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视听空间2019爱心助学DIY活动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套件出声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小白DIY记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参与随记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我的极致DIY音响音乐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的那些事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参与小记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杂记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视听空间2019爱心助学DIY活动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我的参与记录
- 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 ——作品试听记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视听空间2019天乐音箱爱心DIY活动捐赠和颁发证书仪式回顾
原作者: 小吉
简介:天乐音箱套件到手,燃起了当年因为喜欢音响开始学习DIY制作音箱的回忆…为什么喜欢音响?因为某个moment,某套音响,响起了让我着迷的音乐…是诉说世俗的流行歌?是节奏明快强劲的打击乐?还是既有浪漫主义,又可以 ...
天乐音箱套件到手,燃起了当年因为喜欢音响开始学习DIY制作音箱的回忆……
为什么喜欢音响?因为某个moment,某套音响,响起了让我着迷的音乐……是诉说世俗的流行歌?是节奏明快强劲的打击乐?还是既有浪漫主义,又可以感受到英雄气概的民乐?或是严谨,理性,能表达人的精神境界的西方古典音乐?……
当人对某些事情开始着迷,就会去学习,实践,验证,积累。记忆中,以前接触音响的知识和技术,来源于书本和网络,经由后期多年各种试验调整,积累了不少“技巧”,仅借本次活动“回馈”于网络,让有缘在网络上寻找资料DIY的音响同好多一点点“方法”,是否适用?有待喜欢的朋友自行验证,或者互相交流。
我接触过不少玩音响的朋友,部分是“随心派”按照追求自己喜欢的声音,有些是“追随者”崇拜有名气的大师,而我喜欢通过不断的聆听体验,交流学习去慢慢完善对音响审美的方向。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会影响声音效果的“方法”,无关好坏对错,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
言归活动,收到活动套件后,第一时间当然是按照常规组装好开声听听,粗选了几年的原音精选2016-2019,LPCD和UPM版本。雨果做后期的原音精选,是既有欣赏性又有参考性的,从音响发烧友角度去听,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从音乐发烧友角度去听,不失音准同时有很好的音乐性。
反复聆听几张碟后,发现本次音箱套件组装出来的效果和一般市面上接触同价位的音箱“大不同”。首先是声音的准确性,这箱有点专业监听的风格,声音准确,音乐发烧友听了会喜欢。细听发现其解析力尤其中频段的解析力,在千元价位实属少见,再拿出鼓缘这碟细品,鼓的质感通透,鼓皮震动的微动态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毒!听了数碟后,对音箱的“性格”心中有底了,既然参加DIY爱心活动,DIY讲究的是个性化,和一颗追求更加美好的心。
