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袖英雄与峨眉 新韶九章三代人 ——「广交」新作品书写音乐历史(下)
原作者: 周凡夫
简介:林大叶指挥「广交」在广州大剧院世界首演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的场面(照片主办者提供) ◎ 强大意函展示文化实力 组曲中其余七个乐章,可说是这幅大图象中丰富多彩又各有独特丰姿的内容。第二乐章虞鹏飞作 ...
◎ 强大意函展示文化实力
组曲中其余七个乐章,可说是这幅大图象中丰富多彩又各有独特丰姿的内容。第二乐章虞鹏飞作的《井廪之变》为管弦乐队而作,以纯器乐演奏,音乐上紧密连环相扣推进的方式来表现舜帝孝悌的美德;第三乐章郑阳作曲的《娥皇与女英》声乐协奏曲,为双女高音与管弦乐队创作,长约12分钟的乐曲。刘畅和潘杭苇两位青年女高音分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两角,丁旭东的歌词既将民间故事传说融入,并加入无词歌声,且有传统格律词诗的写法,人声效果独特,份量很重,人声与乐队穿插,充满戏剧性,两位女声的音高更互相拔高将全曲推上高潮。
第四乐章刘力作曲的《明德》,为管弦乐队而作,9分钟的乐曲。乐曲标题来自《大学》开篇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也就是舜帝道德的核心。敲击及低音弦乐营造出庄严、肃穆,沉着的气氛开始,节奏性律动音乐持续,擂鼓声、钟琴声、大木琴声,弘大的声响,不同的织体建构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场景,而持续的长线条旋律性的叙述就如是「明德」的宣扬,最后充满光彩性的金属打击乐,则如是广大的德光辉耀,大和弦强力收束后,还有余韵。
第五乐章邹航的《赓歌》,为管弦乐队而作,长约19分钟左右。内容展示舜帝治国的核心理念“和”。《赓歌》原是古代舜时的乐歌,又称《股肱歌》。作曲家采用民间音乐作为主题的素材,以变奏手法来发展。铜管,敲击强大音响引子后,柔和旋律在钢琴持续伴随下听来颇为迷人。中段中国大鼓(陈海粟)及仁化竹筒鼓(吴伊莉)登场,展示中西乐器相互呼应形成的“和谐”之美外,其中大提琴和木管乐器对位奏出的旋律主题,及小提琴覆奏,均极为优美动人,最后由中国大鼓和乐队以强而有力的和弦终结,就仿如是为“和”的境界喝彩一样。
第六乐章温德青创作的《干戚舞》,爲古琴与管弦乐队而作。《干戚舞》是持古代兵器大斧“干鏚”起舞,呈示舜帝的文治厥功,以美德代替武功感化敌人。乐曲以李令晨的古琴(加上扩音)单音引子开始,接上与低音提琴呼应,很独特的效果。古琴用上不少不常规的奏法,有时仍用上古琴特有的泛音,乐队主要用上六位打击乐手的大量打击乐配合,与古琴形至为强烈的大幅度对比,营造出文治与武功、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照。最后以悠长远去的古琴与弦乐声结束。
第七乐章张士超的《南风曲》,为混声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长约9分钟的音乐。敲击鼓钹齐呜引子后,合唱在鼓声伴随下有力进入,女声表现出很有强力感。音乐素材取自古琴曲《南风歌》,有古雅之韵,含大义深情,呈现舜帝明德境界,以乐平天下,取南风煦育万物播福天地之圣人气象,展现古先王之道。第八乐章李劭晟作曲的《南疆巡记》为管弦乐队而作,长约10分钟。表达舜帝的“庸德”,也就是善始善终,持之有恒。音乐创作以中国古典文学“记”的体裁来叙说舜帝南巡的故事。短笛在低音提琴拱托下奏出动人引子开始,逐渐消失后,乐音再起推上强奏,小休止后,弦乐奏出柔和的歌唱性主题,副题的歌唱性同样很强。尾声在断续的圆号、木管声下,指挥吐出一口叹息终结,声中果有大义深情呢。
叶小纲的终章《卿云》,呼应了与同是他所作的序乐《舜颂》,用合唱交响的宏大体裁,以打磨时代韶乐的世纪之音,全曲九个乐章,打造出堪称是展现出中国盛世的世纪之音,亦可说是七十周年国庆,以音乐讲述今日的中国故事,具有强大文化意蕴,展示文化实力的罕有作品。
作为这次创作的策划者的叶小纲表示,他家乡在韶关南雄,是传说中古帝虞舜南巡到过并演奏过韶乐的地方,韶关的名字由来也源自韶乐,她的城市精神就是“美善”,这次“广交”能在林大叶执捧下,在有限的排练时间内,奏出新创作出来的美善世纪之音,那其实亦因为林大叶曾在“广交”担任指挥5年,和乐团建立了高度的默契关系,美善之音亦得以自然地融入到新韶之乐中了。现在首次演出已能打造出超出预期的美善效果,相信这部诞生于祖国七十华诞的《新韶九章》,日后当会在全国、甚至到海外去巡演。
◎ 《峨眉》提琴敲击内外情感
