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

原作者: 翊青

简介:老肖所有的交响曲中,第4、5、7、8、11、13皆属于大型交响曲,乐团编制庞大,每一首都超过一小时。俯视第八交响曲全貌的话,用格林童话 “杰克与豌豆”,那颗 “豌豆” 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一 ...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老肖所有的交响曲中,第4、5、7、8、11、13皆属于大型交响曲,乐团编制庞大,每一首都超过一小时。俯视第八交响曲全貌的话,用格林童话 “杰克与豌豆”,那颗 “豌豆” 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一棵无比魔幻的大树。
八号交响曲是老肖所有交响曲里最深沉、最激烈的一首,创作于二战结束没多久,天下刚刚太平,老肖以为这首曲子可以不再和政治有任何牵扯。这首曲子最特别的是它以柔和的方式结尾,柔和到鸦雀无声,无声地静止在逝去的永恒里。虽然第四号交响曲也是以柔和结尾,但是四号一直等到十多年后才得以首演,如此温和宁静的结尾方式,当乐团的声音完全结束,音乐氛围仍持续在空气中漫延的形态,是由八号首先呈现给俄国大众,接着二号大协和十五号交响曲,也是如此结尾,凝视着宇宙空洞,没有慰藉,只有静止、柔和、迷茫和虚幻。
这让老肖再次惹上了麻烦,二战才刚刚结束,身为被指定代表人民,代表当局的作曲家,老肖不应该把曲子写成抗战胜利,庆祝党组织伟大万万岁的音乐吗?
八号交响曲的庞大来自一粒豌豆般那么一点点微小的动机,延伸出整首超过1小时的作品,就像布鲁克纳八号,拉克曼尼诺夫一号,西贝柳 斯二号,贝九第4乐章,两三个音符而已,造就了整首宏伟的曲子。音乐一开始由大提和低音大提的3个音符( Do – 降Si – Do)为动机,音符走向是 下 -上。然后改变走向成 上-下,有时候在动机前面加一个音再改变走向或变调。这样加点微小的佐料再变换,再变换,如此的千变万化丰富整首交响曲。
第一乐章长达25分钟左右,一个沉重又庞大的怪物,和五号第一乐章的结构非常类似,同样是奏鸣曲式和单主题发展(Monothematic)。只要专注音乐一开始的第一分钟,小提琴如何把玩3个音符的动机,如何变化,接下来就会发现整个乐章玩的都是反复的同一套,每一个段落的粗犷和残暴、火山似地爆发,再沉落到初始的黑暗,到凄凉,到无声无息。
第二乐章是谐谑曲,仍引用第一乐章最开头的“三音符动机 ”,在动机后面再加两个音,把原来下 – 上 的音符走向演变成 下 – 上 – 上 – 上,一直地反复,中间加入一些赋格和变奏的技巧,达到完美的谐谑效果,天才老肖!
最后3个乐章(三、四、五乐章)是连贯的,3个乐章加起来和第一乐章的长度差不多,达到整首交响曲结构的平衡(长 – 短 – 长 ),第一乐章“长”,第二乐章“短”,第三、四、五乐章“长”。老肖所有15首交响曲没有任何一首的“结构”是重复的,他在这方面的用心展现出天才的作曲技巧。
第三乐章是托卡塔(Toccata),音乐内涵尽是恶毒和残酷的毁灭,音乐性和曲式性同时伸展,到达托卡塔的最高水平。动机依然来自交响曲最开头的3个音符,只是改变了方向,原来是 下 – 上,调换成 上 – 下 ,然后在中间多加一个音,演变成 上 – 上 – 下 ,加快了节奏,仅此而已。不得不提的是当中定音鼓独奏的动机变奏,有火车碾过的气势,把狠劲推至火山爆发的最顶点。这亦是打击乐手毕生所渴望的演奏片段。乐章的结尾以核弹毁灭性的轰炸,结束地上一切生灵,进入下一个乐章。
进入第四乐章之前的景象是世界末日的绝望,死亡如同一大片乌云把整个城市笼罩,吞噬,幸存的人在寸草不生的残骸上攀爬。 第四乐章的曲式是奥斯蒂纳托 (Ostinato)“反复固定形式的低音”。在这里反复的固定形式不单单在低音部而已,也攀升到高音部,在高音部与低音部之间上下来回翻滚。它的主题来自上个乐章托卡塔高潮的结尾,老肖以他神乎其技的作曲技巧和灵感,写出音乐史上第一次出现的 “毁灭性” 奥斯蒂纳托,终结的呐吼、生灵涂炭的麻木、世界不再有任何意义,音乐一幕又一幕的凄凉画面之后,生命走向唯独凄凉。无法置信的悲惨,却又扣人心弦,长达12分钟、低音主题反复了12次,这种注入大脑又挥之不去的震撼,可以崩裂你的意志。
第五乐章的主题再次来自 “三音符动机”,再次改变了音符走向再变换速度,就这么简单单纯而已。奏鸣曲回旋曲式(Sonata Rondo),结尾爆破摧毁的旋律来自第一乐章结尾最高潮的主题变奏,对整首交响曲做出最“正确”的终结,即是内心对生命的衰竭耗尽,平静耗尽,没有不满,一种苦乐夹杂的意念,进入惆怅的尽头,超越了一切。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杨松斯 / 匹斯堡交响乐团
Jansons / 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


