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而不凡的体验 音乐传真M6升频解码器

原作者: Paul

简介:“CAS声音不好,还是CD好听。”这句话从我发烧就听到现在,但却从来未被这句话击倒,已经准备进入CAS党。其实究竟CAS是不是真的比CD差?我反复的对比过低端转盘和PC输出到DAC,发现其实两者相差不远。而是现代高端的 ...
鸣谢美丰音响提供器材试听!

“CAS声音不好,还是CD好听。”这句话从我发烧就听到现在,但却从来未被这句话击倒,已经准备进入CAS党。其实究竟CAS是不是真的比CD差?我反复的对比过低端转盘和PC输出到DAC,发现其实两者相差不远。而是现代高端的DAC上,PC占优也并不出奇,尤其是某些带有DSD硬盘解码器的DAC播放DSD文件的时候,更是可以与三倍之价位的PCM DAC媲美。

163617or1he4pwmrmgma4m.jpg


简洁的外观  扎实的用料

言归正传,今期送抵本刊试音室是一台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M6 DAC,它的机箱相对其他扁平设计的解码器来说,算是比较大,与一台中型合并机差不多,面板也相当简洁。机箱的板材主要是由厚铝板组成,接缝细密,制作扎实。M6 DAC采用密封屏蔽的电源供应,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扼流圈稳压技术,音乐传真设计的扼流圈可滤掉90%以上的电源脉动干扰,剩下的只有无害的二次谐波。使用扼流圈还可缩减开机时电源供应的涌浪电压,并让电路免受几乎任何形式的主电源干扰,这些种种都为M6 DAC提供洁净和稳定的电源。

面板上有电源开关按钮和一个显示屏,显示屏较小,不过也足够显示必要的信息了,右边有一排8个圆形按钮,其中6个分别对应2个同轴,1个平衡,USB、光纤、蓝牙各1个;另两个是Filter与De-emphasis;再有两个三角形按钮,当选择可变输出时,可以作为调校电平的作用。机背输入插座有上面提及的各种输入,所有输入和输出,除光纤外,都支持至24bit/192kHz,USB输入采用异步模式,即由M6 DAC内置的时钟控制USB双向传输数据,所有输入电平都可以个别预调,以配合不同的灵敏度,但必须使用遥控器,过程并不复杂。数码输出有同轴、AES、光纤各一。模拟输出则有平衡与非平衡各一对。MF的蓝牙接收器可接受至24bit/48kHz,有天线插座,天线是随机附送的,可直接装在背板,也可放在机架上。

未开声,光看技术资料,已经使我眼前一亮,1、双单声道的设计,也就是说这台M6是真正的全平衡设计(看来必定要用平衡不可);2、极低的Jitter!<12 picoseconds,而M6则有Re-clock的功能,它把所有信号都经过了非常好的时钟处理,那么就保证了DAC处于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

163618ay669aea767cyzrt.jpg


深刻的舞台感

这台机器的声音表现确实是这样的,聆听《The Silver Violin》这种DECCA唱片的时候,它提供出清泉般的声音,非常清爽的声音风格,高频比较偏向纤细型,它不是那种带出厚重感声音的机器,而声场的刻画力则可以令小提琴游走于舞台之间,深刻的舞台感才是我最需要的,那种平衡于舞台,眼前的画面感,实在是一幅美轮美奂的郑板桥竹画,纤细有力。当然,这个极有可能是滤波模式的设定和声音调校所决定的,而且全套的音乐传真,都是折射出这种风格,本机的滤波模式有缓慢和急促两种模式,调至缓慢模式应该可以讨好那种喜欢厚重声音的乐迷,当然,线材你可以调校,从它敦厚大气的外观看,还有那后级般的重量,想必对避震材料有极大的灵敏度。但总体而言这张巴洛克的唱片演奏还是令我感到舒服和入耳的,虽然是极致的纤细和优美的线条,但不会出现刺耳、毛刺的感觉,这个可能和音乐传真信奉的调声信仰有关——尽可能做到低失真的指标,达到音乐传真。曾经问过一位音响设计师,如果音源指标的高频失真少了,会有什么直接的听感?他回答,那就是声音更加的纤细和顺滑,小于0.0012的失真率,这就是音乐传真。