在原本不错的套件中,想做有效提升,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最终是“改变”还是“改善”,在未动手前要有争取的心和承受的态。而且玩音响,根究效果,往往都像在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意。音箱套件的优点之前粗略表达过了,其实音响和人一样,都有有优点,也有缺点和不足。这音箱套件不足的地方,在于其音乐感染力相对平淡,还有就是声音刻画偏向保守,音乐过度手法不够自然流畅。研究了喇叭单元和原厂分频器,发现分频器设计比较传统而正道,高音衰减线路用了两级R-C-R来有效修饰高音中频大声压输出状态段略显粗糙的问题(这和喇叭单元体质有关,分频器后面再细讲)。
这个摩雷出品的75mm大音圈单元和以前接触的同类产品有点不同,早期75mm大音圈一体成型pp盘喇叭,组装的时候多半使用“插针定位”,因为不是一般喇叭分体防尘帽的结构,无法用通用的音圈硅胶定位组装,同时要在胶水粘合过程需要确保音圈在磁路的间隙合理。
单独全频去听中低音喇叭单元,发现声音走向和一般75mm一体pp盘喇叭接近,声音稳定,低频较有冲击力,中频段往上的频率衰减快,但是也出现分频点附近声音虚散的通病。
我们要着手摩改单元,首先是尽可能不要太多改变其“性格”,然后在“弱”处优化处理。而且喇叭单元震盘,磁路,音圈线材、结构,音圈骨架、机械架构等都基本定型,支撑系统如弹波和橡胶边设计都是配合整个磁路的驱动力和震盘的特性如硬度,重量,弧度等,做了合理的配比。
我们“摩改”重点是做内部吸收和气流优化,如果材料使用合适,手法应用得当,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按照图片处理一只喇叭,预留一直原厂状态不动,然后反复客观对比,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后,就按照第一只的方法,“复制一下”。这样“摩改”后,喇叭的中频变“厚”而且中频段衰减变得平缓(是结合整体修改分频器思路而做的)。后续再介绍摩改高音单元和分频器,箱体重新校声。
前面分析过,中低音喇叭摩改思路和实际操作,这次活动套件中的高音单元,是丝膜球顶,外磁结构,其音圈和膜片是固定在一个塑料定心支片上的,然后用螺丝安装固定,这种“三孔安装”形式,如果音圈引线是两侧对称引出的话,拆装前需要做好安装螺丝标记(否则可能出现组装后音圈碰圈的可能性),这个高音引线是单边双极引出,注意的就不是安装螺丝次序问题了,这种结构,需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音圈引线和端子固定金属拉钉必须不能接触。
喇叭后腔也填充适量吸音物料,此举能获得更好的高音下限重现能力,同时配合喇叭后腔开孔透气
这样“一上一下”来调整优化高音膜片震动的阻尼比例,在这个价格的产品实属罕见!“针孔调整阻尼”的办法,丹拿330,绅士宝9900等贵价高音倒是早有应用。在吸收和气流优化上,原厂已经有点超越这等级产品的设计处理了,那么我们DIY还能做些什么?!总不能为改而改吧。还好,批量产品讲求的是稳定,能复制,一些“更精细”的不可控办法,就给“摩改”留出一线空间了。
“更精细”的办法见下图:
使用的材料,填充密度比例,填充手法(挤压手法)不同,声音效果都不同,通过反复对比试验后(办法和摩改中低音喇叭一样,先尝试改一只,留一只原装做比对)先确认填充的密度。一般填充越多,声音改变越明显(注意是改变,不是改善)也容易更纯净,但会牺牲频响和反应速度。填充越少,声音越流畅,但“优化”效果不明显。
中孔处理完成后,喇叭原厂阻尼也会改变,也就是说,上下两个“透气孔”,原厂是上1.1+下0.6的比例,这个也需要对比试验,办法就是用喇叭专用胶水将原来的孔堵上密封好,然后在旁边重新精密钻孔。
经过一番折腾,高音单元原来在中频段大声压状态声音粗糙直白的听感能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就基本满足整体DIY调整思路了:将两阶分频改成一阶。
■ 分频器篇
前面的喇叭“摩改”,都是为了能适用一阶分频架构,那么为何大费周章来改单元呢?直接用一阶分频难道不行?我们先看看很多消费级别的喇叭,为何都用二阶或者三阶分频。这是喇叭“体质”决定的,很多喇叭因为成本限制,传统的结构问题,其有效频响外的声音还原是比较糟糕的,曲线会有很多峰谷,谷不重要,反正是分频点外的频段,如果是峰,那么,在一阶分频的衰减特性-6dB/Oct(意思是每变化一倍频率,衰减6dB)有糒些喇叭在分频点一倍频率的峰可能超过10dB,那么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所以,一般分频器,工厂都会根据喇叭特性来设计分频器,如果喇叭特性不改变,就不太建议更改分频形式。还有一类喇叭,是依靠分频器的“整形线路”来获得相对合理的整体听感的,比较常见的有串联RLC和并联RLC,都是修正喇叭单元本身的“频响缺陷”而使用的。这次活动套件喇叭单元,完全分频设计,没有曲线修正网络,也证明了喇叭有良好的体质,高音衰减上使用了R-C-R形式,巧妙的修饰高音在大声压输出的表现力。
