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不同文化间的世界音乐家 ——谭盾

原作者: 张维国

简介:如果说马思聪开拓了中国的小提琴音乐,何占豪、陈刚倡导并实践了西方音乐的民族化,李德伦在中国普及交响乐立下不朽功勋,那么将东西方音乐创造性融为一体,并赢得国际声誉的作曲家、音乐家、艺术家,非谭盾莫属。
◎ 令人瞩目
如果说马思聪开拓了中国的小提琴音乐,何占豪、陈刚倡导并实践了西方音乐的民族化,李德伦在中国普及交响乐立下不朽功勋,那么将东西方音乐创造性融为一体,并赢得国际声誉的作曲家、音乐家、艺术家,非谭盾莫属。即使不太了解中国音乐史的人也都知道,谭盾是中国音乐史上唯一的全才的音乐家。
谭盾作为世界知名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艺术和音乐对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谭盾赢得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奖有:威尼斯双年展艺术终身成就奖·金狮奖、格莱美奖、德国巴赫奖、俄国的肖斯塔科维奇大奖等。这在当今中国艺术家甚至世界范围的艺术家来说,很可能是获得众多奖项的唯一艺术家。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奖项。但是诺贝尔本人遗嘱中未设数学奖,也未设音乐、法律等奖项。然而,格威尔美尔(Grawemeyer Award)奖设立了音乐、法律、外交等奖项,这是与诺贝尔奖同等重要的国际奖项。这个国际奖项获奖的中国人唯有谭盾一人(因歌剧《马可·波罗》而获奖)。谭盾还因《卧虎藏龙》电影音乐获得奥斯卡奖。奥斯卡奖不仅迅速使他成为“天下英雄”,甚至成为别人打官司的借助对象,同时把他和他的音乐,他所代表的一种文化观念和文化潮流鲜明地推向世界,推到我们的眼前。
中国人获得国际奖项的音乐家多为演奏家,比如吕思清、傅聪等人,而在作曲家和指挥领域获得国际奖项,特别是获得多次奖项的音乐家,恕我孤陋寡闻,明短思浅似乎只有谭盾一人。
谭盾不但善于作曲,而且善于指挥,还能创造一些非传统乐器(水、纸、石头、陶土等)。他的多部音乐作品的首演都是由他指挥的。1997-1998香港音乐季甚至也可称为谭盾音乐季。他的《交响曲1997:天·地· 人》于1997年在香港首演。即使不了解本曲的内容,单从题目即可知这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交响乐,其价值远远超过音乐艺术本身。谭盾说:“在设计上,《交响曲1997:天·地·人》与柴可夫斯基的《1982序曲》一样。我不是指音乐的听觉效果,而是音乐的用途。”柴的政治色彩浓厚,而谭的音乐刻意避开作品的政治性:“我不想被任何一方利用,或者被逼选择一个立场,这不是一个让中国音乐家演出的机会,而是借着这个可以接触国际观众的机缘,让一些可以东西兼顾的音乐家们亮相。我比较喜欢把不同的元素融合起来,寻找我的领域—-阴阳、黑白、年老年幼的对比。”很多人把谭盾看成多元文化融合的模范:他建立了一道音乐桥梁,把东西方连接起来。谭盾不喜欢任何政治标签,他证明自己是一个音乐上的多语言专家,懂得利用任何语言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段做最佳的表述。
谭盾的《水乐》
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在为卡内基首演排练谭盾的《死亡与火》时说:“不管谭盾指挥时身体语言与手势如何,他的表达能力都是一流的。作品是他创作的,就像斯特拉文斯基或布里顿,谭盾懂得如何从乐团中得到他所追求的效果。”谭盾指挥了一场排练之后问莱文可否跟他学指挥,他没说可否,他说:”你要是想看我的排练,倒是非常欢迎。”可见两人是多么谦虚。
◎ 青年时代
1957年出生于湖南的谭盾,少年时代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去参加县剧团工作,又常出现在红白喜事的乐队中。在1978年中央音乐学院大门重开时,他便携带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了这所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听了费城交响乐团的一场文化交流音乐会,顿启:“就在那一刹那我想成为一个像贝多芬一样的作曲家。”这种豪言壮语甚至让人感到他有些猖狂。在大学一年级时,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令整个校园都感到震惊,这首四重奏赢得了一项重要比赛—-德累斯顿音乐节奖。
1980年代中期,谭盾有机会遇见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音乐系教授周文中,凭着奖学金去美国留学。周文中教授这样评价他:“……他的作品中,我发现他完全无意识形态限制,谭盾有潜质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198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一年后,一个舞蹈团使用了三首谭盾的作品,更委约了两首新舞曲。从此,谭盾的音乐有机会在纽约、柏林、东京等地方与观众见面。周文中说:”谭盾这一代作曲家抱有坚定的信心,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达成目标,锐意进取,他们争取成功,大概因为受到当年成长环境的影响。”他的进取心令他可以踏上指挥台,带领欧洲与美国各乐团演出他的作品。而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谭盾还担任了美国广播公司(BBC)、苏格兰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与指挥。《洛杉矶时报》首席乐评人Mark Swend说:“中国作曲家来到这儿,让我们看到一些新的极富创意的音乐,而他们之中没有人像谭盾那么令人瞩目。”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世界性语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讲不同语言,怀抱不同梦想的人都能够通过语言来彼此沟通与理解。在诸多艺术品中,音乐这个特有的优势是别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而国内和国际间的频繁音乐演出则是旁证。可能有人说文字也具有伟大的力量,但是不要忘记不同的民族语言,给它的交流造成了巨大困难。即使你是一个音乐迷,你不一定能阅读原版《约翰·克里斯朵夫》,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它需要你译成汉语。而能翻译这样巨著的人少而又少。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优秀文学作品至今没有中译本。舞蹈,特别是芭蕾舞,突破了语言障碍,但是它的普及演出远比音乐困难,而且节目也很少。
◎ 作品众多
谭盾作为中国唯一将作曲与指挥融于一身的艺术家经常执棒世界众多著名乐团,其中包括费城交响乐团、荷兰皇家音乐厅、伦敦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意大利S·C交响乐团等,至于在中国内地、港澳台指挥过的乐团就更多了。从古至今,除谭盾以外,国人有谁指挥过如此众多的著名乐团。

