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的宅故事 | 疫情里,发不发烧?

专题文章: 抗疫期间的宅故事

原作者: 大剑师

简介:庚子多难,疫情肆虐,举国之力,防毒抗疫。然我等百姓,不能投入其中,自当管好自身,隔离防控。 居家数十日,快乐乎?难过乎?于是朋友圈诞生无数厨神、舞神、各种创意玩法。其中最淡定的应该就是发烧友了,难得这 ...
庚子多难,疫情肆虐,举国之力,防毒抗疫。然我等百姓,不能投入其中,自当管好自身,隔离防控。
居家数十日,快乐乎?难过乎?于是朋友圈诞生无数厨神、舞神、各种创意玩法。其中最淡定的应该就是发烧友了,难得这么长的时间能无所事事的宅在家里,不仅自己听的不亦乐乎,就连一向不喜欢音响的老婆大人,孩子神兽也经常一起发烧,群起而听之,不亦乐乎!
但,凡是总有例外。
如果没有自我救赎,我可能就是那个疫情期间最悲惨的发烧友。因为,我的家里有很多碟,有很多音箱,但没有功放!究其原因,源于发烧友的“折腾”二字!
因为我有多间办公室,每间都摆放了不少器材,我的乐趣是把各种器材不停的换搭配,不求最好,只求最好玩。今天把这台功放搬到这个办公室,明天把那个解码器搬到那个办公室,如此折腾,才不负发烧友的名头。
这个春节本来想过个单纯的亲情假期,陪父母大人聊天,吃饭,遛弯。为了让家里客厅变得整齐利落,就提前把除了音箱以外的器材都安放到各处。父母也早早来到我家,吃完了年夜饭,初一起来互相拜年后,父辈的几个老同志互相打电话,居然兴起要一起去父亲那里度假,父母在丹东五龙背温泉疗养区买了带温泉的房子,平时长住,于是约定了初二就走。虽然浪费了我的一番心意,但父母快乐,我就快乐,随他们去吧。然而就在他们走后第三天,沈阳也迎来了半封闭状态,政府号召大家在家里不要外出,商场饭店开始停业。
随着网络信息一点点把武汉的情况爆料出来,我们才知道情况已经如此严重。想到自己1月10号还专门去杭州工厂开了年会,载歌载舞,饮酒聚餐,有两个武汉的销售也从武汉赶过来参加,不由得自我紧张了一会,但好在自己得到准确信息时,距离1月10号已经过了14天。
> 怀揣5张碟,蹭听音响店
初八上班被推迟了,心理和身体还不习惯这漫长的假期,尤其看着满墙的CD却听不到,我开始自我拯救!
整理CD碟。这是一项琐碎、细致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将以前按唱片公司分类摆放,改为按唱片风格和演唱者摆族。收拾CD时,发现了几张最近几年很少听的碟,特殊之处在于,这几张碟正是引导我入门发烧的作品。那是1994年前后吧,正是惠威M1和美之声监听一号当红的时候,我收入每个月500元,想组一套系统至少要20个月工资,犹豫犹豫再犹豫,每周末就去光荣街和大西市场(当年沈阳两个发烧店聚集点,现在改在海顿音响广场了)挨家店蹭听。
随身总是带着这几张碟,还全是盗版,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人穷志短,当时和我谈版权,我有一堆话等着,但归纳成一句无非就是“我没钱”。现在想来真是醉了。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我把当年买的盗版碟中的一大半都换成了正版,也算对得起作者了,之所以没全换,是有些真的不喜欢听,当时也是听一次就放弃了。
说回当时包里最常带着试音的几张碟,估计发烧友都会会心一笑。
第一张是《阿姐鼓》。当时完全不知道是用阿姐人皮做的鼓,听的完全是低频,甚至朱哲琴的歌声都被忽略了,尤其是美之声监听一号听起来那个劲道,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第二张,飞利浦的《夜莺小夜曲》。当时觉得里面的鸟叫声真是声声入耳,现在再听,恨不得把小鸟赶走,可见人的心态变化多大。
第三张,穆特穿紫裙的《卡门幻想曲》。你说她炫技也好,说她不理解音乐本身也好,这张碟在我今天看来依然是最好的小提琴试音碟。可惜当时就为了找穆特的那几声喘息了,听不到的直接认为人家系统不行,真是可笑。
