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留声机大奖 获奖唱片大赏
简介:一年一度的《留声机》古典音乐大奖又将来了。《留声机》杂志一共公布了今年提名的六十款唱片,入围今年的角逐。这六十张唱片,以及当中包括的十张优胜唱片,几乎能够称得上是2017-2018年间最好的唱片

文 / 编辑部
一年一度的《留声机》古典音乐大奖又将来了。《留声机》杂志一共公布了今年提名的六十款唱片,入围今年的角逐。最终决定出哪十张唱片将会得到优胜,成为《留声机》古典音乐大奖中十项大奖的桂冠获得者。这六十张唱片,以及当中包括的十张优胜唱片,几乎能够称得上是2017-2018年间最好的唱片,而且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能够通过网络流媒体进行聆听。在阅读这一期专题的同时,不妨打开手机,一边听一边读。
试听说明:按播放器上的“≡”按钮可以展开专辑列表。部分音乐因为版权或者资源等原因而无法播放,期待国内平台的更新。如果你有使用Apple Music、Google Music、Spotify等国外平台的习惯,则可以在上面试听。
最佳当代作品
阿迪提四重奏&帕斯卡尔·罗费《杜萨宾:弦乐四重奏作品》
唱片公司:Aeon
唱片公司:Aeon
要找到杜萨宾(Pascal Dusapin)的一些中文相关文字和资讯,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网上只有乐评人司马勤在前年《歌剧》杂志上撰写的关于杜萨宾的歌剧《浮士德》在悉尼的演出评论,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王姿肖的作品得到杜萨宾指导的消息。换言之,在很多国人眼里杜萨宾依然是属于“何许人也”的作曲家,但是在欧美,杜萨宾的名气非常大。除了他的作品写得好,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癖好”也是一个原因。

杜萨宾撰写了大量的独奏,室内,管弦乐,声乐,合唱作品和歌剧。他的音乐虽然受到著名当代音乐家Edgard Varèse和Iannis Xenakis这些法国电子音乐泰斗的启发,以及爵士乐和法国民间音乐的元素的影响,但他的音乐却以其微观,紧张和活力而著称。而且更“离经叛道”的是,直到1997年为止,除了定音鼓之外,他拒绝使用电子和打击乐器,也不会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使用钢琴——尽管他是一位有成就的爵士钢琴家。
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在当代音乐界“离经叛道”的人物,写出来的弦乐四重奏也与我们常见的弦乐四重奏不同。在阿迪提四重奏演奏的这张《杜萨宾:弦乐四重奏作品》专辑中,他们请来了指挥家帕斯卡尔·罗费和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因为他们演奏的这两部弦乐四重奏——第六弦乐四重奏“蛮荒之地”和第七弦乐四重奏“打开时间”。阿迪提四重奏是法国当代室内乐演出的佼佼者,帕斯卡尔·罗费则是皮埃尔·布列兹的助理,他们演绎的这两部作品毫无疑问都是极为精彩的演奏,充满动感和张力。
最佳独唱
克莉芭莎&赛伊《秘密》
唱片公司:Erato
唱片公司:Erato
歌坛新星克莉芭莎与钢琴巨匠赛依的神妙结合,成果就在这张《秘密》里!两人2017年携手录制这张由德彪西、拉威尔、弗雷、杜巴克所构成的歌曲世界,可说是近代法国香颂的珠玉集锦之作。
法国次女高音克莉芭莎于2016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男孩啊!》一鸣惊人,陆续获得歌剧杂志的当月名盘推荐、国际歌剧大奖最佳唱片提名、及法国胜利古典音乐桂冠大奖的年度最佳艺人等,法国指挥大师、古乐巨擘闵可夫斯基赞誉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声音”。而透过这次录音合作,钢琴名家赛依亦称许:“克莉芭莎拥有非常特别的声音、非常特别的音乐性、还有灵魂——这也是为何我们全然信服她。”
而出生于土耳其、今年四十七岁的钢琴家法佐·赛依,幼时即以神童之姿惊艳世人,除了是位技艺超群的钢琴名家之外,也是创作颇丰的作曲家,2017年甫来台北举行钢琴与北市交共同演出。克莉芭莎提到录制这张《秘密》专辑时,说道:“赛依是个非常热情的人,更是了不起的音乐家。当我与他合作唱歌时,他总能展现魔法时刻。有时我们彷如出神般一起工作……有时我们之间似乎没有丝毫隔阂。”
