千。对音响音乐日渐认识有加的我,对这样的用心之作早已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这里说的就是森海塞尔的“大奥”及“大奥2”。许多人会被他的定价吓一跳,也有不少人会赞叹: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我有幸试听过两次“大奥2”,却无法尽兴,无法深度探究森海塞尔“不妥协探求极致声音与音乐表现”的信条。近日,好友刘想云写出这篇对“大奥2”深度剖析好文(原发于《耳机宝书》一书),看得过瘾。特别推荐分享与您,一起来感受“大奥2”的精彩,感受森海塞尔对音响音乐的追求。 


1991年,德国森海塞尔的创始人和他儿子,发布了世界最顶级的HE90耳放+静电耳机系统,商品名奥菲斯,烧友们尊称“大奥”,当时定价¥199999,全球限量300套。它是业界、烧界公认的耳机王者。曾有国外烧友听了大奥感动落泪的事迹,成为烧界的美谈……. 

 

25年后的2016年,森海塞尔创始人的2个孙辈,发布了现今世界最顶级的HE1耳放+静电耳机系统,定价¥428千,年产量约250台,收齐定金再做的定购制排队生产,但能不限量供应。“大奥”珠玉在前,烧友们尊称HE1为“大奥2代”、“大奥2”。

外形设计上,大奥1采用了管弦乐队布局式的半圆形;而大奥2变成了洗练的矩形,可谓迥异。但“不妥协探求极致声音与音乐表现”的信条,是大奥1和大奥2同样深刻的DNA

一、独创方案&精妙的工程实现

大奥2是由HEV-1电子管耳机放大器、HE 1-HP静电耳机两部分组成的。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先从小型音响系统工程的角度,来了解大奥2的独创设计和工艺,以及这些独创设计和工艺给使用者带来的实际价值。

1、耳放部分

一般人会以为耳放部分HEV-1是常规意义上的耳放合并机(耳放前级+耳放后级);而实际上,HEV-1是:解码、前级(耳机&音箱两用)、自动耳机收纳盒的31一体机;并且前面板的旋钮、顶面板的电子管隔离散热仓也都是带自动伸出或升降功能的。下面分别介绍这几部分:

1)、大奥2的解码除了1代有的光纤、同轴之外,还与时俱进地加入了USB数字输入,并且有原厂开发的专用ASIO驱动和控制软件。支持的数字规格也是与时代同步的:光纤24Bit/96kHz,同轴24/192USBPCM最高32/384DSD最高DSD256DA芯片是ESS 9018,运用的妙法是把9018内两组4个解码通道,并联复用为立体声的左、右声道,从而降低了失真并提高了信噪比。

尽管大奥2的重点成本,倾注在耳放和耳机两个核心功能模块上,重心并没有在解码上;但是通过两个4通道并联立体声来榨干DA芯片的用心做法,确实为一些已有高级数字转盘而暂无高级DAC的朋友,或是一些无法充分驾驭高级数字转盘的朋友,提供了非常高的使用便利性。至少可以说是为用户考虑的一种“用户友好”。而且,试过大奥2通过USBWindows笔记本,单用foobar播放的效果,已完全能与x万元级的DAC相提并论了。

(2)、我们看到的大奥2的耳放HEV-1,其实是业界一般意义上的“胆前级”,而大奥2的后级(推动级),是别出心裁地做到了静电耳机里面的。这是业界独有的方案。而且这胆前级是可以耳机、音箱两用的。输出选“Line”时,耳放的音箱前级输出就启用了,后面接后级推顶级音箱,或直连有源的发烧或监听音箱。这样就能轻松共享同一套音源,同一个音响房。为用户提供了多一种实用的功能,多了一种“用户友好”。碍于每次有机会使用大奥2时,都专注于搭好、榨干耳机系统的音质,暂没去PK大奥2的胆前级音质,所以,这前级能否与10万元级的发烧前级一战,还是一个悬念。

