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欧洲最美小镇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品赏
原作者: 赵建人
简介:徜徉于广袤的欧罗巴大地,走着走着,忽然之间,竟然邂逅了哈尔施塔特(Hallstatt)。早春中的小镇,鲜花簇簇,迎风初开,宛如一位清纯少女,在清澈沧浪的哈尔施塔特湖边娟娟静立。
徜徉于广袤的欧罗巴大地,走着走着,忽然之间,竟然邂逅了哈尔施塔特(Hallstatt)。早春中的小镇,鲜花簇簇,迎风初开,宛如一位清纯少女,在清澈沧浪的哈尔施塔特湖边娟娟静立。她如此清新脱俗,隽秀懿美,立刻在我心中激扬起一阵惊喜。面对这一片青山绿水,和畅惠风,澹澹碧湖,粼粼碎波,湖面上连一艘游船也没有,一派空寂淡泊宁静。我很自然放缓了脚步,尽量使一颗心平静如常,让自己可以尽情地呼吸这清寒洁净、且隐含着一丝丝轻甜的山野之间格外新鲜的空气,让自己可以尽情地慢慢享受这一段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耳边很自然的回响起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中许多清灵纯美的旋律。
莫扎特很喜欢单簧管这种乐器。这位旷世天才四岁就开始作曲,尽管一生短暂,漂泊辛苦,却创作了六百多部作品,几乎囊括当时所有的器乐种类和音乐体裁。一次巡演中,他忽然发现单簧管的音色极富美感,一直想谱写以此作为独奏乐器的作品。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结识了单簧管演奏高手安东·施塔德勒,两人成了好朋友。他们间的交往和友谊,使莫扎特知晓了与此相关的丰富知识与演奏技巧。老莫一共写了三首以单簧管为独奏乐器的乐曲,献给好友施塔德勒。其中《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他众多管乐协奏曲中写作最为成功最经典最受人欢迎的一部乐曲,也是他毕生中最后全部完成的作品(他的“天鹅之歌”《安魂曲》并未全部写完)。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和《走出非洲》的配乐,都成功采用了其中片段,让影片锦上添花。世界古典音乐舞台上,这部杰作长演不衰,录成的唱片也不少。
哈尔施塔特,其实只是奥地利共和国的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小小村落,海拔高度仅511米。2005年12月的时候,有923名居民,可不知道现在,生活在这儿的人口,是多了还是少了?在她的名称当中,“hall” 很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中的“盐”。因此,小镇多半得名于附近的盐矿。历史上,此地就因产盐而致富。1997年,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在没有兴趣钻到黑洞洞的盐矿里去参观,却看见镇上有几家小店,专门出售用矿盐做成的艺术品。踱步进去看看,琳琅满目的,竟然都是一件件制作精良,构思奇特之物。我兴趣盎然欣赏了许久。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小镇坐拥湖光山色,有高耸着的、优雅的教堂;有年代悠久、古色古香的旅店餐馆,还有典雅精致、各具风韵的村舍;有夺人眼球、让人爱不释手的旅游工艺品小店;还有宽敞舒适的露天咖啡座和啤酒吧……因为她的景色得天独厚,人们都惊艳于她那无与伦比的温熙高洁和秀丽韵致,渐渐的,这里成了非常受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有近80万游客来参观游览。资料显示:哈尔施塔特小镇气候温和,环境幽雅,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春天,她春湖水暖,岸边红花簇簇,绿草茵茵,无疑,这是小镇一年中最美的时光;夏季,险峻峡谷中的哈尔施塔特湖,就像一条宽阔的绿色绸带,飘荡在阿尔卑斯群山苍翠博大的怀抱里。湖水清澈见底,两岸高峻的青山以及教堂高塔的倒影映在湖中,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到了10月中旬以后,这里到处是漫山遍野的红树黄叶,看万山红遍,秋色如画,秋风沁凉,秋景如梦;严冬来临时,阿尔卑斯巍巍雪峰一片银装素裹,皑皑的白雪,映衬着晶莹澄澈的哈尔施塔特湖水,静影沉璧,一片冰心,煞是好看。既如此,我真应该春夏秋冬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来这儿旅游一次!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有三个乐章。