也因此这两位跨世代天才的合作,让专辑《秘密》散发出感性迷人的无尽魅力。这里有德彪西著名的《三首比莉蒂丝之歌》,古希腊女诗人比莉蒂丝的诗歌配上作曲家特有的法语朗诵唱法,还有德彪西根据象征派诗人魏伦诗作所写的三首瑰丽歌曲。这里也有拉威尔根据诗人克林索诗作所写的《天方夜谭》、和《哈巴奈拉风格练声曲》,揉合了作曲家优雅风格和迷离的异国色彩,塑型为法语歌曲经典。
德彪西的老师弗雷,更可说是近代法国香颂的“开山鼻祖”,他在1919年发表的《幻景》以象征派诗人布利蒙的诗作写出光与影交错的魔法世界。而仅留下十多首歌曲的杜巴克,《秘密》也收录了他最重要的四首歌曲。专辑最后一曲则是赛依所写的第三号《格兹公园》,这是为了纪念2013年“土耳其之春”(发生于伊斯坦布尔格兹公园的抗议事件)的系列作品之一,2014年就是由赛依邀请克莉芭莎担任世界首演。
法语歌曲不同于德语艺术歌曲,往往以如梦似幻的创作手法,反而精准呈现诗作的意境,克莉芭莎为何要与赛依录制这张《秘密》?她说:“城市的声响令我发聋,手机的噪音令我心烦……但音乐超越了语言及它的边界,成为一段回忆、一个驻视、一抹你忘不了的香水。音乐是传递我的想法和我的秘密之使者。”
最佳独唱音乐会
达芙妮·嘉璐&拜占庭古乐团《飘摇》
唱片公司:阿尔法唱片公司
唱片公司:阿尔法唱片公司
翻译这张唱片的标题是我在聆听这张唱片之前的第一个难题,Agitata这个意大利语单词翻译到英语有多重意思,除了“摇动、骚动”这层意思之外,还有“焦虑”等的含义。翻译成“飘摇”,是因为国内有人把维瓦尔第的Agitata da due venti (两股激烈的风)一曲翻译为《风雨飘摇》,尽管这个翻译并不对,但把Agitata翻译为“飘摇”却是非常恰当,于是就拿来用了。
达芙妮·嘉璐和拜占庭古乐团拿下2018年留声机大奖中“最佳独唱音乐会”奖项的专辑《飘摇》,名字同样是缘起安东·维瓦尔第,只不过并非来自 Agitata da due venti ,而是他为数不多的神剧 Juditha Triumphans (《茱狄莎的胜利》)中的 Agitata Infido Flatu。《茱狄莎的胜利》是维瓦尔弟唯一一部乐谱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神剧。此剧剧本取材其第四篇关于犹太女英雄茱狄莎的传奇。这个故事在当时相当热门,从1621年到1716年,至少有二十出神剧以之为题材。维瓦尔第这出神剧分成两大部分,主要剧情为亚述王派遣霍洛菲尼斯将军,率领部队攻打犹太城市贝图里亚,茱狄莎是当地一位虔诚信教的寡妇,她跟女仆阿布拉一起深入敌营,请求他们怜悯撤兵。霍洛菲尼斯将军为茱狄莎美色所迷,却没有撤兵的意思。茱狄莎于是在晚宴灌醉将军,并砍下其头颅,然后逃回贝图里亚,当地祭司高唱感恩之歌相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剧中有不少性别设定为男性的角色,但是此剧所有重要角色全由女歌手担纲演出。
巧合的是,我聆听几个版本的Agitata Infido Flatu,演唱者的音色都颇具男性化特征,除了达芙妮·嘉璐以外,还有著名的女低音和指挥家Nathalie Stutzmann(娜塔莉娅·施图兹曼)。两者相比较,娜塔莉娅·施图兹曼声线更为浑厚,爆发力更强,无一不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感觉;而达芙妮·嘉璐的声线更偏向与假声男高音,硬朗清澈,戏剧化的表达更加自然。
然而,这张专辑的价值其实并不在Agitata Infido Flatu的比对,而在于对意大利歌剧黄金年代作曲家们的重新审视和挖掘:譬如我们所熟知的“红发神父”安东·维瓦尔第,他的器乐作品尤其是器乐协奏曲闻名于世,但是我们对他创作的神剧却知之甚少;谈到那不勒斯乐派,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斯卡拉蒂和佩格莱西,却未曾听过尼克洛·约梅里或尼克莱·波波拉,前者是那不勒斯乐派甚至意大利正歌剧范畴的重要人物,后者则教出了约瑟夫·海顿。尽管他们对阉人歌手的提倡和使用在现代看来是不正确的做法,但如果同样从现代回望,让像达芙妮·嘉璐这样具有独特声线的歌手来演唱这些作品,却能发现他们曾经企及的艺术高度——那些几百年前闪耀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华美声乐技巧,真是令人“耳不暇接”。
最佳歌剧
约翰·尼尔森《柏辽兹:特洛伊人》
唱片公司:Erato
唱片公司:Erato
