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

原作者: 晓风

简介:五十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之间泾渭分明。但大陆解放后大量移民 ...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五十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之间泾渭分明。但大陆解放后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分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使得五十年代此地真正流行的音乐是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这些粤曲将原本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表演场所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低廉。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家传户晓 我们三十年的主题曲》唱片封面
六十年代到了香港粤语电影流行的时期,但是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立成为艺人发展的事业,而且一般香港粤语片中粤剧式的唱腔亦不太受年轻族群的喜欢,被认为是陈旧和市井的老土玩意儿。当时的大部分年轻人依旧偏好于英文歌曲和国语歌曲。香港的娱乐场所如酒廊、夜总会被英文歌曲及国语歌曲所主导,其原因是演唱这类高级娱乐场所的顾客以上流社会的洋人为主,只有少数华人具备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来负担这类高级消费。而顾嘉辉等人崛起的年代就是七十年代,也就是粤语流行歌曲的分水岭。
1974年,仙杜拉被邀请主唱《啼笑姻缘》主题曲,而当时她是一位从未演唱过粤语歌曲的英文歌手。此曲由顾嘉辉作曲和叶绍德填词,在优美的旋律配合文雅的歌词加上电视剧促成的流行风潮加持下,一度成为当时的热门音乐。港产电视剧在七十年代开始的流行,为新派粤语流行歌曲的繁荣注入强大动力。顾嘉辉、黄霑、许冠杰等人的作品在香港引领潮流,反应空前理想而大受群众欢迎,带动了香港当代粤语流行曲的发展。其他歌手纷纷改变唱国语歌及外语歌的路线,其中最有名的,有温拿乐队、徐小凤、罗文、甄妮、林子祥、关正杰、叶丽仪等。社会的气氛逐渐改变,人们开始不再认为唱英文歌和国语歌才是高格调的表现。这时期美国流行音乐权威杂志《公告牌》上甚至出现“Cantopop”这个英文专用名称,用于指代粤语流行歌曲。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金光灿烂徐小凤87演唱会》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甄妮《至爱2000精选》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林子祥《38年音乐习作》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梅艳芳《追忆似水芳华》唱片
顾嘉辉在作曲作词及编曲上有着极高的天赋,生前创作了千余首歌曲,他的创作风格,融汇中西音乐元素,内容折射香港人民的人文生活,曲调优美、流畅,调式大气、简洁,富隽永、回环之美,接地气且韵味独到,成为早期粤语流行乐坛的标杆,为香港乐坛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早期顾嘉辉不断尝试创作手法,以求在商业性和形式突破上寻求平衡。在《啼笑因缘》之前,无线已经为《星河》及《烟雨濛濛》两部剧集推出了主题曲,但要论流行度,只有《啼笑因缘》达到了街知巷闻的高度。这三首歌的作曲人都是顾嘉辉,其曲风各不同,《星河》带有民国国语歌的感觉,音乐听感上比较传统;《烟雨濛濛》则相对西化,但是因为过于现代也未引发流行;到了《啼笑因缘》,整体上听起来已经有明显的中国风——其实顾嘉辉用了西式编曲,只是用了中式乐器来演奏,他在乐曲中悄悄加入了些西化元素,但整体听来是中式小调,因而获得电视观众的广泛肯定。
以往人们对粤语歌的误解,来自于粤语中有太多俚语,也不如普通话庄重,被视为“不够雅”。尤其是早期粤语歌多为俚俗小调,远不及普通话歌大气,也不如英文歌时髦,更是让香港社会有了这样的固有观念。但人们忽视了粤语和古汉语的密切联系,也忽视了粤语自身的优势。雅俗之别,关键在于词曲作者。当年《啼笑因缘》之所以让人一改对粤语歌的固有印象,除开歌词意境文雅高洁,作曲者顾嘉辉也功不可没。顾嘉辉在这首歌中做了极其精心的铺排,歌曲看似颇具古风,实际上骨子里是原汁原味的欧美流行曲编曲模式,但又以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和月琴作为主奏乐器进行搭配。这样的洋为中用,让香港老百姓耳目一新,很快接受了这种创作风格。七八十年代是港乐史上最为特殊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港乐虽然也有不少外购版权的舶来品,但原创为主流;词曲作者在题材上尝试更为广泛,音乐创作与影视剧的崛起同步,诞生无数经典配乐,也因为影视与歌曲合成的氛围感,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重要的是,那是一个唱片业十分繁荣而且生机勃勃的时代,投资者不但肯投资,而且因为前景看好,敢于追加投资。多方面的利好,促成了香港流行音乐的辉煌。