第四张,蔡琴大姐的《民歌》。人家都听《老歌》,而我当时独爱《民歌》,尤其是第一首开始那段清唱,后来被用在《无间道》里,成了发烧友钟爱的一个桥段,多说句,我对《天道》里那段经典的《天国的女儿》反而感觉不到剧情里那位抽烟女生的感触。《民歌》里我还有一首《出塞曲》特别喜欢,原唱是张清芳,但蔡琴的翻唱更有大漠孤烟的沧桑感。
第五张,孔泽尔指挥的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俗称《红杉仔》。真要感谢里面夹杂的爆炸声,枪声,在追逐音效的同时逐渐感到古典音乐如此动听,施特劳斯家的音乐是古典音乐最好的入门。
这五张几乎把一套系统的高中低频,声场,定位,结像,真实度等各个要素测了一遍,当时并没有这个理念,只是接触到的碟比较少,感觉这几张最好听,就拿着到处测。现在看来,这几张属于发烧元素表现最充分的,当之无愧的发烧碟代表作。
其实还有一些,比如《万宝路》《电子贝多芬》《黑毒》《当铺爵士》《一意孤行》等等也都是我碟包里最常用的测试碟。
不到一周,碟片就整理好了,可假期又延长了,甚至看不到什么时候疫情才能结束,要做长久的打算了。一个发烧友总不能靠每天看碟过日子,一定要出声啊!否则面对着发烧的两端(唱片和音箱)却没有中间的部分如何度过这漫长的疫情?
> 苦寻功放和音源
解决音源和功放的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开车去办公室取。然而,不可能。第二个办法是,借,找熟悉的发烧友借他们暂时用不到的器材。然而想想还是放弃了。因为你不害怕,人家也许会担心被感染,而且多数发烧友对器材的珍惜超过老婆,是绝对不外借的,比如我,有人借碟,我一定会刻录一张送他,绝不把原版碟借人的。
自己的拿不到,别人的借不来,买总可以了吧,淘宝上一顿选,功放首选了声雅为ATC定制款的A238,能推好ATC书架箱的功放,我这些功放应该都没有问题吧。音源准备选一款带CD功能的数播,这样可以把我这些CD利用这个空闲时间一点点搬运到硬盘里,然后平时就用数播播放,方便快捷,还能够保证质量,否则数播被人诟病的一大原因就是文件格式太多,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在淘宝购物三大灵魂拷问的追问下,这个想法也只能放弃了。哦,这三大拷问是,在么?有现货么?今天能发不?其结果是NO!
> 闲鱼非咸鱼
春节前一天我在一家店里买了两个舒曼波发生器,做好了初八后发货的准备。结果直到写下这篇文章时才被店家通知可以发货了,我没有去追问。还在另外一家店买了几张CD,等待发货时,突然有一天被直接退款,然后店铺清空,什么也没留下。这两家店都在武汉,希望CD店的老板安好!
我手机里有个软件,叫闲鱼,里面基本上是个人卖家,买卖的是二手物品,也是发烧友淘货的福地。
逛了几天闲鱼,发现在闲鱼上找发烧器材是个特别有乐趣的事,这里的二手器材稀奇古怪的东西多,年代久远的东西多。我发现,发烧友即使不买,只是看看这些器材,通过参数外观评价比较一下都挺有乐趣的。尤其是你打开一个卖家的产品,下面就会推荐同型号或者同类别的其他产品,逐层翻下去,就会发现你用搜索功能搜不到的好多玩意。
我在搜CD机时,不知道在哪个产品里,偶然间蹦出来一个apogee200解码器,这是一款录音室内的设备,有ADDA功能,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次和Leo大哥聊天,他提到过这款器材,并推荐我试试,一定有意外的惊喜。当时没太在意,毕竟我还是个颜值党,对于录音室设备的外观有点小小看不上。但这一次,决定试试,和卖家一聊,东西在他家里,随时可发,价格谈好立马付款。当然也少不了问闲鱼的三大夺命追魂call,几层新啊?没修没摩吧?功能完好吧?
解码器有了,还差转盘和功放,这时处女座的不良心态又出来闹事。既然买了一件录音室设备,为什么不来个全套录音室设备呢?于是疫情中的闲鱼购物之旅开始疯狂的行进。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二手广播专业CD机有EMT,STUDER,REVOX,DENON,METRICS,TASCAM等诸多品牌。我的想法是首先要和解码器一个级别,其次读碟要好,然后要有AES数字输出,和BNC时钟接口。因为apogee200接时钟和不接时钟效果差很多,既然解码接了外接时钟,那么CD机一样通过外置时钟统一起来一定会更好。