(3)、真的,大奥2的耳放上,还自带了耳机收纳盒!而且它是自动开合的,轻点前面板上最大的音量旋钮(待机键),盖子会徐徐打开或关闭。输出选“Line”时,盖子也自动关闭,避免盖子平面的反射对音箱声场的影响。这也是业界独有的方案,不用在系统外多加一个耳机架或耳机盒,而是“耳放、耳机一体”。这自然就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再者,森海还用心做到了一个小细节:打开盖子的时候,耳机座后方会慢慢翘起来,把耳机头梁升起约6公分,仿佛告诉用户“戴上我,开启音乐之旅吧”。

(4)、更进一步,精于机械技术的德国人,在大奥2的耳放上,妥妥地展示了一把强大的机械技术实力。通电并打开后面板的总电开关,手指再轻点待机键后:前面板的4个实心黄铜镀铬的旋钮先逐步伸出来;紧接着,8个双用前级电子管会统一升起来;再紧接着,耳机收纳盒会自动打开,耳机座后部翘起;最后还把旋钮归到上次关机前的位置。进入待机状态的时候,过程则相反,但同样流畅、有序、可靠。做到了这些,产品在运输、搬移、待机时的安全性,就大大提高了,尤其在胆管部分。这又是一种用户价值。

试过一天演示几十次开关机,无一错漏。这是因为每次开关机,大奥2都会以设定的间隙对机械组件做自动校准。若出现,因外力无法自动校准时,还可以用遥控器做更彻底的手动校准。而且,机械部件都预设了意外情况的处理机制,线材或其他物体挡住耳机盖关闭时,只要超过了预设的力矩,耳机盖就停止关闭程序,防止机械组件和被夹物的损伤;电子管上升路径有阻挡且超过预设力矩时,电子管就不再升起,音量旋钮上的指示灯闪3红提示用家。所以,他们的机械技术炫技也炫得很周全。

(5)、大奥2的耳放外壳采用了名贵的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这也是耳机界的独家方案,且厂方强调这些石料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用石,是同一产区。这里除了文化上逼格的追求,厚重的、天然异质性的大理石,比之于业界常用的同质性金属外壳,谐振频率更低,且谐振更容易分散,这就带来了更低的结构噪声。

而且,按压耳放外壳、底脚之后发现,它们是有弹性的,这里也充分考虑到了避震,这种做法常见于高级黑胶唱机(LP),在耳放上实属罕见。

(6)、电子管升降组件,也用了弹性连接,追求的还是更佳的避震。更有甚者,胆管外用石英管、胆底部和顶部用铝合金材料,整个密封起来,隔绝了空气中音乐声波或者环境本底噪声对胆管的震动影响(麦克风效应);同时顶部、底部的铝合金件能提高散热效率,保障胆管处在恰当的温度范围。

更厉害的是,森海在胆管外周的石英管内壁上,镀了一层透明的金属氧化物,这样胆管的电磁屏蔽也得以在毫不影响产品美感的前提下,完美达成。厂方HE1的产品经理Axel Grell还告诉我,大理石外壳内,也是做足了电磁屏蔽的。8个精选并配对的全新胆管,加上全平衡电路架构和前面的震、声隔离&电磁屏蔽,这应该是最理想的胆前级方案之一了。从我和他的交流中能感觉到,他希望全力打造的HE1会成为他人生的巅峰产品。

2、耳机部分

1)大奥2的耳机部分HE 1-HP,是后级和静电耳机的复合体。这方案在高级耳机里面是只此一家。这后级的核心元件是MOS-FET,而且工作在甲类(A类)状态。这样声音比用功放对管就稍暖一点,更适合静电耳机的全面发挥;也得以做到超低的交越失真。这甲类是个Cool Class A(低温甲类),散热也借助了整个铝合金CNC铣出的耳杯壳和6条优美的散热鳍片,所以试过连续用了十几个钟头,最高温度也只是稍微有丁点暖意而已。

