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5a挚友——大树
原作者: 春天
简介:2015年,新房装修需考虑用什么样的音响。我去了厦门,厦门的朋友很热心,夫妻俩陪我去了福州音响市场。在一家店里,见到一系列音箱还是比较感兴趣,于是和老板娘聊了起来。福州人很会做生意,热情地邀请进到试音室, ...
2015年,新房装修需考虑用什么样的音响。我去了厦门,厦门的朋友很热心,夫妻俩陪我去了福州音响市场。在一家店里,见到一系列音箱还是比较感兴趣,于是和老板娘聊了起来。福州人很会做生意,热情地邀请进到试音室,在皇帝位坐下,不厌其烦搬动不同型号的音箱,让我试听。其中有两款书架音箱听觉还是真的很好,一大一小,各有千秋。可能是老板娘见我年龄偏大,放了一张蔡琴的碟子,于是我便中毒了。这次厦门福州之行虽然没有急于购货,但收获还是很大的,福州音响店的老板娘还是给了我不少这方面新的启蒙:一、胆机和石机的区别;二、什么是英国声;三、音响是因人而异,自己感觉好才是好。
说起来我的音响之路开启在70年代,那时自己搭棚焊接了一台红心收音机,用的是椭圆形喇叭;在80年代,中国是四喇叭的时代,女儿刚出生不久,我买了一台水货;到了90年代,日货风靡全国,我从归国华侨手上购了一台先锋组合音响,四个盒子叠起来,声源有磁带、收音和CD,有环绕声有杜比降噪系统的那种。所以在福州店里,我做了一件糗事。老板娘在介绍胆机时,我问老板娘,有杜比降噪系统吗?
回到浙江,我又去杭州大厦,了解当时在杭州属于高大上的音响组合。品牌很少,一款是美国的BOSE,金属味很重;一款是中国南方的那种听起来小心脏难以承受的砰砰响的所谓5+1的那种。很失望地离开了杭大。怎么办呢?带着无奈,我去了杭州武林电器市场,东西倒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我像大海寻针一样一家一家进去观看、询问、聆听,可越走越失望。正当带着一点无奈想走出市场,在二楼一个拐弯处,看到一对曾相似的书架箱,便走了进去。老板介绍说这是丹麦产的书架箱,可以试听。听了之后觉得有点冷和硬,便问老板,有没有英国箱。老板介绍说在一楼边道走廊有一家,你去看看。于是我按这位老板的指点,走向一楼寻找,果然看到有在福州听过的好几对不同大小的音箱摆在试音室里,可是老板不在,一位大姐在看店。大姐告诉我,你可以和老板联系,并给了我老板手机号码。于是我约了老板第二天9点在店里见面。
第二天,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人物,高高大大,国字脸,说话中气十足。交谈中得知他叫大树,杭州人,经营音响店有好几十年了。他是思奔达音箱在杭州的代理。听完他的介绍,我才知道在福州见过听过也中意的两款书架箱是思奔达的经典音箱,一款是SP3/1R2款、一款是LS3/5a小金牌。
人就是这样怪,从此,我与大树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经6年了。从老关的2A3入手,到日本的力士,又回到国内的朱丽达,又到美国的美景图和马兰士,大树从功放、前级、音箱、线材、隔离牛各个特性无不倾囊相授。我们可以从音响聊到音乐、聊到茶,也算是中西文化的融合了。在2015年,我也亲历了大树在给《视听前线》杂志写有关LS3/5A的报道时,大树全心身呕心沥血、熬夜达旦,为读者认真负责、劈清云雾,集几十年之精华积累,就不同品牌的故事和音箱特性、不同分频器和材料造成的听观差异,作了详尽解剖。使国内音坛上又刮起一股LS3/5A旋风。
我也是在大树的正式启蒙下,走上了对LS3/5a的迷恋。
插段佳话,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BBC广播公司电声部在其总工程师D·Harwood(霍华伍德)的领导下, 根据BBC广播公司自身实际工作中的需要,设计出了一款LS3/5的小型监听音箱,后来又作了些技术改动,谓之3/5a,标为LS3/5A,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其也是雨后初晴音箱的开创者。而思奔达的创始人Spencer Hughes(史宾塞)利用其曾在BBC电声部供职的资深经历,以及其对音响独到的品味、高超的校声等技术实力,开创了思奔达这个品牌,延续至今。
话回正传,我问大树,这一大一小哪款合适我,大树诙谐的回答,这一大一小都合适你。我觉得也对,梨子需要变革才知其味。一对阻抗8欧、一对阻抗15欧,不同时期不同原件配置造成不同的电声特性,在感官上带来的是年代的回响。大树为了使我方便保护和提拿LS3/5A,特意加置一只铝合金旅行箱,把LS3/5A纳入其中。其中还发生一个惊人的事件,当时我开了一辆奥迪A6,尾箱放了一只这种铝合金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大树的ROGERS大金牌。车子在诸暨被一辆半挂车追尾,奥迪尾箱被撞发生位移。我打电话给大树,报告车子被撞。大树首先问人怎样,我说人没事,大金牌在尾箱里,不知如何。大树说人没事就好,大金牌可以再找(暖心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我好不容易打开尾箱,铝合金箱子无恙,大金牌无恙。天佑我大树佑我,人货均无恙。
在我的家乡,朋友们看到我对那种只有鞋盒大的小音箱那么迷恋(收集了LS3/5a前三强和后三强中的两强,因为雨后初晴输出阻抗是11欧的我没有收纳),都劝我不要走歪了,小音箱,看着就不起眼,有什么听头?朋友也热情地介绍了当地做音响的朋友,相约去听了好多大大小小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音响组合,如美国西电、英国天朗等等。在音响发烧友家里也听了多年积累耗资几百万的音响,并且也和发烧友们聊了他们发烧经历和感悟。我总觉得有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而大树传递给我的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音响所表现的精华以及性价比,从中择出适合自己的组合。电子管音响是在1970年代走向巅峰。为什么?因为电子管在上世纪40至60年代达到顶峰,有了它,才使得电子管功放和前级在1950年代发展起来,到1970年代英国BBC广播公司对体育现场直播的需要,研发了LS3/5小型音箱,便于在转播车里监听。可以感知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电子管音响走向成熟。从大音箱演变到小音箱,使得音响从专业广播到走进百姓人家,而且越来越风生水起。直到今天,经典胆机还在发挥无穷的魅力。
正是认识到LS3/5A的魅力,使我正式开启了发烧之旅,从菜鸟到深陷其烧。才知道这水真是越潜越深,又越觉得不知到底有多深?但有一点值得说的是,我的朋友几年后都喜欢上了LS3/5A,而且市面上LS3/5A二手货再度吃紧。是不是和大树的文章有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有点知,才会有一种冲动,和发烧友们共同探讨发烧之乐。不亦乐乎?!
浏览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