顾嘉辉、黄霑、卢国沾、许冠杰、郑国江等优秀的音乐人,并未辜负这个时代,他们博采众家之长,一方面在传统诗词和乐曲中汲取养分,一方面在地域性的粤曲中吸收精华,此外还大量使用西方电子乐元素,成功塑造了一个既具深度又有足够传播性的港乐风范。顾嘉辉因为留洋背景,本人相当洋派,但他的创作却充满了民族风格。然而他和后来的所谓“中国风”并不相同,不是简单地使用二胡、琵琶、箫管等民族乐器,或用一些民乐元素,就算是民族风了。他的创作更多地基于中国人的感情,配上黄霑充满才情的歌词,可以说顾嘉辉的“民族风”体现的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内在的风骨。顾嘉辉还为粤语流行曲建立了一套创作范式,这套范式的核心就是“先曲后词”的传统。相比只有四个声调的普通话,有九个声调的粤语如果采用以往常用的“先词后曲”方式,那么因为迁就旋律而改变字音的情况就会更多,音乐的流畅度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先曲后词”成为固定模式是顾嘉辉对粤语流行歌曲的最大贡献,就是在这一模式下,他为填词人们提供了一首首充满想象空间的曲子。
顾嘉辉不仅拥有学院派扎实的训练,在时代背景方面他也赶上了好时机。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成立,综艺和电视剧需要用到大量配乐,顾嘉辉受邀加入了TVB。于是TVB开始拍摄大量电视剧,这些电视剧的成功,又助推了主题曲和插曲的街知巷闻。七八十年代是顾嘉辉创作巅峰期,他写下了多首传唱至今的代表作——《啼笑因缘》《田园春梦》《狂潮》《心有千千结》《近代豪侠传》《陆小凤》《家变》《奋斗》《倚天屠龙记》《亲情》《狮子山下》《网中人》《京华春梦》《轮流转》《上海滩》《俩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今晚夜》《忘尽心中情》等,以及红极大江南北的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多首主题曲,包括《铁血丹心》《一生有意义》以及《世间始终你好》等。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顾嘉辉的创作风格不仅是中西结合,而且也是典型的“香港制造”。他融合了中西音乐风格,既有中国传统的一面,又通过海外学习的经历,借鉴了西洋曲风和乐器,同时受传统粤曲影响极深。在他身处的时代,香港恰恰能为他提供这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土壤。就像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旋律的地方性是香港人文化身份的港味,区别于上海时代曲的江南风格,又不是纯粹岭南广府南音的悲情调式,而是五音为主的七声性,夹杂着欧美和东洋曲风。这些在西洋乐器的伴奏中得到加强,有乐队演奏技术和音色对歌唱的共时性加持,挣脱了传统音乐的粗粝,蜕变出一种属于城市节奏的声音。”在著名的《沧海一声笑》的编曲中,顾嘉辉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古筝和大鼓,也用了西洋电子乐器,当然,还少不了契合原著的箫笛合作。也正是这样的混搭,让歌词“浮沉随浪,只记今朝”和“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中流露的洒脱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相比近年来流行乐坛大量充满堆砌、看似优雅实则做作的“国风”流行歌曲,顾嘉辉身处的时代,有太多真真正正的古风,他的“射雕三部曲”便是典型例子。TVB的射雕三部曲,12首歌曲全部出自顾嘉辉之手,歌曲旋律一响起,相信许多中国人便会自动脑补黄日华饰演的郭靖在月下弯弓射箭的经典画面。又如罗文的《小李飞刀》,顾嘉辉的作曲和编曲悠扬中带洒脱,哀而不伤,让“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这种契合原著也契合电视剧情境的歌词也一并熠熠生辉。《上海滩》剧集同名主题歌曲婉转动听,有强烈的高低起伏,叶丽仪浑厚奔放的嗓音唱出了上海滩纷纷扰攘的争斗和刻骨柔情。我们从这首歌里可以听到家国、故园等声音,也可以在歌曲中品尝到特有的人生百味。黄霑在歌词里以海浪、潮水来隐喻人生际遇的挫折与高峰,这位从来没到过上海的词人,却以一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把大上海的风云变幻刻画得如在眼前。顾嘉辉创作的曲调开扬大气,荡气回肠又高潮迭起,令这首歌曲深植人心,成为华语歌坛的经典作品。而对港人影响最大的《狮子山下》,虽然黄霑曾说这首歌是首行货,绝非用心佳作,但是当初的系列剧《狮子山下》讲述七十年代香港的底层生活,铁皮棚和公屋里的点点滴滴,触动了香港人内心柔软的部分,才有“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才有“不朽香江名句”的期待,这也正是顾嘉辉那一代音乐人的情怀所系。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射雕英雄传》罗文 甄妮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_视听前线■ 《小李飞刀》罗文
顾嘉辉的作品历久弥新,多年来陪伴香港人成长,丰富了全球华人的音乐生活。他的精神鼓舞着后辈的音乐从业者,他笔下触动人心的不朽作品,是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的珠玉之作。
Series Navigation<< 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收藏顾氏经典,品味时代佳作追忆香港流行音乐大师顾嘉辉 | 从影视圈走出来的音乐大师 >>
浏览 562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