2)为何费那么大的精力,把后级做进耳机里面?因为这样的话,传统的耳机线(后级到扬声器的线材),就只剩约2公分!室内用大耳机的耳机线一般要3米长。大奥2这样仅2厘米的超短耳机线带来的好处就是,“后级到扬声器线材”的阻抗和容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大限度减少了长线材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奥2的静电式耳机单元是对容抗极度敏感的,容抗大了,效率和高保真度都会大大变差。所以,几乎可忽略不计的2厘米耳机线带来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3)再来聚焦这个核心的静电式扬声器单元。森海经过多轮的对比实验,最终采用有更低谐振的,宽高比为1:2的椭圆形振膜。它不仅有别于东洋Stax的圆形振膜,而且有别于别家采用软静电振膜的做法。大奥2Pet振膜基材的两侧蒸镀了2.4μm的铂金,选铂金而非黄金,主要是因为铂金的莫氏硬度能达4-4.5,而黄金只有2-3。这样HE1的硬振膜振动起来就更接近理想的平板活塞振动;而非前后弯曲的碗状非活塞振动。厚度2.4μm也是来自充分数量的实验重复,且能良好匹配650V极化电压产生的静电力吸力斥力。

4)再看HE1静电单元的极板的特别之处吧。为了更高的振膜透声率,1片极板就用激光密密麻麻地打了总共4000多个孔(1个耳机16千个孔)。因为极板选用了超硬、超低谐振的陶瓷材料,所以极板在振膜撒欢的时候,也能纹丝不动,且任由振膜的声波往前后充分地发射。极板的镀层是黄金而非铂金,但也不是为了卖首饰,而是取黄金抗腐蚀能力和较好的导电性。

3、其他部分

1)大奥2和1代一样,也支持扩展多一个静电耳机,但这个静电耳机是附带自动开闭盒子的。这样爷爷再也不用担心两夫妻无法同时享受HE1的顶级音乐了。

2)大奥2还带了铝砖铣制的红外遥控器。除了耳放背板的通电开关以外,耳放部分所有的控制功能,都可以遥控完成。当耳放作为前级或解码前级,连接音箱的时候,遥控对于安坐在皇帝位上控制机器、调节音量是必须的。此外,重置耳放、手动的机械深度校准等功能,也必须通过遥控器来实现。

二、顶级的Hi-End音质

大奥2花了这么长的研发时间,用了这么多独特的设计和工艺,为的是以新锐又完善的技术,实现最顶级的音质表现。这也是烧界、业界共同的期待!那么实际试听的结果是否如此呢?是否对得起和一台E级奔驰或5系宝马相仿的身价呢?

1、搭配的高敏感

就国内烧界、媒体界在国内和香港的多次大奥2试听来说,2016年的几次,搭配的前端设备的价格,不及HE1价格的1/10,线材也不般配,结果明确是没能接近大家的期望值。2017年中起,情况有了改观,尤其10月初的广州耳机展上那版搭配(DACMerging母带工作站级的NADAC两分体)、调试下的大奥2,得到了唱片制作人、两大耳机论坛站长&超版、国内音频厂家总裁与技术总监、耳机自媒体、多位普通烧友的普遍、高度认可。

多次大活动系统的搭配&调试人说:大奥2对前端、线材、供电、避震都有着十足敏锐的分辨力。音源级别是浅显的,但他也没想到,音源垫同一套脚钉,前12还是前21,尖头朝下还是朝上,在用了专用音响机架的前提下,还能在HE1耳机系统里面听出可闻的差别。毕竟那次是固态硬盘,全无风扇PC做的数字转盘,是没马达的机械转动的、更没有音箱系统的声波能量在同一空间空气中的震荡了。

2、声音哲学和美学

故而,只有精心搭配、调试的大奥2系统,才能满足HE1对前端和周边高度敏感的分辨力,并听出大奥2真正的音质水平。

听搭调到位的大奥2,那是一派“极纯、极有美感、极快速”的声音。也就是说,大奥2代的声音哲学&美学,和1代是显然不同的。1代的设计师不少已经作古,那时高度重视音乐味的的主流音响审美,可以说也已经作古了;技术和材料的制约,也使得他们当时绝对无法追求25年后的结构精妙度与电声指标新高度。