这里说说高音衰减电阻有三种常规做法:
① 先串电阻衰减再经电容滤波;
② 先串电阻1衰减再经电容滤波然后增加电阻2衰减;
③ 先串电阻衰减再经电容滤波到高音+,-增加电阻。
①②③的应用,声音走向不同。①最自然,也最体现高音单元自身“体质”;②可以有效压制高音“粗糙”的听感,但是声音会有施展不开的“附带”问题,前后电阻值的比例,控制“修饰”声音“粗”和“自然”两者的相应关系,想更“自然”,就1用数值大,搭阻值2小来使用。反之照理顺推。③在①和②之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在摩改过的喇叭单元基础上,高音衰减可以使用③的架构,来获得更平顺更高的极限表现。由于本次活动套件的中低音单元,是75mm内磁结构,其磁体在音圈骨架内部,尺寸是固定的,而且U铁安装在盘架内,磁体深度也不能增加,这样尺寸的铁氧体,驱动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这类大音圈内磁喇叭,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难推”!在分频器上,能做有效提高效率同时有不错音色表现能力的,首选是“铜箔电感”了。单元器件而言,普通空心电感,7芯电感,铜箔电感之间(暂时撇开品牌的音色差异),铜箔电感的缺点就是体积大,价格昂贵,声音表现力上是“人听人爱”了。
■ 箱体校声
音箱的箱体,对整体声音效果的影响可以是巨大的,这次的活动套件,用了拼板实木板材加工,在17×30×20的小型尺寸内部还增加了相当厚实的中部加强木方,内部吸音用鸡蛋绵全覆盖箱壁,分频器设计安装在背板上。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低的“箱声”,纯净的声音还原和更小的音染。这点在套件到手组装试听感觉一致:声音清晰、细致,工整。如果不去改动,这是一对“低价高质”而设计的音箱。
前面说了,摩改喇叭,重塑分频,目的是想声音更自然流畅,还有一点:就是意欲更大气爆棚!传统的鸡蛋绵,通用填充方式,优点是可以改善箱壁反射,在大量填充后,因为声波在吸音材料中传播会变慢,以得到箱体等效容积“增加”的效果,在很多小尺寸箱体上,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这种吸音材料也有一定的“附带问题”,就是声音能量会变弱,而且在本来狭窄的内部做这比例的填充,会明显影响中低音气流(具体见下图)。
听感表现就是低频下潜会弱,声音出来过于“规矩”(当然,如果原厂喇叭和分频器的状态,这样处理也是合情合理的)。
按照前面摩改喇叭和新分频器配合下,向整体改造思路去处理箱内气流和吸音,首先是要更改材料,这里使用的是“棉毛混合材料”,其吸音效果明显,同时对声音能量衰减较小,填充位置和形状见下图。
■ 音箱以外的靓声秘诀
不同的材质做音箱“脚垫”,“三脚型”摆放和“四脚型”,声音效果都有不同,见下图:
这里选择了部分朋友推荐的材料和自己摸索的材料:花梨,黑檀,紫光檀,普通金属硬币,纯碳纤垫片,稀有金属垫片,橡胶垫。
按照经验,低频不够,声音单薄的,可以试试橡胶垫。如果想声音线条更清晰,低频偏“肥”的系统,可以考虑一般金属(最简单方便就是普通硬币)。实木垫有次和一位玩卡带的发烧友交流,都不约而同喜欢上黑檀的质感,对“箱声”的影响也是较为中性的。纯碳纤声音收放快,节奏感会偏向明快,有这喜好的朋友可以试试。
下图是分别试验的“脚垫”,能带来几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通过“脚垫”做前高后低的形式,有些听音房间如果“空间问题”较突出,可以考虑用这办法,通常可以简单得到更好的效果哟。
配合这次活动的箱体,我配好了“垫”,到底是哪种?就留待活动中拍到照片的朋友揭晓这个“惊喜”了……
浏览 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