约翰·尼尔森的名字在中国乐迷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了,皆因为在过去多年间,他经常指挥中国的交响乐团进行演出。对于广州的乐迷来说,他尤其像一位老朋友,他很有可能是广州交响乐团六十年历史中,指挥乐团最多的外籍指挥之一。无论是名家如王羽佳,亦或是新星如陈家宜,这些中国音乐家们都曾经在星海音乐厅的舞台上和约翰·尼尔森联合演出。这次他能够凭借柏辽兹的歌剧《特洛伊人》获得最佳歌剧的奖项,对他以及喜爱他的乐迷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好的消息——也许唯一不好的是,他的演出费可能要因此水涨船高了。
柏辽兹的音乐总是走在时代的尖端,他对音乐的雄心壮志,不仅呈现于年轻时的《幻想》交响曲,更延伸至晚年巨作《特洛伊人》。这出全长四小时、共七幕十景的法式大歌剧,分为《攻占特洛伊》和《迦太基的特洛伊人》上下两部,编制之大、演出之困难,使得这部剧目的上演并不频繁,就连柏辽兹本人在生前也未曾看过此剧完整上演。而在唱片史上的录音亦寥寥可数,这部歌剧的上一张录音已是2000年,如今Erato唱片公司于2017年隆重推出这套完整的《特洛伊人》全曲录音,被誉为“世纪特洛伊”可谓是名副其实。
《特洛伊人》第一部剧情正是描述围城十年后的《木马屠城记》故事,只是故事的叙事不同于史诗中的“英雄叙事”,而是聚焦于特洛伊公主卡珊卓拉的视角,这位拥有预言能力却被诅咒的女先知,明知国家将灭亡却无力回天,最后希腊军队冲入宫殿,所有特洛伊女性在卡珊卓拉鼓励下纷纷自杀以保贞节。第二部描述国破家亡后,特洛伊王子艾尼亚斯逃到非洲迦太基,与女王迪多相恋,但因为神谕而被迫前往意大利,最后伤心的迪多女王拔剑自杀。
这套全曲出自于2017年4月于法国史特拉斯堡的实况演出,由约翰.尼尔森指挥十多位优异独唱家及史特拉斯堡爱乐(指挥赞誉乐团“结合了德式纪律与法式声响之美”),外加三个国家级合唱团,总共超过250人的庞大编制。美国指挥家尼尔森乃是当代最重要的柏辽兹歌剧权威,早在1973年于纽约卡内基大厅、来年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全本《特洛伊人》而享誉乐坛。历经四十多年,尼尔森将毕生功力注入于此场演出,呈现极其壮丽又丰沛的音乐史诗。
整部歌剧的三个灵魂角色,分别由美国英雄男高音施佩尔斯饰演贯穿两部戏的艾尼亚斯王子,加拿大女低音勒缪饰演女先知卡珊卓拉公主,而得奖常胜军、次女高音狄杜娜朵则饰演迪多女王。这是狄杜娜朵首次演唱这个角色,演出后她表示“这是我音乐生涯中的最大亮点”,而国际各大评论更对这场演出纷纷给予毫无保留的极高评价,如今这场音乐盛事发行为有声唱片,绝对是本世纪《特洛伊人》决定盘。
最佳管弦乐
弗朗索瓦-夏维尔·罗斯《拉威尔:达芙妮与克洛埃》
唱片公司:Harmonia Mundi
唱片公司:Harmonia Mundi
关于拉威尔的管弦乐作品,今年在现场听得最多的恐怕是《达芙妮与克洛埃》第二组曲。这部作品无疑是拉威尔最为著名的管弦乐作品之一。但实际上,这部作品并非是独立而成的组曲,而是从同名芭蕾舞剧中经过“剪接”而成的作品。原作乃是1909年,拉威尔接到来自芭蕾舞团经理赛吉·迪亚吉列夫的委托,以古希腊诗人朗高斯的《达芙妮与克罗埃》全三场组成作品为基础而写的一部芭蕾音乐,满怀野心的拉威尔决定创作“一幅巨大的音乐壁画,比起忠实呈现我梦想中的希腊,以古风创作反而比较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三年后由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演,同时也成为拉威尔最浩大的作品:除了将近一小时的演出时间,还动用到大型管弦乐团以及许多延伸的打击乐器,更不用说背后还有个合唱团。因而演出自然会面临许多难题,巴黎的首演状况也没有想象中成功。直到翌年在伦敦的演出,音乐的部分才终于受到公正的评价,斯特拉文斯基后来评论“这不仅是拉威尔最棒的作品,也是所有法国音乐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由指挥家弗朗索瓦-夏维尔·罗斯指挥的《达芙妮与克洛埃》芭蕾舞音乐,无疑是近几年最美妙的演出之一,芭蕾式的动感、精心收控的火候,都是让这张唱片能够夺得今年留声机大奖的关键所在。
最佳合唱
卡斯帕斯·普京斯等《施尼特凯和阿沃·帕特合唱作品》
唱片公司:BIS
唱片公司:BIS
