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的宅故事 | 我的“宅家生活”
原作者: 晨光
简介:这篇文章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宅家生活”的文章,因为我几乎每天都有外出。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疫情防控期间,为什么几乎天天外出?是的,我们这些在电台做“保安”(保障安全播出,简称保安)的是轮班制,无论是 ...
这篇文章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宅家生活”的文章,因为我几乎每天都有外出。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疫情防控期间,为什么几乎天天外出?是的,我们这些在电台做“保安”(保障安全播出,简称保安)的是轮班制,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轮到值班就必然要出现的,因此我完美地错过了有生之年可能是唯一一次的超长春节假期了。
这个春节假期我的心情绝对是一条标准的正弦波测试信号: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挺羡慕大家有几天假期的;当到了年初三左右,广州一些餐厅开始禁止堂食、部分街道和公园开始封闭、大家开始宅家生活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却开始羡慕我可以上班了,为啥?看来大家实在是闲得快疯了!当省内相关部门发文推迟复工时间的时候,我又再次羡慕大家可以放这么长时间的假期了!
相信这次假期,大家最关心的除了疫情状况之外,就是口罩的数量了。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家人买了30个口罩,但是由于我要上班的关系,数量是持续下降的。而各大药店和相关部门开始各种摇号、抽签之后,一家人几个号好不容易才中了20个口罩。而单位在2月10日之前,一共也才发了5个口罩,可见口罩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相当紧张的。
除了重复使用之外,最有效减少口罩用量的方法就是减少外出。以往休息的时候,我都会出去拍拍照,但是这次疫情期间,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之外,几乎也没有出门,宅在家的时间这么长有什么干?当然是看以往买下还没看的影片了!这些都是一年多之前的影片了,平时工作忙起来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好不容易闲下来,当然也要开开很久没有开的家庭影院了。
虽然说家里的只是客厅5.1的小影院,但是效果已经比电视机出来的声音好太多了,已经足够弥补不能去电影院的遗憾了。不知道大家宅在家看电视、看电影又或者打游戏的时候,电视虽然变得越来越大,但出来的声音实在越来越差呢?有时候甚至连看个新闻联播也听不清主持人在说啥,如果有一套5.1甚至只是2.1的小音箱系统,你就会发现,在家看电视、看电影也能享受到不错的观影感受。
除了观看未看的影片之外,最近也观看了不少的纪录片。这段时间看了一部与现在情况很相似的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Life After People)》,这部纪录片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在地球上面消失后的情景,虽然一些场景是电脑合成的,但也有一些是废弃的建筑、城市实地取景,真的与过年期间的广州非常相像。看完之后真实感觉到,人类在地球上是多么的渺小,地球是人类的唯一,但人类不是地球的唯一。
除此之外,还观看了不少的音乐、电影相关的讲座,如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的——《音乐何须懂》,很多人认为古典音乐必须是要听得懂、要理解作品中的感情和所表达的含义,因此很多人就以“听不懂”为由,将音乐这门艺术拒之门外。最后,导致国民整体的审美偏低、感性素质低。但其实,很多古典音乐作品的名字,甚至是鉴赏文字等,都是后人所加的,每个人对不同的音乐都有自己的见解,音乐是可以通过通感感受到当中的感情,能够体验旋律之美即可。此外,中央电视台在去年播出的《一堂好课》栏目,音乐人罗大佑主讲的音乐课、著名导演陈凯歌主讲的电影课、央美院长范迪安开讲美学等等,都是非常不错、具有教育意义的讲座。
进入3月,各地都开始陆续复工,不过我发现国内大部分的电器市场都还没有开业,相信传统的音响销售都会进入寒冬,就算未来几个月会陆续恢复,不少原本有意愿购买音响的客户,可能也会受到些影响。而网上销售会否成为主流?抖音、直播带货会否成为新趋势?虽然近期各个代理商、店家都开始着重网络上的宣传,拍抖音、开直播……无所不用其极,我也看了几场这样的直播,不过但音响始终离不开最重要的一环——体验,中、高端音响的销售,从来就离不开试听。可能抖音、直播带货的确能带动一些入门级的产品消费,如耳机、蓝牙音箱这类的,但谁会看完这些短视频和直播就下定决心去买台十多万的功放?况且,抖音、直播这些平台的重度用户,绝对不是中高端音响的目标消费群体,每天拍那些黑胶有多贵、整套系统多少百万的短视频,有何用处?
经过这次长达一个多月的宅家生活,而这些短视频和直播,的确让不少以前从不关注影音产品的朋友都开始着重家庭娱乐的重要性,但如何引导消费和引导高品质的影音生活,相信这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最有共鸣的话题。
浏览 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