杨松斯曾经担任匹斯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很长一段时间,可是在那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很高度的重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唱片市场受到经济低靡的影响,没有像他在之前的奥斯陆与之后的阿姆斯特丹和巴伐利亚得到广泛的宣传。而匹斯堡交响乐团在某方面很类似克利夫兰乐团,名气不大,可一旦有一个好指挥领军,乐团的水平可以发挥到超乎想象的高,笔者亲自见过马泽尔指挥匹斯堡交响乐团的现场,乐团发挥出了世界级的水准,可是却没什么大红大紫的录音,但细听之下却不得不由内心感发赞叹。EMI 为杨松斯与匹斯堡录制肖八,并在后来将其列入杨松斯整套老肖交响曲专辑里面,水平绝对毋庸置疑,不输他与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与巴伐利亚广播!
列维 / 亚特兰大交响乐团
Levi / Atlanta Symphony Orchestra


在推荐这张唱片之前,笔者做过一点挣扎,因为这张老录音现在应该很难找到,不希望让人有想要又得不到痛苦,可是一番思量之后还是决定把它推荐出去,因为它的录音实在是太好了,追求发烧的乐迷终究还是可以在网上付费听得到,以及欧美网站上买得到。凭良心说,列维好的录音不多,但这里他处理第三乐章的手法实在很棒,对肖八的领悟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Telarc唱片公司的录音也好到无话可说,发烧友要是能够找到这张唱片,纵然再贵一点也不要犹豫。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普列文 / 伦敦交响乐团
Previn / London Symphony


普列文一共录了两次肖八,两次都是和伦敦交响乐团,第一次是早期的录音由EMI 发行,第二次在后期由DG发行。第一次比较有魄力、粗犷和新鲜感,每一个乐句都是信手拈来,音乐的收放、起落非常紧凑、自然又过瘾,录音非常好,低音厚度够又清澈,木管和铜管齐奏的时候音色清晰鲜明!第二次录的DG版速度比较,少了点紧凑,音色可以。
斯拉特金 / 圣路易斯交响乐团
Slatkin / St. Louis Symphony Orchestra


斯拉特金早期担任圣路易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时候有很多精彩的录音,那个时期的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也有很强的行政团队,一度达到全美票房销售第二高的乐团(第一是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艺术、行政的超高水平阵容,是圣路易斯交响乐团最黄金的时期。那时候的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在斯特拉金执棒下,音色的厚度,凝聚力,冲刺感乍听之下很像俄罗斯的乐团,在紧凑的时候会把你的灵魂提升到空中,漂浮在白云中穿梭。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穆拉文斯基 / 列宁格勒爱乐
Mravinsky / Leningrad Philharmonic


穆拉文斯基有非常非常多版本的老肖和老柴,有一些非常好,好到没话说,属于天碟级别。有一些演得好,录音差,差到没办法听下去,现场观众咳嗽的声比乐团还大声,明显的风衣版,而且这类的录音还不少。还有一些甚至是演得差,录的差,是的!穆拉文斯基也有演得差的时候。穆拉文斯基和老肖在列宁格勒音乐院作曲系曾经是同学,后来穆拉文斯基转到指挥专业,两个人的私交一直非常好,穆拉文斯基曾经为老肖首演很多作品,二人在音乐诠释上有最亲近与直接的沟通,可说是非常理解老肖的指挥家。穆拉文斯基指挥肖八有很多不同年份的现场版,最早的是1942年。这张1982年的是肖八最好的版本,激烈与紧张的气氛无人能比,有很多段落让人惊叹乐团是如何能够演出这种腾云驾雾的冲刺感,一个多小时的演奏绝无冷场!飞利浦在后期处理的时候把速度加快,导致原来的C小调变成了升C小调,但是效果竟然不错,更刺激,声音也更加明亮!听过几家小唱片公司出的原速版,现在也还能找得到,可是音色没有这张飞利浦的好。
海丁克 / 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乐团
Haitink / Amsterdam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海丁克这张唱片的处理属理性和感性并重,他对肖八有深思谋略的处理,使得老肖的前进动力在非常恰当的速度下游走,而且力度永远是足够的。第三乐章长号不间断的琶音,难度如此高的演奏,魄力有增无减,无法相信是怎么做到的,长号手的肺活量与嘴型的技巧,惊为天人!第一次听的时候,令人震撼到无法呼吸!整首交响曲的结构平衡得非常好,同时激发出乐团超乎极限的水平,以及独特的惊险气氛。在结尾的地方,弦乐奏出一种叹息与解放的感觉,有如噩梦初醒,但那只是假象,噩梦很快再次笼罩,当音乐结束的时候,会对整首交响曲的经历有美好的满足感。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五) 第八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罗斯特罗波维奇 / 国家交响乐团
Rostropovich /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这张是老罗带领华盛顿DC交响乐团回到俄罗斯演出的现场。老罗的指挥不像他演奏大提琴那么稳定,有非常好的时候,也有非常一般的时候。这张录音是他最佳状态的演出,老罗把帝国主义政治中心的地方乐团带到俄罗斯演出,很有噱头,很有广告渲染,同时也必须要具备很有实力的功力,才不会被俄罗斯当地的超级乐团给比下去。整张录音听起来,老罗和乐团都准备得很充裕,排练的时候雕塑得很细腻到位,特别是第三乐章,虽然比一般速度稍微慢,可是它有机械性精准和稳定的特色,到后来气势渐渐地庞大,犹如火车在冰雪风暴中铆足全力向前碾进,乐团音色的厚度并不是很足够,可是弦乐的魄力让人的呼吸不断加速逼近,直到进入毁灭性的轰炸粉碎,在情绪的处理上非常有说服力。在老罗整套的老肖交响曲中,这张是最成功,最具独特性,录音也非常得好,可以列入发烧收藏碟。尽量不要买整套交响曲的盒装版,声音会比单张差很多,买单张的。
浏览 1,009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