1)“极纯”是大奥2给我最深刻、最根本的听感抽象。这是我给顶级HiFi性表现的习惯概括,20年内此前只给过2套超贵又搭调得超棒的大音箱系统。可以说,电源系统和空间环境的底噪有多低,HE1声音的背景就有多黑。听不到电子管“丰富偶次谐波的美感”,完全就是1套世界顶级晶体管前后级的才有的总纯净度。这在听大编制交响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比很多耳机系统挺多了弱音的细节,有些平时听不见,听不清楚的小音量乐器音符,都更真切、具体了。而且,在声场、结像层面,大奥2也是极纯正的!2张不同CD的声场,能有可闻的差异;声场的形状、高度都有非常直接的交代;同时,声场内各声部的声源结像位置、声源结像大小,都很有准绳;该定的稳,该动的流畅移动;该大的大鼓,也绝不会变成小腰鼓。换言之,大奥2再生的音响画面,是准确的3D音响画面!

2)“极有美感”可以说是由“极纯”派生来的。大奥2在我看来本就“以真为美”。因为有了纯正的电声全体系音响工程支撑,所以在听高品质录音时,您可以聆听到那种毫不添加、修饰,却又天然去雕饰的美乐。恰如很多顶级的食材,不需调料的辅助,用极简的烹调便是上品。用搭调好的大奥2听高品质又高品位的录音,实在是一种身心灵的给养,比如听穆特《冥想曲》等优美的小提琴作品时,有恰当的琴腔共鸣,也有馥郁但不浓重的松香味,琴体随演奏家而摆动的移动感也能听到,仿若那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就在1米多的前方。

3)“极快速”可以说是静电式这种超轻的平板结构的天然优势,但大奥2显然更近一步,不但能“急起”,还能很准确的“急停”,俨然艾佛森和乔丹的复合体。“急停”,要振膜够轻,而且要极板偏压带来的静电力,能带来足够但又不过度的吸力斥力。“急停”要有高精度,则振膜的分割失真要超低,后级的阻尼系数也必须强大。听《动态琴皇》里面钢琴的尾音,很多忽起忽落,但细腻、清透、飘逸,却丝毫不会泛滥;该起的时候,即刻响应;需停的时候,则准确、自然地飘散、消解在声场中。

3、具体的音乐呈现

 

以下听感,基于安静套间内,母带工作站级的NADAC两分体做主DA,电处、线材、避震等皆全精调的的系统:

(1)先听段高挑战性的管风琴。它才是真正的乐器之王,体积几乎超过算了所有乐器的总和,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音乐建筑。它不单频宽比钢琴大得多,低频还经常呈音浪的形态,需要放大部分长时间的能量供应、扬声器部分长时间的长冲程工作。巴赫的这首《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DSD)在搭调得当的HE1听来,比一般耳机低音的下潜深得多,好像换了一套更大型的管风琴一般。那巨型铜管的低音有独特的庄重感和权威感,仿佛人在与上帝沟通着。同时,低音的音浪里面还是有充足细节的,能听到音浪在声场底部由远及近的过程。而且,接近次声波形态的汹涌低频,也被HE1的胆石结合放大器非常有效地控制;该收的时候,干净无暇、不惹尘埃。静电式耳机,一般低频是弱项,“温婉”的低频在一般静电耳机里面,极其常见。但此曲听完,发觉大奥2绝对是个例外。

更有甚者,我们的听音经验都知道,声场的宽度容易表达,前后乐器拉开的深度也不难表现,但是要表现好上下,也就是高低,是比较难的。大奥2在此曲的演绎中,我们能听到管风琴的超高音铜管在左方最高处散射,中高音铜管则在偏中间的最高处激发,而低音铜管则是在最低处汹涌,再音浪朝前奔腾;它们彼此的相对位置、结像体积的差别、彼此的距离感都有清晰的交代。

 

2)发烧天碟《全明星打击乐》中的《敲击卡侬》(DSD)是大家都熟悉的旋律。一开始弱音敲击乐器的泛音、尾音、尾音的辐射&消散过程,都清晰可闻,细节可谓惊人地丰富、自然!一般的系统想要听到尾音的辐射&消散的过程,完全是没戏的,只能听到对应那几秒或几毫秒的“静音”。常要调得很到位的钻石或陶瓷高音的顶级音箱系统才能比较有把握来表现这一过程。曲中多打击乐器齐奏的时候,静电耳机的瞬态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电光火石般快速地展现一部打击乐“动作大片”,而且每个乐符都很饱满、水润,丝毫不觉干、冷、硬。并且因为大奥2极纯的特性,各乐器的泛音都很准,彼此的互相干扰极少,感觉好像比平时听的系统多了很多的打击乐乐器!木质的、金属质的、玻璃质的、鼓皮质的打击乐器,质感都更加的真切,相当容易区分。

