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视听观点 留言精选与话题延伸 | 在发烧这件事上,我们的脑袋有时不太靠谱?

简介:聊聊听觉系统、煲机与主观听音标准 →点击阅读原文 ← ■ hand: “曲有误,周郎顾”。音响器材里最贵重的一件是什么?不是音源功放音箱线材,也不是听音环境,是耳朵!而且每个人的听力曲线跟指纹一样千差万别 ...

聊聊听觉系统、煲机与主观听音标准
[精选留言]
 
hand:
“曲有误,周郎顾”。音响器材里最贵重的一件是什么?不是音源功放音箱线材,也不是听音环境,是耳朵!而且每个人的听力曲线跟指纹一样千差万别,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当对同样一套器材,别人跟你有不同的听音意见时,千万不要争执,那是正常的。对音乐的感知是综合的,听力是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全部,还有个人音乐素养、人生阅历、学识水平、身体健康状态等等。所以什么是最好的音响器材?适合你的才是,而不是越贵越好!
Corleone:
是会变的,我这几年就由最初小音箱的小而美主要在中音的听音风格,变化成侧重三频均衡的大音箱,听的内容也由人声为主,弦乐为主,变化为古典大类中的交响和弦乐为主,人声为辅了。我心里对好声音的理解也更侧重于声音密度和通透感。
雨后初晴:
文章分析人的听觉会自我调节有道理。我觉得人们对声音的审美还是时间的函数,应该是在动态变化的。比如我自己年轻时对古装京剧很难接受,而年纪大了之后却很喜欢京腔京韵。另外,发烧友都会有这样的经验,音响开机后的声音,与其工作一小时后的声音比显然很不一样,因此才会有热机一说。尤其是玩胆机,差别特别大,假如请朋友来听乐,最好提前接电开机。
懒猫:
我个人的经验是:一、作为发烧友(兼音乐和音响),有一套好的单端胆机系统和一套好的石机系统,那才能满足。
二、多听高端系统和现场音乐会,会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标准。
peter:
同感!小音箱系统只有耳朵听音,大音箱系统除了耳朵听,还有身体在感受声音全频能量振动(低频更明显)的体感,音乐的感染力明显提升。
邓汉波:
又是一个标题党和自嗨者。
首先,既然讲标准都没有罗列出n个公认的听感标准“计量”方式。其次,如果讲主观,那来个人群统计学吧。
[ 道法自然:难道主观的意识形态、审美情趣也能够量化?数学不能概括一切。]
[话题延伸]
 
在发烧这件事上,我们的脑袋有时不太靠谱?
本文作者一共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听觉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包括声音大小与频率上的调节;二是“煲机也是在煲耳朵”;三是“我们的听音观,可能是器材和听觉系统互相磨合的结果”。其观点也得到多数留言者的认同,也因为缺乏数据而被某朋友质疑,称之为“标题党和自嗨者”,当然也有朋友跳出来维护作者(具体请查阅以上留言)。
关于音响发烧的一些现象,有前辈提到“发烧心理学”,其实作者所写的就和发烧心理有些关系。何谓发烧心理?在此笔者试着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也许不少发烧友已有所闻,某人请数位朋友听音响,暗地里音源用的是CD随身听,但明面是一台高档的CD机,结果赞誉声一片,当告知实情之后,方才赞誉声一片的朋友们便开始挑刺了;第二个例子,某展会上,商家暗地里用数码播放器播放音乐,但明面摆着一台正在运行着的黑胶唱机,结果不少观展的朋友误认为黑胶唱机在播放音乐,且认为很有模拟味;还有一个例子,有朋友搞线材盲听对比,在活动的某个对比环节,故意不更换线材,“对比”之后不少朋友表示听出了区别。
以上现象,也许是我们的脑袋得到某种暗示,进行脑补而导致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有可能我们在调整系统的时候,做了一些无用功,但脑袋却认为有成效。简而言之,有时候我们的脑袋不太靠谱,您觉得呢?
浏览 52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