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声道到八声道,都是好声:Rotel C8+ 多空间 Hi-Fi 放大器
原作者: 家祺
摄影: 小路
简介:作为Rotel在定制音频领域的尝试,我认为C8+和C8开了个好头。多接口和桥接模式带来不同的用法,可以用于影院或双声道Hi-Fi。中性平淡的声音且推力十足,能充分发挥音箱性能,十分百搭。
产品代理:若泰贸易
产品零售价:¥ 23,000 元 / 台
家居对影音设备和环境的需求多种多样,比如在书房搭建桌面系统听耳机,在客厅组建多声道玩游戏,或者在定制影院里看电影,各大厂商都推出了对应的影音产品去满足这些需求。有60多年音响经验的Rotel,推出过两声道的CD播放器、前级、后级放大器,影碟播放机、环绕声处理器等,产品范围很广。且Rotel的产品都是以相对低的售价便能获得优秀的声音表现,性价比很高,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Rotel在家庭影院方面口碑很好,推出多款畅销影院合并机和前后级,最近他们也开始进入定制影院的领域,推出了C8和C8+多空间Hi-Fi放大器,进一步扩展其用户群体。
Rotel能够保持口碑和产品质量的秘诀,就是他们一贯坚持的“平衡设计理念”。这里的平衡,指的是物理工程、电子工程与机械工程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元件精选、电路布局及严格的评估,并实际反映在产品的声音表现上面。因此,Rotel的音响产品能够一直做到优秀的性能、标准的调音、合理的价格,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试用过之前的A系列、Diamond系列等入门级产品后,我更被Rotel对性能和价格方面的把控能力所折服。所以这次的2万元级别的新款功放,我也同样充满信心。不过这次的产品,用法上和Rotel之前的传统Hi-Fi或影院功放有一点点不同。


> 多声道、多空间
C8+和C8是多声道合并机,采用AB类放大,模拟方面两台机器的接口相同,配置了一对RCA输出,4对RCA模拟输入和8个功率输出。区别在于C8+还配置了解码模块,采用4枚24bit/192kHz规格的解码芯片提供双声道24bit/192kHz解码,配置了2个光纤、2个同轴输入。同时C8+功率也更大,提供150W/4Ω输出,而C8则提供70 W/4Ω输出。C8+和C8使用Rotel专门定制的大尺寸环形变压器来为32个功率管供电(C8为16个),为音箱提供充足功率,带来优质低频表现。C8+配置了1组12V Trigger、1个RS232和1个网线接口,能够连接各种不同的中央控制设备。
我试用的机器是C8+,机身背后的8个喇叭接口被分为4组,命名为Zone1到Zone4。“Zone”就是区域,用户除了将C8+作为一款多声道功放给影院使用,也可用来推动多组双/单声道音箱。设置面板中用户可以为每一个Zone重新命名方便识别。前面板左侧有4个按键分别对应这4个区域,需要频繁更改的声音设置都从这里进入,可以为每一组Zone音箱分配模拟或数字讯源,独立调整每组Zone的音量。用户也可以为每一组Zone进行单独的高音、低音增益设置,切换单双声道。如果机器连接了不同型号的音箱,那么独立的调音选项能确保它们的声音都适合用户的口味。而不需要频繁变动的连接方面设置则集成在右侧Menu按键进入的设置菜单中,减少操作量。
> 用法多,不复杂
在背面的音箱接口上方有两个桥接拨钮,可以将Zone1和Zone2、Zone3和Zone4桥接到一起,此时C8+就成为了四声道(四组都桥接)或六声道(桥接两组)功放,桥接后C8+提供翻倍的每声道300 W/4Ω输出,C8则为140W/4Ω。虽然音箱接法有很多种,但操作直观,设置起来很快捷。音箱接口需要连接裸线,在每个接口上都有注明桥接和非桥接状态下正负极的位置,很好识别。
> 安静、简易