叶小纲1955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个音乐家庭,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是当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人物,广州交响乐团除世界首演了他参与策划和创作的《新韶九章》,音乐总监余隆更在第一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中(2019年12月13日),安排演出了他作曲的《峨眉》。《峨眉》是2015年四川爱乐乐团及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叶小纲为小提琴家陆威及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创作的二重协奏曲。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事频繁。叶小纲为创作这首作品曾多次前往四川采风,峨眉地区的壮丽景色,及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悠久的佛教音乐影响,为作曲家带来强大的灵感。当晚音乐会用作开场的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是带点不畏艰巨的悲壮感英雄式音乐,作为音乐会压轴曲目的是乐圣另一传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五个乐章超过四十分钟的重份量乐作品,在充满鸟声大自然音响的田园牧歌气息中,乐团奏来稳当沉着,叶小纲的《峨眉》,描写名山峨眉的美景,和仰止高山的人文情怀,也就兼具了贝多芬的“英雄”和“田园”两种特性,也就为这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增添多一层意义了。
笔者到游过峨眉名山,音乐中未能引发任何回忆,然而却可以感受到仍由当年首演的小提琴家陆威及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和乐团相互间发挥的独特效果,和作曲家在音乐中要表达的我自悠然的情感。
《峨眉》的设计运用小提琴和打击乐的特性,分别去刻划内在的感情和外在的情绪。独奏小提琴丝丝入扣,延绵不绝,以高音域展现的飘逸感,若隐若现,胡胜男则运用了不下二、三十种包括不同性质的大大小小敲击乐器,指挥左边的以三台不同音高音色的打击键盘乐器(马林巴木琴、颤音琴)为主,右边有鼓类、金属类、响板敲击,云锣、大大小小的铜鉢,具有宗教意涵的色空鼓,带有地方色彩的藏碗,和胡胜男特意去四川挑选的六面川锣。几乎所有打击乐器在音乐会开场演奏《艾格蒙特》序曲时已堆置于舞台前端,至于会挡去观众视线的管钟架及吊钟架则到《峨眉》演奏前才推置于舞台最右边。
胡胜男自左边的马林巴木琴、颤音琴开始演奏,来回左右两边的敲击乐组,带出富有戏剧性色彩及颇强对比性的音响,来将音乐推进,如果以左右两组敲击乐的变换来将分折全曲,大致可分为六段,开始两段各长约5分钟,第三、第四段重回到左、右两组敲击乐,则各长约3分钟;第四段基本是运用右边以鼓类为主的乐器的华彩乐段,让胡胜男发挥炫技式的过人技巧。华彩乐段完结,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加入后,进入第五段,再由左边的的马林巴木琴、颤音琴来推进音乐发展,这段音乐与最后的尾声,各长仅约2分钟,乐队的敲击乐组亦担任独特的角色,最后一段以最右边悬于钟架上的八个大小不一的黑色吊碗的金属音色,接上大小不一的十多个铜鉢,在无比微弱的大鼓低频声音拱托下,于安静中将全曲结束。
可以说,敲击乐器的响亮和气势,甚至云雾缭绕充满灵气,仿如空山梵音的精妙意境,带来的是能直接刺激起听众官能性反应的外在情绪,与独奏小提琴那种倾向内在的情感所构成的对照, 还有和管弦乐队三者构成的关系变化,确实是很新的体验。
◎ 《新韶九章》重大文化投资
「广交」演出这些新作品,是一种文化实力和国家民族的软实力的展示,这种展示的背后,则要赖经济实力作基础,在这些作品中,尤以韶关市委宣传部委约的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作品的规模、内容的深度,都可说年来少见,这套组曲能成为祖国七十华诞之庆的献礼的背后,便是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持。
《新韶九章》创作队伍之强,演出阵容规模之大,在组织上已不易,要将新作品首演效果做好,指挥、独奏、独唱的能力条件都很重要,乐队条件不仅重要,充分排练更不可少。当然,委约作曲家的创作费用同样不可少,就此可见,《新韶九章》可真是一次很大的文化投资,投放的资金相信亦颇大;这次世界首演,不仅将八位作曲家全邀请到广州来,还安排了各地媒体观赏排练、演出,及举行大型媒体发布会,就经济的角度而言,这就更只有在社会繁荣安定,经济发展昌盛的盛世下才会出现。
浏览 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