要数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现当代作曲家,施尼特凯和阿沃·帕特。施尼特凯的父亲是从德国移民到俄罗斯的犹太人,母亲是一名伏尔加德意志人。少年时,他随父移居到维也纳,并在那里接受最初的音乐教育。1948年他回到莫斯科,1953-1961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肖斯塔科维奇,毕业后留校执教并加入作曲家协会。在苏联,施尼特凯遭到官方迫害,其第一交响曲等多部作品被禁演,只能靠写作电影配乐为生。施尼特凯的创作风格十分多样。其大部分作品明显受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同时也采用磁带音乐,序列音乐,拼贴音乐等技法,某些作品也具有新古典主义或神圣简约主义风格。音乐常用尖锐极端的音响效果以表现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冲突,许多作品感人至深。评论家认为:“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的道德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以如此的深度和广度,真是难以置信。”
受到肖斯塔科维奇影响的还有阿沃·帕特,他所有作品一般可分为两个时期。他的早期作品是严格的新古典风格作品,这是受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的影响。后来他开始用荀白克的十二音技法和十二音阶作曲。这令当时的苏联政府很愤怒,结果亦证明这创作行不通。帕特的传记作家保罗·希利尔(Paul Hillier)说:“……他完全失落到觉得音乐最无用,连写一个音符的信心及意志也没有。”
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事关帕特在这段时期作了他那部过渡性的第三交响曲。无论如何,这里明显是他人生的难关。帕特的反应是:将自己浸入早期音乐,回去欧洲音乐的根源。他研习素乐(plainchant)、格里高利圣咏及复调音乐在文艺复兴如何出现。同时他开始探索宗教,加入俄国东正教会。
此后帕特的音乐彻底改变了。他称这做钟鸣作曲法(Tintinnabuli)——像钟声般。这些音乐的特征是简单的和声结构、很多没有装饰的单音及基本的三音和弦——令人联想到钟声——及节奏简单而不变。可见早期音乐的影响。另外,帕特在这段时期作了很多教会斯拉夫语及拉丁文圣乐。大多数听众以这些后期音乐认识帕特。帕特曾经说过他的音乐犹如光通过三棱镜:每人理解音乐都不同,夹杂在一起就好像彩虹般多种音乐体验。
这样的音乐体验,当然可以在《施尼特凯和阿沃·帕特合唱作品》中找到。卡斯帕斯·普京斯带领爱沙尼亚爱乐室内合唱团,以及联袂一众爱沙尼亚歌唱家们演绎这两位作曲家著名的宗教合唱作品。从演绎和呈现来说,这可以说是ECM唱片公司一样的配置。通过这张专辑,除了能够领略现当代创作宗教作品最出色的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在共同擅长领域的异同,颇为有趣。
最佳器乐
阿卡迪·瓦洛多斯《瓦洛多斯演奏勃拉姆斯》
唱片公司:索尼唱片
唱片公司:索尼唱片
钢琴奇才阿卡迪.瓦洛多斯(Arcadi Volodos)1972年生于彼得堡,自小在他的父母影响下学习唱歌,后进入格林卡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尽管他在8岁时就开始学习钢琴,但当时他并没有把钢琴当作专业去认真学习。一直到16岁时, 他的老师发现了他那超人的天才后,就建议他放弃指挥专业,认认真真的练习钢琴。1987年, 他进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1993年,瓦洛多斯离开了俄国,在巴黎追随雅克·饶维尔(Jacques Rouvier)学习了一年。之后,他就来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在著名的钢琴教授巴什克耶夫(Dimitri Bashkirov)班上继续深造。
1997年,瓦洛多斯的第一张专辑《钢琴改编曲集》由索尼唱片公司发行后,立即轰动全球音乐界。在这张专集中,录制了由他自己改编的众多乐曲,象霍洛维茨逢场必加演的《卡门主题幻想曲》,以及由他自己改编莫扎特著名的《土尔其进行曲》,可以说这张唱片把最优秀的钢琴改编曲都囊括了。暂且不说他的《卡门主题幻想曲》是如何技艺超群,单就他自己改编的《土耳其进行曲》已经能让学院派的那些教授们听得目瞪口呆!
