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音乐大事纪 | 孤独的法国音乐家

原作者: 晓风

简介:浪漫主义音乐余晖笼罩之下的萨蒂成为了时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他的音乐以简单的旋律、神秘的风格、怪异的曲名、千姿百态的意象,投射出其内心的孤独与迷惘,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显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
■ 萨蒂

1925年音乐界发生的大事里面,萨蒂的去世当属其一。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作曲家萨蒂,以神秘风格和怪异的音乐向我们讲述出他内心的迷惘和寻觅,并展露了特立独行的性格。萨蒂1866年出生,据说他早年虽有音乐天赋,但却生性不羁,不喜欢接受严格的正规训练,因而在音乐学院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但成绩都不太好。直到年近40才入读圣咏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丹弟和鲁塞尔学习作曲理论,离校后其创作技艺有大有进步。由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塔耶弗尔组成的“六人团”对他顶礼膜拜,深受其影响。真正成名时的萨蒂已是51岁的老人,可谓大器晚成。

■ 萨蒂

萨蒂的创作有着十分另类的特色,突破浪漫主义的窠臼探寻新的音乐词汇。他的音乐简洁洗练、锐意创新,不但有《裸体歌舞》《古老和即时的时刻》《梨形曲》《木制胖妇人的素描和媚态》等独树一帜的标题,也用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技法,用取消小节让节奏变形,不以传统的回归调性的终止式结束等技术来处理音乐。因此给人感觉不仅没有刺耳的歇斯底里,反如一帧帧若隐若现的图景,在记忆中交错转换。萨蒂对后辈音乐家影响深远,不仅“六人团”将他尊为教父,而以后的亨德米特乃至奥地利的勋伯格,作品中都能找到萨蒂的痕迹。美国实验音乐家凯奇也自称受到过萨蒂的影响。

■ 著名法国音乐作曲家/编曲家/指挥和爵士钢琴家米歇尔·莱格朗

1993年,著名法国音乐作曲家/编曲家/指挥和爵士钢琴家米歇尔·莱格朗在ERATO录制出版了一张萨蒂钢琴音乐专辑,作为非古典系的钢琴演奏者来灌录古典音乐作品,自然引发了圈内外的关注。莱格朗出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除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外,还撰写了200多部影视配乐作品。他为法国新浪潮导演雅克·戴米所拍摄的《瑟堡的雨伞》(1964)和《罗什福尔的年轻女孩》(1967)创作了配乐,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提名。1968年,他凭借为电影《托马斯·皇冠事件》所创作的歌曲《心灵的风车》获得了他的第一座奥斯卡金像奖。莱格朗一生共获得了三次奥斯卡和五次格莱美奖,是上世纪最杰出的欧洲电影音乐大家之一。

■ 莱格朗演奏萨蒂

莱格朗的这张萨蒂钢琴音乐专辑,出人意料地规整和地道,从听感上你完全不会误以为是其他领域的演奏者的跨界逸作,而更归属于纯古典式的诠释,显示出莱格朗优异的演奏素养。凡是弹奏过萨蒂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爱给作品演奏方式标注一些古怪的指引。那些指引是作曲家专门为弹奏他作品的人写的,比如——“给某某。我禁止任何人在弹奏作品的时候大声读出这些文字。无论谁斗胆违反我的指引都将引起我的愤慨。谁也不能例外。”很多人深信,这一切大多是源于他那怪异的才智。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萨蒂为了自己的音乐和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他从不看重名利,过了许多年穷困的生活。他也被形容为一匹追寻自己理想的孤独的狼,极度重视自己的隐私。在莱格朗的波光粼粼的触键当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两位伟大的法国音乐家跨越时空的交汇,相同的法式人文传承,赋予了莱格朗对他偶像作品的独到理解,一曲曲萨蒂代表性的音乐,轻柔而优雅地诉说着浪漫的情怀,讴歌着这位音乐大师的内心。浪漫主义音乐余晖笼罩之下的萨蒂成为了时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他的音乐以简单的旋律、神秘的风格、怪异的曲名、千姿百态的意象,投射出其内心的孤独与迷惘,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显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

Series Navigation<< 1925年音乐大事纪 |“红色音乐家”的交响乐启航1925年音乐大事纪 | 来自新奥尔良的爵士乐巨人 >>
浏览 165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