全曲由头到尾,声场的纵深交代得非常到位,宽度也比此前听过的所有耳机都宽些,声场形状呈矩形的形态。乐器的结像非常稳定、凝聚,该是点声源的,绝不会变成“球声源”,该是“球声源”的也不会被微缩;加上刚才说的,能听到尾音的辐射&消散的过程,这个听感实在是无比酣畅。

 

3)再听人头录音专辑《Up Close》的第2首《La Luna》(DSD),配器有3把吉他和1组打击乐。在调好的大奥2演绎下,真正实现了我说的“两声道耳机系统下的环绕声”,甚至可以说是全景声式的环绕声!全无头中效应、乐器定位非常自然、准确。一般人头录音要实现后方声场不难,但是大奥2再生下的后方声场,非常自然、彷如现场,声源的移动、消散都非常连贯、流畅;而且乐器或者鼓掌的声音,传到房顶再发射回来的“天花板堂音”也是是清楚可闻的!这和听过的一套大几百万的,侧、后、顶环绕音箱都调整得极棒全景声多声道系统,无比神似。以至于几个朋友刚听大奥2放这首的前十几秒,都会转头问我“是不是后面有音箱在响?”这情景,在我20年的发烧经验里面,还是第一次见。

 

4)再听经典的无敌天碟《Tutti》,第5首《火鸟终章》(DSD)开始时管乐在中后小音量引入,第1和第2小提琴则在最前方左右两侧以超小音量铺陈,弱而不断,连片的感觉非常一体、和谐,这是一段“微风式的小提琴”,柔美感十足。后面管、弦乐部逐渐加大音量齐奏,再到最后方中间偏右一点,那三次大气磅礴的定音鼓击发、并绵延开来,可谓气定乾坤,让人听着有热血膨胀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心绪。曲终收心才发现,这是在其他静电耳机都完全没听过的低频瞬态与气势!

三、总结:现今人类最佳的私享扬声器

无疑,大奥2不是现今最贵的耳放&耳机系统,有单耳机就卖80多万的,但它不是贵在技术和音质上。所以,现在肯定没有音质总水平高于HE1的耳放&耳机系统,实际上,看完前面大家知道,想要在微音响系统工程的综合实现上,接近它都很难。

从发声原理看,静电式本比动圈、动铁、平板磁体式、气动式、带式要优秀。森海又一次动用了“全平衡、胆石混合、胆管电磁&声波屏蔽、耳机内置甲类晶体管后级、铂金硬椭圆形静电振膜、复合弹性阻尼避震”等众多先锋技术,做出现时最优秀的静电耳机,和单独为之全面优化的耳放,故而音质登顶靠的是硬实力,或者准确的说是“硬实力s”。

拥有了大奥2之后,只需一个约2平方的隔音但内部反射弱的小空间,配上1个坚实的机架、1个纯净的电源供应、一套般配的播放机、2根以上般配的电源线和一对般配的信号线,顶多再加1张舒适的坐椅;恭喜您,人类录音历史上所有美妙的立体声音乐,都将为您做又真又美的Hi-end重演。不用耗资去买30平方的听音室,也能免疫于“隔音和内反射弱”以外所有的房间声学问题。换言之,含专用的空间,大奥2全系统的总价大约不超百万,也就是在不超一线城市130平方影音房的楼面价的成本下,能拥有全套最顶级的私享音乐系统!

而且HE1不需要主动或被动分音器,全系统总谐波失真只有0.01%,远低于常规监听音箱&监听房间总系统的0.3%,可谓是一把极度求“真”的超级音频卡尺,所以上述对于录音师同样完全适用。

所以,我们一起来期待,再次聆听美妙的大奥2之音。

 

浏览 7,08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