为什么这张改编曲专辑能让人这么去喜爱?无外乎是他那种魔法似的音色变化,还有他对钢琴演奏技法最富创造力的运用, 这不能不让人对他刮目相待。这张唱片一发行, 就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购买狂潮。瓦洛多斯这个名字成为了钢琴界议论最多的话题:“你听说过瓦洛多斯么? 他的演奏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一张唱片,让瓦洛多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一夜间成为世界钢琴明星!这也真有点让所有的钢琴家们嫉妒。而在此之前他确实还没有在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厅中演出过。或许是由于好奇,人们都在翘首以待他的到来。格鲁吉亚钢琴家卡蒂雅·布尼娅季什维利如此评价瓦洛多斯:“我特别喜欢瓦洛多斯,不仅仅是因为他称得上独一无二的绚丽技巧,更多是因为他音乐的深刻性。”
在《钢琴改编曲集》这张专辑发行的20年之后,瓦洛多斯推出了全新专辑《瓦洛多斯演奏勃拉姆斯》。对于一个像阿卡迪·瓦洛多斯那样多才多艺的钢琴家来说,表达勃拉姆斯晚期内向的音乐世界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些作品包含了作曲家最内省、忧郁的音乐的一些东西,在瓦洛多斯手中,这颗忧郁的心有时能变得包罗万象。
瓦洛多斯的演奏,似乎能够营造出一个遥远的、远离自己的一个世界,但在那个遥远之处,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演奏来表达。瓦洛多斯是一位轻柔音色的大师,具有最稳定的节奏,他的三首钢琴间奏曲催眠而且宁静;而变化更大的作品,例如Op.118的g小调叙事曲,是相当稳定的。这是一种对节奏的正确意识,每个音符感觉有平衡的重量感。唱片的音质以温暖和清晰度为这些微妙的细节做了铺垫。瓦洛多斯的演奏仍然是显著的精致与优美。在最后的Op.118的降e小调间奏曲中,我谅你也不敢呼吸。
最佳室内乐
吉特博格&尼基尔&帕沃尔·哈斯四重奏《德沃夏克:五重奏》
唱片公司:Supraphon
唱片公司:Supraphon
对于很多人来说,德沃夏克似乎并不是一名出色的室内乐创作者,相比于他晚期的几部交响曲而言,熟知他的室内乐作品的人并不多;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似乎又是一位显得“肤浅”的作曲家,毕竟对于他的作品,好像没有用“民族主义”解释不过去的东西。
尽管“民族主义”后来似乎走进了死胡同,并且向民粹主义的道路渐行渐近,在这种语境之下,对民族主义的不重视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早在很多年前,音乐学家理查德德·塔鲁斯金就撰文谈论过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过说句实话,想要让德沃夏克的音乐美学为更多人所知,无论用哪种角度来解读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应该要有更多好的演奏出现,譬如他的艺术歌曲、圣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
德沃夏克最著名的室内乐作品,莫过于他的F大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美国”。是一首极为精练的乐曲,洋溢着令人难忘的旋律,并充分反映出德沃夏克的音乐活力——特别是他在1892-1895年间居留美国时期的作品特色。旋律素材略微简化并刻意呈现出朴实特色,类似《新世界交响曲》。但就如同《新世界交响曲》,曲调本身是独创的而非沿用——只有谐谑曲中一个简单的动机,是来自德沃夏克听到的鸟鸣演声。此曲精湛地运用在民间音乐中非常普遍的五声音阶,德沃夏克曾在美国印地安人音乐及黑人灵歌中发现此一特色。尽管他试图在旋律中灌注“美国精神”,其音调变化依然是波希米亚风味。在这部作品产生的灵感下,德沃夏克随后创作了一首带有两把中提琴的五重奏,由于创作和主题中的相似性,这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和F大调弦乐四重奏产生紧密的联系,因此它也经常被给予“美国”这个标题。这部五重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给第二中提琴大量的展现机会,它在两个乐章作为开始,而且经常担当五重奏的引擎。