精准的定位 强大的全频分析力

音乐传真有另一个令我获得非凡体验的就是定位,在音乐传真的功放评测时我已经稍微提到过这一点,那就是营造声场的能力。当我按下Play键站起来的时候,我已经暗中感觉到会有一个声场的完美展露,而事实告诉我是正确的预测,我就站在OB1i的前面1m处(期待感已经令我不能回到座位上),已经聆听到《天方夜谭》中《大海和辛巴德的船》里面乐器每个不同声部的位置,尤其是铜钹的声音,清晰地在箱子后面,我的正前方约1m处高高跃起,然后堂音和乐器本身的泛音托起了音乐的神韵,将音乐重新升华,回到演奏厅中。这确实是我玩Hi-Fi以来听过最好的铜钹演出之一,令我不得不赞叹整套器材和房间之间的协奏是如此地完美。

演出尚未结束,辛巴德船长当然在继续起航,在之后一浪接一浪的动态之中,至始至终都可以获得深刻的舞台刻画力和每一件乐器的张力,可以夸张地比喻为是音响器材中的肖斯塔科维奇,是大动态之中却展露出每一个乐器属于自己的音色,但整体又不乏一种浑然天成的动态感,整个动态场面生机勃勃。能在大动态之中应付如此的分析力,那在低频分析力当然不会败下阵来。

163623n84ruvdiuoruv8ir.jpg

聆听一套系统,低频最为之动情而深刻的地方绝非《炎黄第一鼓》般的鼓动心弦,也绝非“牛筋佬”那样的鬼马人物带来的拉钢丝般的演出,更不是《1812序曲》中的放炮声,真正的低频很简单,一只大提琴就够了,因为大提琴很多时都在中低频、低频之间的音阶走动,而那些琴腔泛音(发烧友口中的松香味)和身体对低频舒适的体验,又会是对极低频的考验,乐手在转换音阶时,又会考验低频的弹跳、反应、微动态等,令表现非常之有特色。


总结

音乐传真在调声方面,它是推崇现场的音色,而不是麦克风贴近琴腔带来的快感,在这点上,不同的重播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重播唱片目的在于重播唱片本身,有人则认为重播唱片目的是还原唱片中录音的现场,而非录音的技巧和手段,M6 DAC大概就会是后者的那种风格吧。技术指标和人耳调声不会是相同的结果,这也是音响的神奇之处,我不反对某些指标或者某一段曲线的重要性,但是人为的调声,同样是不可忽视。其实退后一步想想,带回现场的聆听方式不是更好吗?现在的场景不是更真实吗?难道那把大提琴就不在眼前?M6 DAC,确实是这种演绎的大师,也是让人轻松聆听的大师,他不会令人坐立不安去调整这样那样的器材,从而达到一种怎么样的音响效果,反而他是在不断提醒你,这种音效对了!音乐就是这个样子!他可以坚定地给你这个答案。

从功能上,M6 DAC有我最期待的方式,那就是蓝牙传输,我喜欢看着电脑上的古典音乐介绍文章品赏音乐,蓝牙传输可以令我在家里随时随地享受充满音乐的滋味。尽管蓝牙传输有限制(只能到24bit/48kHz),但聆听一般的软件,足够了。购机附有一张安装驱程的光盘,这样M6 DAC就可以轻松地在PC上享用。

在这个月我为大家推荐DAC,原因很简单,时下我们欣然地见到一些音响商开始转换经营模式,向着时代进发,一方面他们保持了声音品质,但另一方面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代人对便捷的需求。有人说3C产品对人类带来更多的是厄运而不是幸运,我们为何不把带来好运的东西融入到“厄运”的产品当中呢?CAS不是Hi-Fi时代终结的标志,而是意味着Hi-Fi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一个全新的天地有数字母带、有便捷的音乐享受方式……犹如一片未知的天空仍等待我们去探索,我相信器物无绝对之好坏,只看人如何利用而已。

浏览 4,331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