谭盾指挥青交演出他的《定音鼓协奏曲》

林喆演奏谭盾的《定音鼓协奏曲》
谭盾与Google、YouTube合作的世界首部网络交响乐《英雄》拥有高达3000万在线欣赏量。他的“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垚月》和“武侠三部曲”经常上演于世界各大音乐厅。
谭盾的多媒体音乐《地图》由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作品手稿被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世界作曲大师手稿廊永远收藏展出,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东方音乐家。
谭盾的歌剧《秦始皇》由世界男高音多明戈首演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2008年,他应邀创作中国奥运徽标Logo音乐和颁奖音乐,具有世界性的巨大影响。打击乐协奏曲《水》和钢琴协奏曲《火》由郎朗、Chris Lamb及纽约爱乐乐团首演。
2010年,谭盾应邀担任上海世博会全球文化大使,他为世博会作的环保艺术《水乐堂》及实景昆曲《牡丹亭》已成功演出五六年,获得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可惜至今我尚未看到。
◎ 音乐的内涵
谭盾音乐到底有什么特质呢?综合众多乐评人和媒体等机构的看法,我们应该承认:用一句话说,他是游走在不同文化间的“世界音乐家”,具体一点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他总能在现代技法的运用和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观众的欣赏品味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尽管这些技法有的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语言的范畴,具有了某种行为艺术的意味。再者,他与中国文化母体,特别是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荆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特色鲜明的音乐语言,试图表达一种具有普适价值的世界性的文化诉求,赢得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
谭盾在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的第二年(21岁)就创作了交响作品《离骚》,他在自己的访问录中说:”我的创作以创新为特点,以中国文化底蕴,始终扎根在中国文化的沃土,并强调东西文化的交融。”早期第一部获奖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取材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而交响诗《离骚》的历史渊源人物则是屈原。
从谭盾出国后的作品《道极》、《鬼戏》、《九歌》、《戏韵》、《地图–寻找消失的根籁》和《交响曲1997天·地·人》都能看到对中国湘楚文化、道教文化、巫文化、傩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引申和宣扬。从创作动机、音乐素材,断定中国的背景和中国文化的积淀是谭的音乐的根。而从功能、声音走向、曲式结构、对位法、复调织体等元素来看,谭盾确实是具有学院派气质。
谭盾的音乐,所以能赢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除音乐本身的创新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音乐作品,与音乐市场是契合的。这是很多作曲家难以做到的,谭盾对音乐市场规律的娴熟,这种游戏规则的娴熟掌握,能够轻而易举地捕捉到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音乐需求的心理趣味,从而不断调整创作步伐。他的作品已经不单是高尚精神的产品,而早被冠以商品的一切属性。
比如《卧虎藏龙》的演出,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显然是他的卖点,很多作品由自己指挥,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亲切感,还有政治色彩很浓厚的庆典音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更是时代的需求,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是谭盾成为近现代艺术造诣和商业运作方面最具影响的作曲家之一。
最近,谭盾被聘为美国顶级音乐学院巴德音乐学院院长,自2019年7月1日起,任期三年,他将履行教授培养青年音乐家的使命,同时努力推动东西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艺术家,谭盾跨越了文化与交流,拓宽了音乐的定义。
谭盾在青岛演示陶乐
谭盾在青岛讲音乐
无独有偶,2018年12月谭盾来青岛指挥青岛交响乐团演出他的作品。青交特聘他为乐团终身荣誉指挥。值得期待的是,青岛交响乐团将在今年7月举行谭盾青岛国际音乐周。值得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青岛籍小提琴家孙恩美与谭盾
◎ 附谭盾主要音乐作品:
■ 参演两部电影:中国作曲家谭盾、惊雷,扮演自己
■ 发表国语、英语及其他语种音乐专辑11辑
■ 为他人作曲:电影主题曲2首,北京奥运1首
■ 音乐单曲:《离骚》、《管弦乐序曲》、《弦乐四重奏》、《琵琶情》、《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低音鼓、短笛、竖琴三重奏:距离》、《缘路》、《九歌》等80余首
■ 各种作品参加展览十余次
■ 杂志、写真,综艺节目4次
■ 重大社会活动:联合国教科文全球组织亲善大使等5项
■ 获各项奖七八项之多(多为国外奖)
浏览 5,795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