德沃夏克另一部著名的五重奏作品,是他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在德沃夏克的众多作品中,算是德沃夏克表现民族风格与精神最贴切又直接的创作之一。此作品创作于1887 年,那一年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距离布拉格约五十几公里的Vysoka渡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或许是这段日子勾起了他对自己家乡民族更深刻的感受,所以这首充满着对国家民族深切情感的作品便诞生了。
这两部著名的作品,都一并收录在鲍里斯·吉特博格、帕沃尔·尼基尔和帕沃尔·哈斯四重奏在去年发行的专辑《德沃夏克:五重奏》中。这张专辑录制于布拉格著名的鲁道夫宫德沃夏克大厅,在这座为纪念德沃夏克的音乐厅中录制德沃夏克的作品,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鲍里斯·吉特博格这个名字对于乐迷来说并不会陌生,他是拿索斯唱片公司的头号的钢琴家;帕沃尔·哈斯弦乐四重奏成立于2002年,乃是为了纪念20世纪前半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同时也是杨纳捷克的学生帕沃尔·哈斯,他们也是近年演绎德沃夏克室内乐作品的典范之一;再连同捷克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帕沃尔·尼基尔。这张德沃夏克五重奏作品听起来生气盎然,活力十足,可以说是近几年较为权威的德沃夏克室内乐作品演绎的版本之一。
最佳协奏曲
特兹拉夫&林图《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全集》
唱片公司:Odine
唱片公司:Odine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巴托克都被以为只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存世,创作于1938年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在很长时间内被当成他唯一的一部。直到1956年,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手稿被发现,并在1958年首演。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908年,也就是他刚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任教的第二年。这部作品题献给了匈牙利裔的瑞士女小提琴家 斯特菲·盖娅,巴托克对这位年轻的女小提琴家非常迷恋,在1907年,巴托克创作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两幅肖像”中,第一幅“理想的肖像”的主题就明确地标出了“盖娅的主导动机”。一年后,巴托克又创作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并把手稿和一首情诗一同寄给了斯特菲·盖娅,不知何种原因,年轻的女小提琴家从来没有公开演奏过,手稿在1956年她去世后才被发现,1958年才由小提琴家汉斯-海恩兹·施尼贝格首演,这时距作品完成已经过了整整50年。作品一共分为两个乐章,斯特菲·盖娅曾对这首作品有这样的解读:“这并不是真正的协奏曲,而是小提琴和乐队的一种幻想曲”,“这是两幅肖像,前面是他爱慕的少女,后面是他所感叹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以严格的说,这部作品也许应该称作带独奏小提琴声部的幻想曲或音画,是用音符写成的一封情书。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巴托克与匈牙利的告别之作。当时,巴托克的政治思想非常左倾,他曾在1919年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音乐管理部门任职。巴托克甚至在他出版的“五首歌曲”上公然题献给了共产党诗人莱尼兹。1937年,当匈牙利小提琴家Zoltan Szekely请巴托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纳粹德国的铁蹄已经逼近匈牙利,巴托克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远离祖国。