TASCAM601MKII CD机还带了一个线路控制器
这样规定下来,其实可选的就不多了,严格说,就找到一台,TASCAM601MKII,他和601的差别就是时钟接口,但价格就差了几千块,估计内里的用料也有不同吧。这个CD机其实有个意外之喜,就是有一个线路控制器,很大的一只,不止能控制CD的全部功能,还有很多CD没有的专业功能,比如设置一个出点一个入点,就可以选择一首歌的某一段,重复播放,对于对比试听来讲是最有用不过了。这台控制器卖家说不要的话可以减2000块。但我在发现它的另外一个功能后就毫不犹豫留下了这个控制台,因为它上面居然还带了一个平衡出入的音量推子,完全可以当一个素质不错的前级了。就调整音量而言,推子比旋钮更直观,操作距离更长,操作精度也更高,缺点是容易进灰造成滑动噪声失效!

apogee200解码器(图下)ANTELOPE OCX时钟(图上)
现在转盘,解码,前级都有了,还需要后级就可以出声了。最后确定的是CHORD SPA612,功率350W8/620W4欧,这个品牌的民用产品更知名一些,而且卖得很贵,据说这款机器和民用版的1200后级很可能是一个东西,但价格就差了几倍。而且专业版除了保持民用版的细腻,纯净,透明到一尘不染的一贯特色外,泛音更加丰富,中频也更厚实。

CHORD SPA612 后级
终于买够了,就等收货了,但又反应过来还差两样,一是线材,二是时钟。
> 快乐来源于折腾
本来中意与解码器同品牌的外号叫“大笨钟”的时钟,但合适的卖家和我一样被困在家里没办法去办公室取了发货,我又等不及,只好放弃。但居然遇到了同价位的ANTELOPE  OCX时钟。频率在32-192kHz,配合解码器比大笨钟在解析度、细节、高频泛音、密度上都有胜出。       
此外还需要线材,一根AES全平衡数字线(转盘到解码),两对全平衡音频线(解码到控制台,控制台到后级),一对喇叭线(后级到音箱),两条BNC时钟线(时钟分别给转盘和解码器)。       
电源线则更是麻烦,每台机器一根,还要一个发烧插排,因为家里电质量比较好,装修时装了专线,所以不要滤波整流稳压等功能的纯粹插排,这样就需要6根电源线(转盘,解码,时钟,两个后级,插排入),然后转盘的控制台前级功能需要额外供电,而且是110伏,于是又多了两条电源线和一个220转110的发烧变压器。
听到这些东西,估计不是发烧友的人已经晕倒了,不就是听个音乐么,怎么搞得这么麻烦?但发烧的乐趣不就是在于折腾么?       
> 如数家珍
目前放在家里的有14对书架箱,它们是:AE1,ProAC的1SC,JBL4312M,KEF LS50,Dali 两代皇太子,YAMAHA 10MM,Westlake 4.75,Dynaudio Audience5,Elac 305,Chario lliper X ,HIVI M1,GP2,Tonnoy Autograph MINI,还有一些书架箱比如ATC10,B&W CDM1,美之声监听一号等十几对放在其他办公室,他们的位置在不停地变化中(折腾)。这些都是我在过去三十年间不同时期购买的,都舍不得卖,就一直留到现在。反而大箱子,却是买回来听够了就转卖出去,再升级新的,很少保留下来。仔细想想,可能是大箱子比较贵的原因吧。

作者的14对书架箱
又等了两天,转接头到了,接上开声,当音乐响起,有一种悲伤从心而来,仅仅为了听音乐,我都付出了这么多,那些为了疫情而被困在武汉的外来人员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如今怎么样了?那些支援去的医生护士可有时间放松一下?电视一直开着,但静音,只有特别关注的新闻才开声音,就这样一边担心一边折腾我的音箱。
> 马路上人很少  但内心的人却很多
发烧友一定希望我写这一套系统怎么样,和家用有什么区别,这么多音箱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可那不是本文的主题,那是器材评测里那些大师们做的事。而我只想记录在这个疫情期间,既紧张又无聊的时候,我作为发烧友是怎么折腾的。
不同的音箱有不同的味道,听不同的人声,就好像品味不同的人生。写下这篇文章时,正好是沈阳全面复工第一天,路上好堵,看到理发店,饭店,商场,洗浴中心,电影院,都开始有了戴口罩的人出入,再回想前几天大街上空无一人的情景,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就像你坐在现代音响器材中间,播放一张古老的唱片,音乐响起,你仿佛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多瑙河畔香哈布斯堡王朝的美泉宫(夏宫)里聆听各路大师带着他的乐队在演奏,偶一抬头,电视里正播放着残酷的疫情感染数字。
Series Navigation<< 抗疫期间的宅故事 | 我的“宅家生活”抗疫期间的宅故事 | 半宅了一个月的生活 >>
浏览 2,043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