它的第一和第三乐章都是快板,第一乐章用的是奏鸣曲式,而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这一首一尾两个乐章都以欢快跳跃的旋律和节奏见长,再加上色彩缤纷、艳如彩虹的华彩乐句擅于炫技,音乐宛如春天山间蹦跳激溅流淌而下的清亮泉水,一直跳宕在你的心间。可是,这首乐曲最绚丽醉人的部分还是它的第二乐章:柔板。一个美如天籁的旋律由独奏单簧管悠悠缓缓地吹出,它的气息竟是如此的娴雅高贵,蕙心纨质,清辉流映;它的音色宛如一匹纯天蓝色的天鹅绒,温洁顺滑,超凡脱俗,灵隽遐致,一下子就钻入你的心灵深处,引起你的共鸣,使你感动起来。一遍一遍,这段单簧管独奏而出的旋律,加上了一些装饰变奏成分,它犹如翠绿色的柔柔柳枝,在你面前不断地萌芽、长叶、成长、飘拂,直到你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为止。
哈尔斯特湖波平如镜,朴雅清幽。潋滟碧波早已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伊甸园。高山峡谷之中,皑皑白雪终年覆盖的阿尔卑斯山群峰之下,这座在险峻的山坡和宝石般翠绿的湖泊之间矗立的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的木屋。木屋大多临湖而建,一排排,一幢幢,一直延伸到山坡上。这些木屋和我们中国的江南民居有些相似,但墙壁、屋顶、窗户、阳台等都采用大块木料,结构朴实精巧;整齐划一之中,略有高低参差变化,又配上四季盛开的鲜花点缀,色彩鲜明,舒适优雅。不少人家还会在沿湖岸的水中搭建稍简陋一点的木屋,以停靠小船或者游艇。
小镇有两座教堂,为旅游者必到之打卡地,更是当地人文历史与艺术的宝贵积淀。其中之一,就是我拍的照片中有尖尖细细、插入云天之钟楼的那座,教堂不大,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甚至还有一座引人注目而且相当昂贵的管风琴,奥地利真乃世界音乐之国也!参观完内部出来,我抬起头细细端详着她:这座钟楼纤细苗条的尖顶真是太有性格了,这在整个欧洲或许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她所站立的地理位置况属绝佳,游客无论立在湖边何处,都很容易把它和秀丽的湖水、高山、峡谷和小镇岸边的木屋、鲜花等等一并摄入镜头。遇到摄影家的镜头,不同的季节还能拍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佳作来。它天然就是哈尔施塔特小镇最容易辨识的标志物。时光悠悠,这座教堂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护卫着这方充满梦幻却又十分真实的桃源仙境。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我登上了半山腰,这里还有一座教堂,它在当地居民心中的地位很崇高,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墓园。小小墓园里竖立着一个个木制的墓碑或者十字架,有各种各样的艺术造型。教堂很普通,但名称有些骇人:骸骨教堂。因为小镇依山傍湖,土贵如金。当地居民去世,在墓地埋了若干年后,就得把尸骨取出,只保留其头骨,宝贵的墓地留给后死者。在这些头骨上刻上逝者的名字、生卒年月日、十字架和玫瑰花,安放在教堂里供后代瞻仰缅怀。教堂的一偶,数不清的头骨堆叠在一起,层层叠叠,排列得整整齐齐。这样的东西,刚看到时,自然有点心里不适。多看一会儿,就没啥好怕了。人常言:一个人死了,同时就会有另一个崭新的生命的诞生。所以,瑰丽生命,生生不息。
青山不老,碧水长流。耳边一直氤氲着莫扎特不朽的旋律,我在欧洲最美的小镇徜徉蹀躞。抑或,是坐下来啥也不干,啥也不想,要了一杯咖啡,就在这儿发呆。身处如此的山明水秀,连发个“傻呆”也是异乎寻常的美丽娇艳!晚霞染红天边的时候,我离开了格外迷人却又难以忘怀的哈尔施塔特。美丽的小镇,我还会再来的。
说起单簧管,我们家和它还有点缘分。我孙女从五岁起学钢琴,上学后又学习声乐。最近几年,学校又要她学吹单簧管。她这几个音乐项目都学得不错,考入了上海青少年交响乐团,不久后一直担任单簧管声部首席。乐团的音乐总监、97岁的著名指挥家曹鹏爷爷很喜欢她的。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唱片,我最喜欢的是一款由著名的“欧洲单簧管公主”萨宾·梅耶尔演绎、德国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协奏、汉斯·冯克指挥的版本,EMI公司1998年出品。
浏览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