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音响的故事(二)
原作者: 郭锦
简介:上期讲到雨果易有伍老师从小接触音响DIY,到后来收藏经典音响的故事。本期他会聊聊录音制作时用到的音响器材,面对各色各样的音响器材他是如何选择的?又如何影响到雨果唱片的录音风格?
上期讲到雨果易有伍老师从小接触音响DIY,到后来收藏经典音响的故事。本期他会聊聊录音制作时用到的音响器材,面对各色各样的音响器材他是如何选择的?又如何影响到雨果唱片的录音风格?
郭:雨果唱片的小册子很特别,除了有一些优美的插画之外,最后一页列出录音制作用到的器材,话筒,放大器,音箱等等。后来和发烧友交流,也有蛮多人喜欢爱看的。你在几百张唱片片里都做了器材记录,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坚持做这事呢?
易:是的,可能是习惯了吧。我创立雨果完全是因为热爱音乐,热爱唱片。收藏唱片过程里,我觉得录得好的唱片,也会认真查看里面的资料,比如声学环境设计得特别好的音乐厅,用了什么录音器材,或者是录音时的照片。这些对我很有帮助。
郭:录音制作都离不开音响,要不说说你用过的一些录音器材,挑几个典型来说说吧? 比方说这台Studer 961?好多专辑都有它的踪影它的功劳,帮其他公司的制作,比如《功夫》电影的录音,给环球录的《金声音乐厅》(蔡琴)。
易:这台瑞士生产的Studer 961是1993年买的,我记得是16万,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光订货就得三个月。当然也是物有所值,它的声音非常中正,稳定性非常强,至今没有坏过,跟着我去过太多地方了。
郭:后来你入了德国EMT的调音台,这台声音也相当了得!
易:EMT就更贵了,你知道吗,1985年的时间租用过,当时是为香港青年交响乐团(我是乐团经理,准备带他们去英国演出)录音出卡带,正好Naxos的老板有,租金是8000块一天。
郭:在现在看也不便宜,何况当时,为什么这么贵?
易:我想除了当时的自动化生产还不够先进,生产周期长,很重要一点是,当时的厂商为了做一台声音很棒的器材,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用心打造肯定会不一样。你看徕卡相机,哈苏相机,在当时代表了最高光学和机械水平,放现在很多方面都无可替代。
郭:我知道你也把玩很多经典的相机和镜头,摄影作品甚是了得。
易:这两样东西是相通的。每个镜头都有特别的个性,把玩这些镜头是个学习的过程,你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对比不同的镜头,掌握它们的精髓,知道它们在不同拍摄场景下应用的优劣,才能拍出有艺术水准的照片。像知名的JVC公司XRCD中心,他们有一幢楼是专门做后期制作的,而每一间制作室用的监听音箱和器材都不全一样。他们收到订单,会先分析一下节目源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然后分配到不同的制作室去进行后期处理。有一位有名的录音师Doug Sax,他很喜欢用天朗监听音箱,而制作的专辑就有天朗音箱(早期)的味道。
郭:这很奇妙,录音师因为自己的审美而选择了器材,而选择的器材又强化了这一审美倾向,相互影响。你用过哪些音箱,给我们分享下?
易:很多,说些比较有印象的吧。雨果1989年最初的办公室地方小(500平方尺),用的是Dynaudio Facette ,功放用Mclarren 500B推。1992-93年从东京张(香港东京电子)买了德国Visaton做近场监听。大的音箱有JBL K2 9500,和Sequerra Met。
郭:在你雅居乐花园的居室,雨果音响旁边一直放置着一对JBL K2 9500。
易:很多烧友都知道这音箱是很经典的设计,JBL K2 9500是1994年买的,黄红英在新加坡滨海音乐厅的演唱会用作主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00周年纪念)。和它一样出名的是它的“难推”,我也试了很多款功放,用了闻名的Cello 350纯后级也不是很满意,现在用的是Langewin AM100才算满意。
郭:也就是说搭配是相当重要的。
易:没错,这也是为什么雨果新开发的音响是比较倾向整套出售,这样才最能代表雨果声音风格,用户不必担心搭配不好,包括信号线,电源线,甚至电源插座。就象我前面说的,我希望在这套音响中呈现出雨果唱片一贯的审美。
郭:而且整套购买还能有不少折扣(笑) 。
郭:Sequerra Met就没有JBL这么有名。
易:Sequerra Met来头不小,Sequerra是MARANTZ 10b 调谐器的设计师,这台10B搞到马兰士公司破产了,后来他另起炉灶,做调谐器和喇叭。这对音箱是从香港的刘贤德(太级乐队成员)处买来,它的离场感非常好,声音开扬,后期制作中如果需要展现大的声场空间一定会用上它,比如《大黄河》这种大制作。它的设计很独特,超高音,高中低音四件头独立箱体,后来很多厂商仿效。
郭:二楼的工作室用的是KH 092,这对三分频音箱样子很普通,你是怎么发现它的?
易:80年代,KH的监听音箱在中唱(中国唱片公司)各地的录音室用过很多的。这是一对有源的监听箱,能如实反映录音素材的质感。当你仔细查看它的内部,会发觉里面校声的功夫无处不在,从电路设计和元件选配,乃至音箱的面板,侧板,背板厚度都不尽相同等等细节。发烧圈有个偏见,认为监听音箱就是白开水,很木纳的。其实好的音箱是能客观表现乐器真实的质感,这点真的很重要,过度美化或者是过于木纳都是偏离了音乐。
浏览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