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飘出的醇香:那些值得关注的冷门古典音乐

简介:今期,本刊专题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冷门又好听的古典音乐作品,在热门音乐作品之外的领域里,探寻我们很少注目的五色胜景。
俗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就是说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在商业市场上,这句老话引申为只要东西或产品很好,即使它处在一个很偏僻的位置,凭借着自身的优秀品质,终究能使人们(消费者)知道它。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音乐可谓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耳朵往往只会被流行歌曲和热门歌手所占据。但是,音乐的世界还存在着一些不太为人所知、但非常好听的歌曲,就像歌手的一张专辑里的10首曲目除开热门主打曲目之外,其余相对冷门的作品当中也不乏能打动人心的珠玉。在很多艺术门类里也是如此,热门和冷门的矛盾自古以来都存在着,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不一定只有热门的、流行的、知名度高的作品,才是好的。
西洋古典音乐从十七世纪至今三百多年,发展出来的体量已经蔚然大观。古典音乐的世界里,热门和冷门的矛盾似乎更为尖锐也更显得残酷。热门的作曲家像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爱戴,而像泰勒曼、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卡尔·海因里希·卡尔斯滕·赖内克、约瑟夫•约阿希姆•拉夫这些名字,即便是古典音乐的老饕们也不一定知晓其人其乐。热门的古典音乐作品如维瓦尔第的《四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莫扎特的《K.525小夜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这些经典名曲,即便不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也都耳熟能详,其演出上镜率之高,唱片录音版本之多,可谓冠绝群伦;而古典音乐中,有更多的作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冷门,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它们被演出的几率很低,唱片录音版本凤毛麟角,甚至得指望某个音乐家某时的“考古发现”才能出土在世人面前。古典音乐乐器也分热门和冷门哦,比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小号就是作曲家和乐迷青睐有加的热门,相关作品多不胜数,反观中提琴、低音提琴、圆号、竖琴这些乐器,虽然也在管弦乐团里有相应的位置,但是受关注的程度远远不及前面那几种“明星同行”。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极大,人们面临的选择非常多。一款好酒没有获得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很难被消费者所知晓。即使是最好的酒,如果藏在深巷子里,也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目标受众。
而有些音乐也如同深巷里的好酒,也许天生不是用来讨好大众的,但却在作曲家的笔力之下,自成绚烂世界。接触并聆听这些冷门作品,或许你能感受到卓尔不群的音乐创意,和滚烫的思想,在地底三千尺,迎来一场游园惊梦。这些冷门作品实实在在地提醒了我们,古典音乐其实比我们惯常所见的要更加多元、有更多的可能性。
今期,本刊专题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冷门又好听的古典音乐作品,在热门音乐作品之外的领域里,探寻我们很少注目的五色胜景。

更多专题

那些值得关注的冷门古典音乐 | 古典音乐最初的模样

文艺复兴是十四到十六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十六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 ...

那些值得关注的冷门古典音乐 | 十八世纪木管的清亮和声

在古典乐器当中,木管乐器受欢迎的程度相对逊色于钢琴和弦乐器,这是因为木管乐器的音色都偏于柔美温润,抒情固然绰绰有余,抢眼却力有不逮。因此,以木管乐器独步乐坛者,数量远少于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当然,到了大 ...

那些值得关注的冷门古典音乐 | 古乐权威的巴罗克歌剧

除开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素来都是“冷门”重灾区。相对而言,古典乐迷偏爱于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古典时期的作品次之,巴罗克时期的作品不受待见的程度,或许只比近现代作品少好一点。而巴罗 ...
浏览 67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