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诗人”方大同 音乐永存 | 我的最爱原创专辑之 ① 《Soul Boy》

原作者: 腾远

简介:2005年,不满足于幕后音乐工作的方大同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春风吹》,并于11月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专辑《Soul Boy》。

1983年,方大同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因为父亲是专业鼓手,小小的大同在幼年就接受着来自父亲鼓声的耳濡目染,练就了非常好的节奏感,从5岁起便和父亲一起登台表演。

儿时的方大同就跟随父母开始了漂泊的生活,6岁那年搬到上海,随后又辗转广州,15岁时定居香港,多元的成长背景也造就了方大同多元的音乐观。15岁这年,酷爱蓝调和节奏布鲁斯音乐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作,19岁便和华纳唱片签约担任幕后制作。

2005年,不满足于幕后音乐工作的方大同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春风吹》,并于11月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专辑《Soul Boy》。三年的音乐幕后工作让方大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得以让他在推出自己首张专辑时得心应手地包办了词曲编曲等全创作工作,无限才华溢满了这张横空出世的专辑,而这一年,他年仅22岁。

《Soul boy》是一张灵魂乐和节奏布鲁斯风格清晰可见的作品,也融合了中国风,以至于当专辑推出后,方大同很快被贴上了“香港周杰伦”“香港陶喆”的标签,其独特的音色和高级的转音唱腔也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在竞争激烈的华语乐坛独树一格。

开场曲《Prologue》是一段方大同介绍自己专辑的引子,方大同用英文结合blues的节奏介绍了自己的专辑,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基调。紧接着,音乐无缝衔接进入了第一首正式歌曲《妹妹》,这首歌是他送给自己18岁表妹的生日礼物,展现音乐才华的同时也散发着浓浓的亲情。

《春风吹》以布鲁斯吉他搭配竹笛音色,在“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树”的歌词中,将传统节气意象解构为都市情感的隐喻,编曲中隐藏的上海童谣采样,源自他童年随母亲编写英语教材时的音乐启蒙经历。这首歌融合了蓝调与中国风,简洁明了的旋律讲述了春天的故事,副歌部分的胡琴和京剧老唱片的音效增添了独特的听觉体验‌。如果说陶喆的《望春风》是用“当代R&B”的方式重塑了一首经典老歌,那么《春风吹》则是方大同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对 Soul的追根溯源。

‌《南音》‌以零落的钢琴和弦营造出凄凉的氛围,副歌和声简约,左声道的敲击声模拟了心跳和脚步声,二胡的演奏增添了哀伤的情感‌。这首歌是一首讲述盲人音乐家故事的歌,展现其“用旋律替代视觉”的创作哲学,这首歌林夕笔下的歌词也写得恰到好处,用阿炳的身世来隐喻方大同自己对音乐理想追求的无怨无悔。

‌《我们能不能》‌这首歌曲有点R&B+雷鬼乐的节奏,又加入了中国风的琵琶和弦乐,戴上耳机聆听,像是进入了音乐万花筒,听感上非常丰富,副歌部分的即兴转音和弦乐断奏展现了方大同对传统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笔者对慵懒的下午茶有着特别的执着,所以特别喜欢发现适合在这种氛围里欣赏的音乐类型,专辑中的《哪怕》这首歌就满足了我的需要。这首歌虽然歌词部分弱了一些,但下午时光,泡上一杯热茶或咖啡,沉浸在这样的音乐里也足够了。

《每天每天》和《总结》初听都是很像陶喆的作品,不同的是方大同的声音更加九曲回肠,音色也很成熟,丝毫没有22岁少年的青涩。都说娃娃的歌词和陶喆的曲是绝配,应该说娃娃的歌词和R&B是绝配才对,《每天每天》娃娃的歌词搭配方大同的曲,婉转动听、让人回味。而《总结》很像陶喆的《普通朋友》,节奏明快的吉他,流畅的旋律,加上R&B氛围的即兴哼唱,听到就让人感觉浑身放松、心情舒畅。

Series Navigation“灵魂诗人”方大同 音乐永存 | 我的最爱原创专辑之 ② 《爱爱爱》 >>
浏览 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