C8+和C8有着同样紧凑的机身尺寸(430×97×414mm),方便“挤”进各式机架、内嵌空间之中,而机器内部也做好了屏蔽和散热措施,控制机器噪声、噪音水平。背部两端各有一个散热风扇,来应对放大器高负载时的散热需要。我使用C8+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机器发热情况良好,播放2小时后机身仅为微热,风扇声音很小,几乎不可闻。另外,C8+和C8都配备了专用尺寸的机架耳,方便固定在机架上。
> 桥接电源利用率更高
C8+的声音是朴实、平淡的,搭配清淡的PIEGA Classic 5.0落地箱,不是刺激的声音,突出了细腻,柔情和刚强兼具,Classic 5.0的低频发挥得很好,又不失通透与清晰。C8+桥接后功率提升,电源利用率提升,很适用于Classic 5.0,带来了更深的低频,更宽松的声音,效果很好。双声道Hi-Fi和影院在声音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但C8+可以同时应用于两种场合,那么调音则要慎重。平淡一点的调音是明智的,这样就将声音的特性都交给音箱,让C8+担当一个低调而稳重的“工具人”,发挥出音箱本色便已足够。C8+的调音功能我也很喜欢,它能有效地调整系统的音色,又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爆音、声音变薄等。我听卡拉扬的《行星组曲:火星》片段,气势很好,低频表现佳,声场宽阔,结像凝聚,但光泽度还不够理想。然后我在设置中增加了一点高音,让声音有效地提亮,而声音就仅仅是提亮,做到了我想要的变化,系统原本的风格没有变动,依然是我喜欢的Classic 5.0的声音,是理想的调音效果。
> 一切都恰到好处
讯源我搭配了欧博RCDD7 CD机和声韵牵牛星1.1数播一体机,也尝试了用RCDD7同轴输出到C8+。C8+内置解码声音密度高、锐度不错,清晰、通透,完全有作为主力解码使用的资质。播放《春之祭:献祭之舞》复杂乐器很有秩序,气势还原,也有不错的充实感。低频沉稳结实,动态表现优秀,而声场则和试音室嵌合的很好,多乐器交响的定位准确,三频均衡,泛音也恰当。《四季:冬》结像收紧,定位鲜明尤其突出,泛音和高低频延伸恰到好处,三频衔接很好,还原出完整的大小提琴结像。听人声作品,人声位置有一定的距离,创造出一个大而立体的舞台,人声与配乐分离得很好,同样结像有相当的距离,有层次感。C8+搭配PIEGA Classic 5.0落地音箱音色漂亮、准确、饱满扎实,各种类型音乐都能掌握。
> 影院Hi-Fi兼顾
C8+在音箱连接上有很多选择,听音乐看电影都能兼顾。搭配Classic 5.0时,我将Zone1和Zone2设为桥接模式使用,然后我再加入了3只Ken Kreisel的A300,接到Zone3和Zone4的端子上(非桥接),组成5声道组合。接着再通过RCA连接到OPPO UDP-203,在UDP-203上连接KEF KC62低音炮并设置好低音分频点,这样一套多声道组合就组好了,既能享受震撼多声道音效,又能完全保留我听音乐时接Classic 5.0的接法。A300音色和Classic 5.0有所区别,我在设置里进行了一些高低音的调整让它们表现更统一。当然,选择像PIEGA Classic 3.0书架箱这样同系列的产品会有最好的和谐度。如果C8+连接到AV前级上,很多AV前级内置了声学修正功能,能够让整套系统配合更融洽。Classic 5.0和KC62意外的合拍,好莱坞大片发挥出它浑厚的一面,各种不同音效、声响、对白、配乐层次鲜明,定位与投影大屏正吻合,沉浸感满分。
> 总结
作为Rotel在定制音频领域的尝试,我认为C8+和C8开了个好头。多接口和桥接模式带来不同的用法,可以用于影院或双声道Hi-Fi。中性平淡的声音且推力十足,能充分发挥音箱性能,十分百搭。紧凑的机身设计适用于不同空间,黑色低调的外观即使摆在台面也十分得体。而C8+的声音是最大优势:它不仅用法多样,而且不同用法之下都有非常优异的表现。干净、清晰、通透、扎实的声音,能胜任任何类型音频的播放。即使是没有多用途需求的用户,单单只将它作为一台双声道,或者影院功放来使用,C8+都是一款性价比十足的优质产品。
浏览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