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纪念 | 独来独往的“乡下人”
- 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纪念 | 大师云集奏经典
- 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纪念 | 独来独往的“乡下人”
- 安东·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纪念 | 交响乐创作大家
原作者: 晓风
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音乐史中布鲁克纳的人物形象,和乐评人口中叙述的别无二致,反正不是像我们印象中伟大音乐家常见的那种俾睨众生,孤高清冷的模样,而更像是从农村来的土鳖。关于 ...
音乐史中布鲁克纳的人物形象,和乐评人口中叙述的别无二致,反正不是像我们印象中伟大音乐家常见的那种俾睨众生,孤高清冷的模样,而更像是从农村来的土鳖。关于布鲁克纳的趣事其实不少,比如人们说他的服装向来不合身,和人交谈往往唯唯诺诺低声下气;他天真到会在音乐会现场冲到后台,给成功指挥他的第四交响曲的大指挥家里希特一个硬币作为小费,还让对方拿着这些钱去喝一杯美酒;他坚持满怀自豪地指挥自己珍视的交响曲以后回过头,才惊愕而屈辱地发现台下观众早已走光一个不剩。总之,这位在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受到过很多乐评人嘲讽的作曲家,在音乐史上的形象,是一位在高贵的维也纳独来独往的乡巴佬。
1824年9月4日,布鲁克纳在奥地利城市林茨的城南小镇安斯菲尔登一个教师家庭中出生,早年学习小提琴,钢琴,但最主要是管风琴,10岁时即会间或到教堂当管风琴师帮补家计。1837年他到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当合唱男童,在那里他得到音乐方面的深入教育并且受培训成为老师;16岁那年,他获得第一份工作,是在小镇温德哈格当学校教师;这个时期布鲁克纳写有一首弥撒曲(为女中音,两把圆号和管风琴而作)。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后来向布鲁克纳提供一个教师职位,经过这一段可朗斯多夫的教师生活后(其中他还写作了一些作品),1845年布鲁克纳回到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在那里作为“临时风琴手”,直到1855年,他已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一部大型B大调弥撒,为合唱、独唱和管弦乐队而作。
布鲁克纳并不满足于圣弗洛里安慈善机构当教师和演奏管风琴,于是他到维也纳上课,老师是极端保守的同奏低音和对位法教授西蒙·锡希特。1855-1868年间,他在林兹成为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此间他写了一些合唱曲。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后者对他影响深远。
布鲁克纳放弃了维也纳一个作为和声和对位法教师资格考试的成绩,虽然他以绝对优势通过了。他想得到的是一个宫廷管风琴师或者是一个教授职位。后来他去林兹剧院乐队长奥托·基兹勒那里上配器和谱曲法课。 1863年到1868年,布鲁克纳写出了三部大型的弥撒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其中d小调弥撒在在林兹和维也纳的演出非常成功。 1868年,布鲁克纳成功以通奏低音和对位法教授的身份到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1869年他踏上了到南锡和巴黎的音乐会之旅,期间他在管风琴上做过不少即席演奏,在接下来的几年,布鲁克纳用尽一切办法去得到一个宫廷管风琴师和一个大学教授的位置;1875年他最终成为维也纳大学“无薪教师”。
布鲁克纳生活的年代,是维也纳各大作曲派系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比如瓦格纳正处于其巅峰时刻,他的《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之黄昏》等大作,在1869至1876年间陆续上演;而风华正茂的勃拉姆斯,也在这个时期拿出了他的两部交响曲作品。不善交际也不善钻营的布鲁克纳,时常被淹没在此起彼伏的竞争浪潮当中。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使他在维也纳陷入了新一轮的危机:第一稿是献给瓦格纳的,上面援引了大量瓦格纳的东西,但很快他就对这稿作了大修改。1877年没有瓦格纳的影响的第二稿上演,得到的却是灾难性的结果。观众成批成批地离开,直到第四交响曲在1881年上演,布鲁克纳才在对方阵营里赢得一些掌声。“勃拉姆斯派”和“瓦格纳和布鲁克纳派”之间的战火也终于停息。
而后,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却很成功,首演在1884年的莱比锡;写过感恩赞之后布鲁克纳写了自己的第八交响曲,但是第一版受到首演指挥家赫尔曼·列维的严厉批评;所幸1892年第二版在维也纳大获成功;第八交响曲的第3版1890年就已上演。在1890年代布鲁克纳荣誉加身,1892年的荣誉博士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弥足珍贵。布鲁克纳的创作并未停笔,但他最后的第九交响曲只有前3个乐章。第4乐章只有片断。
1896年10月11日,布鲁克纳逝世于维也纳,享年72岁。他盛大的葬礼极尽哀荣——由维也纳市政府出资,各界名流列席,无数百姓相送,媒体争相报道。谨遵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一路运回他的故乡小镇安斯菲尔登,在东面的圣弗洛里安修道院里举行了隆重的下葬仪式。圣弗洛里安是布鲁克纳音乐世界的启蒙之地,也被选择为其终结之所。尽管布鲁克纳移居维也纳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圣弗洛里安长期定居;不过,他似乎始终有一种回归圣弗洛里安的愿景。在林茨与维也纳的俗务之余,布鲁克纳常常回到这个他真正成长的地方。据修道院档案记录,布鲁克纳在1855年后至少回探此地逾50次;他在圣弗洛里安完成了三部交响曲的截稿落款;而在生命的最后,他永远地回归并长眠于这座修道院里他钟爱的管风琴下。
浏览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