巴托克这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一直是现当代小提琴演奏家的必备曲目,克里斯蒂安·特兹拉夫自然也不例外。特兹拉夫是何许人也?这位杰出的德国小提琴家,被誉为“新一代最具才华及勇于探索的小提琴家”。他一直以非凡琴技著称,是一位地道具有“德奥风”的演奏明星。纽约时报曾称他是“新生代中最出色好学的艺术家之一”。作为德国最顶尖小提琴家之一,特兹拉夫不像许多小提琴家钟爱使用史特拉底第瓦里的古琴,而是手持一把现代琴。特兹拉夫低调的为人、学术气息浓厚的演绎风格,时常让人感到这位小提琴家真的不爱做“明星”。但无可置疑的是,他确实是当代最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他和林图合作录制的这张《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全集》就是一个证明,在这张唱片中,巴托克寄予在音乐中的隐秘情绪和幻想,以及纷繁的音乐张力尽数释放。作为近年来少数演绎极致出色的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版本,这张唱片能够获得2018年留声机大奖的最佳协奏曲可谓是实至名归。
最佳早期音乐
布鲁·赫龙&斯科特·梅特加菲《彼得学院抄本中的音乐·第五集》
唱片公司:Blue Heron Renaissance Choir
唱片公司:Blue Heron Renaissance Choir
关于十六世纪的英国音乐,可以说是英国音乐在“大欧洲”语境下的古典音乐领域中大放异彩的一段时间,相信很多人——甚至可能包括抱有雄心壮志的爱德华·埃尔加,都无法理解,在十六世纪那个英国既不是世界霸主,也并非工业革命领头羊的时代,在不列颠岛上创作的音乐,竟然能够在欧洲大陆闻名遐迩甚至独领风骚。可惜这样的风华,只持续到亨德尔时代,在亨德尔之后的古典音乐被德国和奥地利人抢尽了风头,紧随其后的是法国人和俄罗斯人,然后是波西米亚人,几乎没有英国人的什么事——但在流行乐界,他们却掀起了无尽的高潮。
英国音乐那闪耀了两个世纪的荣光中,有很多埋藏在黑暗中的音乐文献依然在等待重见天日,把它们挖掘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项注定旷日持久的劳苦工作不能只依靠音乐学院的教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唱片公司和乐手们也应该或多或少地走到这一领域中来。英国本土的Blue Heron唱片公司和埃塞克斯大学的尼克·桑顿教授所联手进行的剑桥大学彼得学院手抄本的挖掘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彼得学院手抄本,是指一套现在属于剑桥大学彼得学院的手稿,这套手抄本包含了大量早期英国复调音乐作品,当中不少作品品质上乘,但却几乎未曾获得演出机会。Blue Heron第一次演绎手抄本中的音乐,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首场音乐会,这个节目包括了当中的几部作品。其中,休·阿斯顿的那些圣乐作品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阿斯顿的音乐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他是一个非常独特、技术娴熟、能够穿作出富有表现力声音的作品的作曲家。桑顿教授将他描述为“杰出的天才作曲家”,与塔文纳等知名人士齐名。
比阿斯顿更加令人感到陌生的是作曲家罗伯特·琼斯,历史可能完全忽略了琼斯,琼斯在1510年代和1520年代担任宫廷歌手,但他的音乐证明他是一位值得与同时代人如塔利斯和塔文纳相提并论的作曲家。
在阿斯顿和琼斯的陪伴下,我们找到了更多的作曲家,如罗伯特·法尔法克斯,约翰·塔弗纳和托马斯·塔利斯; 像尼古拉斯·拉德福德(Nicholas Ludford)和理查德·皮戈特(Richard Pygott)。他们当时非常成功并且知名度很高,但如同很多作曲家一样,如今他们被人遗忘在时间的角落。除此之外,手抄本中也包含这几乎不为人知但却非常有成就的音乐家如约翰·梅森,罗伯特·亨特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匿名作曲家无法考证,但他们的作品依然美妙。只要你聆听这一套唱片,必然能获得和我们一般的感动。
浏览 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