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 | 前言 & 咖啡音乐论古今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 | 前言 & 咖啡音乐论古今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 | 最好的咖啡,在意大利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 | 美国:把外带咖啡卖到全世界
原作者: 晓风
简介:*专题封面图 Photo by Andrei Bocan on Unsplash 前言 茶,咖啡和可可,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兴奋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香茶,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提 ...
前言
茶,咖啡和可可,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兴奋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香茶,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偏好。提及咖啡,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咖啡栽培面积的99.9%和产量的99.4%,其中拉丁美洲的总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但是咖啡的消费人群则集中在发达国家,以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韩国为多。据说已经在4000年前就被发现的这种果实为鲜红色的咖啡豆,经焙炒后研细即为咖啡粉,冲泡后成为一种上佳的饮料。它含有大量的咖啡碱、蛋白质等,味道芳香,有兴奋神经,驱除疲劳,可作麻醉剂、兴奋剂、利尿剂和强心剂,也可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而实际上,咖啡不仅仅是一种普及世界的饮料,它与音乐的渊源同样悠久流长。
对于全世界的咖啡迷来说,坐在咖啡厅里品尝美味香醇的咖啡,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而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世界名人都和咖啡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其中不乏伟大的音乐家们。也许读者们不知道,古典音乐之父巴赫曾经说过:“早上不喝咖啡的话,我就像块干瘪的烤羊肉“。巴赫是个十成十的咖啡瘾者,作为众多孩子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拼命赚钱养家,生活压力巨大,咖啡自然就是他每天必备的“补给品”。在他所处的时代,德国各城市开始流行起喝咖啡,而当时咖啡价格却很贵,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饮品。巴赫就以这样的社会为背景,写成了《咖啡康塔塔》,全曲诙谐乐观,成为他最有名的一部康塔塔。
不光巴赫,乐圣贝多芬居然也是咖啡发烧友!曾经他和朋友吵架之后,朋友挖苦地问他:你走之前不来一杯咖啡吗?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咖啡的喜爱。而贝多芬还有一个类似处女座的强迫症症状,就是一杯咖啡一定要用不多不少60颗咖啡豆。据说,他每次都坚持每杯咖啡要一颗一颗慢慢地放咖啡豆,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在咖啡壶热水中逐渐苏醒化开的过程。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虽然穷困潦倒,但是他宁可饿肚子也不会放弃喝咖啡。有一次,舒伯特在家里请朋友喝咖啡。他的家里仅有一个极其破旧的咖啡手磨,舒伯特倒了一些咖啡豆在里面,便“咔啦咔啦”地研磨起来。突然,舒伯特把磨一扔,高兴地叫道:“我想了好几天的曲调,被这个磨一秒钟就找到了!”这妙手偶得的曲调,就是他著名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
说了这几个大咖,怎么能漏掉莫扎特?1705年,奥地利萨尔斯堡诞生了一家影响深远的托马赛利咖啡馆,营业至今已超过300多年,也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咖啡厅。原来当时的托马塞利家族男主人朱塞佩·托马赛斯是在1781年从米兰举家移居到萨尔茨堡来的,由于自身也是男高音的原因才在之后与莫扎特的父亲成为好友。根据托马赛利家史记载,托马赛利咖啡馆是音乐神童莫扎特最常驻足的咖啡馆,莫扎特每次到咖啡馆则必点一款名为“艾斯班纳”由摩卡搭配鲜奶油的咖啡,如今它已成为该店的招牌咖啡。
除开古典音乐,咖啡和我们所知的几乎所有音乐类型都有深厚渊源,类似的故事轶事同样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系列专题文章,就是从咖啡和音乐这两种看似不相干,其实有诸多交织融汇的事物出发,聊聊生活,谈谈音乐,品品咖啡,让音乐欣赏成为真正的休闲放松。
知音乐,懂咖啡,我有我的生活。
咖啡音乐论古今
茶与咖啡都是在16世纪的时候传到欧洲的。一开始咖啡在欧洲并不顺利。虽然欧洲人向阿拉伯人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他们一般选择茶而不是咖啡,因为咖啡被认为是穆斯林国家的产品。16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内咖啡屋盛行,许多宗教人士借咖啡屋传播官方不认可的教义并且组织信众,于是咖啡屋成为信息交流和思想传播的公众场所。1639年,在意大利也出现了咖啡屋,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喜欢聚集在这里喝咖啡聊天,各界名人到此流连驻足、高谈阔论,音乐与咖啡的关联从此时开始越来越密切起来。
浏览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