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 | 流光溢彩的美国大都会
原作者: 晓风
简介:■ 自由女神像 Photo by Daryan Shamkhali on Unsplash ■ 纽约夜景 Photo by Nirmal Rajendharkumar on Unsplash “大苹果”纽约,是不少赴美旅游的中国人的首选之地,原因无他,纽约拥有众多脍炙人口的景点:著名 ...
“大苹果”纽约,是不少赴美旅游的中国人的首选之地,原因无他,纽约拥有众多脍炙人口的景点: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在“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遗址归零地、被视为美国金融帝国象征的华尔街、有“纽约绿洲”之称的中央公园、能够俯瞰曼哈顿四分之一区域的帝国大厦、纽约中央火车站、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
对于纽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纽约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纽约专辑》(编号:SONY SK 57961)当中,音乐家们用音乐旋律,向我们描绘出这个流光溢彩的美国大都会。《纽约专辑》收录了史蒂芬·艾尔伯特的大提琴协奏曲,和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以及埃内斯特·布洛赫为大提琴和管弦乐团而作的《希伯来狂想曲》,大卫·津曼指挥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担任协奏。专辑的几位主角都与纽约有着深湛的渊源:巴托克在此写下中提琴协奏曲;布洛赫的《希伯来狂想曲》在此首演;艾尔伯特和大卫・津曼出生于此,而马友友在此度过成长的岁月。马友友以极鲜明的手法完成了艾尔伯特的大提琴协奏曲首度录音,这位1951年生于纽约的当代作曲家,曾以交响曲“RIVERRUN”荣获普利兹奖。而且,马友友还罕见演奏了中提琴协奏曲,这首巴托克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在还来不及完成全曲写作前,作曲家就因病去逝了,后来才由匈牙利裔藉作曲家兼中提琴家完成此作。《希伯来狂想曲》是众多以犹太人为主题所作最知名的乐曲,录音版本众多。马友友让整张专辑洋溢着纽约曼顿哈顿现代流行的气氛,大提琴也不像演奏巴赫音乐般的严肃,使得这些乐曲听来格外生动。马友友曾为 9 任美国总统就任典礼演出,不知不觉他已经见证了白宫半个多世纪的权力流转和政事更迁。那些正值壮年的美国政治家们雄心勃勃,就职典礼只是一场急促又澎湃的过渡:他们等待着之后叱咤政坛的主宰力量;而这个华裔音乐家总是能用他悠扬的大提琴声将之后的锋芒毕露流转稀释一些,或者说,让世俗权斗离人们远一点。他始终呈现出一种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以及对人类世界的包容感。有人说马友友身上兼具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国人的谦逊,以及美国人的奔放;他可以演奏任何音乐,从肖邦到格拉斯,从博切里尼到皮亚佐拉。作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纽带,马友友描绘的美国纽约,对于我们是一种很奇妙的人文景致。我们在他的音乐里找到了无关任何种族性别的共感:爱的包容,以及自由的渴望。
浏览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