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来袭!探访国内首档4K、三维声音乐竞演秀 《美丽人声》之主创访谈
简介:鸣谢《美丽人声》节目组提供图片! 近十年来,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很快,现在3000多块,就可以买到65英寸的4K大电视了。很多市民家中的电视,也早是4K分辨率的了。2018年10月16日,不少爱看电视的广东街坊都留意到“广 ...
鸣谢《美丽人声》节目组提供图片!
近十年来,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很快,现在3000多块,就可以买到65英寸的4K大电视了。很多市民家中的电视,也早是4K分辨率的了。2018年10月16日,不少爱看电视的广东街坊都留意到“广东综艺频道4K”正式开播了。这是全国首个开播的省级4K频道,意味着4K电视节目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意味着我们家里的4K大电视、4K投影机等4K设备就有用武之地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们对更多优质的、本土化4K超高清精品节目的渴求。
为响应这一观众需求、促进广东乃至全国4K产业链的内容生产发展,广东广播电视台致力打造了全国首档原创4K、三维声清唱人声场景式音乐竞演秀《美丽人声》。现阶段,节目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后期制作中。除了4K画面播出之外,在声音上还采用优于5.1环绕声的沉浸式三维声。此外,节目打造的“人声交响乐”的艺术呈现方式与国内大部分的音乐综艺节目有所不同。同时,节目组除了邀请各专业领域的大咖评委,每期还邀请3位发烧界的音评嘉宾(节目称之“音品人”)。
究竟《美丽人声》是一档怎么样的音乐节目呢?到底《美丽人声》的三维声音乐能否经受得住各路专业人士的挑剔耳朵的考验?现场究竟有哪些火花?本刊的两位主笔受邀担任这档节目的“音品人”,事不宜迟,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来自现场的新鲜爆料。
率先引进4K超高清+三维声技术
倾力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
广东广播电视台无伴奏合唱电视节目《美丽人声》主创访谈
倾力打造沉浸式视听盛宴
广东广播电视台无伴奏合唱电视节目《美丽人声》主创访谈
文 / ohno
5月的广州,晴雨交织,气象万千。而在广东广播电视台800平方演播厅内,有一档非常独特、对于观众而言堪称“技术革命”的电视节目,正在进行紧张地录制——《美丽人声》,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国内首档4K超高清+三维声录制,以清唱人声(阿卡贝拉)为内容的场景式音乐竞演秀。笔者有幸以“音评嘉宾”身份参与了其中四期的录制,发觉这档节目对于影音发烧友而言,也非常有新鲜感、有吸引力及有技术探讨可能,因此,在节目录制的间隙,代表《视听前线》杂志社,采访了节目组其中三位主创人员。他们分别是《美丽人声》总导演海滨、音响制作李广宙高级工程师、制片人文颖。
视:谢谢三位接受《视听前线》的采访。我们先从总导演海滨开始吧?国内第一档4K超高清加三维声再加上无伴奏合唱这么多元素集在一起的电视节目,咱们广东广播电视台又喝上“头啖汤”了。请问这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呢?
海滨:首先谢谢《视听前线》,这本杂志的名字,太切合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节目了!在策划这个节目之前,我们其实也有一些4K超高清推广活动,因为我们是负责全台4K技术推广的一个团队,本身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推广中发现其实大众对4K的技术还有呈现的效果并不了解,这更需要我们电视台去做一批高质的电视内容,通过内容上的吸引力来拉动大众对4K的认识和接受。因此,我们就跟台电视传输制作部的老师们一起研究,针对4K的一些技术属性,特别是视频、音频的属性,策划了这一档节目。在全国来说甚至是全世界来说,在电视制作端采用目前最顶配的4K 超高清HDR技术和杜比三维声,就干脆大胆的做一个技术的顶层设计,难度是非常大的,但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嘛。
三维声营造了一个可以呈现丰富层次的一种环境,除了电影,还有什么其它的方式去呈现呢?我们考虑的就是音乐内容,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那么音乐的范畴里面如何选择?首先想的是器乐,但我想器乐对所有的观众来说它的接受度认知度当然比不上唱歌,而如果只是用当下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第一它缺乏新的吸引力,同时它又很难具备我们能呈现的空间感。这时候就想到合唱,因为合唱的元素很多,每一首歌有很多声部,各种的复调、和声会形成纵向和横向的一种关系,会呈现一个空间里往周边发展的线条,再织成一个很好的音乐网。而且合唱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模式,跟我们的新技术结合它又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广东的合唱水平非常高,也有很多无伴奏合唱团队,无伴奏合唱也就是阿卡贝拉目前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基地之一吧,那把阿卡贝拉跟传统合唱团融合在一起,后来经过多次的测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
视:这个项目从策划到现在,第一季录制完成,大概用了多长的时间?
海滨:方案的策划从2018年的1月份到4月份逐步成型,有了一个大概的艺术确认,但具体的实施还没有,甚至我们也没有做一个样片,只是全在自己的想象当中;后来到了9、10月份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制作节目的宣传片,尝试了用一些纯人声的音乐,发现效果还不错,然后在很短的时间按照我们最雏形的理念来制作了一期人声的音乐作品,让不同领域的专家试听,包括一些编曲老师、音乐人,他们对这种新鲜的听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跟更多的音乐人开策划会,说服大家从传统的立体声、5.1声道跨越到三维声创作中来,而且是纯人声去体现音乐效果,这个过程异常辛苦,因为太新颖了!于是每首作品做了很细很长的摸索讨论,成型后到入棚制作,现在初混制作出来的音乐效果基本上已经超越了我们最初的一些想象。
视:这么好的节目内容,它的呈现,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李老师,您们在演播厅大堂布置了一个三维声演示系统,我听了Demo MV和之前几期的粗混录像,从声音上来讲,的确是非常有包围感的声音,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但这些配置对于影音发烧友而言可能可以接受,但普罗大众未必能接受在客厅里摆那么多喇叭。
李:目前来看,硬件的发展速度要比内容要快一些,现在有些家庭已经有4K的电视或者投影设备了,4K的机顶盒各大运营商也已经都能提供了。带宽方面,如果从纯技术来说,我们前端制作的叫做基带信号,传输无压缩的4K超高清基带信号需要12G带宽,音频嵌入在视频信号里。到家里民用终端,做了视音频的编码后,100兆光纤就可以实现无延时的观看效果了。音频在这码流里所占的带宽相比视频小很多,但在重播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就会有廉价的、容易实现的或者更高要求的系统。比如在大堂那个三维声演示系统,是5.1.4的,10只音箱都是Dynaudio Pro有源监听,平面层主音箱是5只Core 59、顶层音箱是4只Core 7,超重低音是18S。作为演示厅功能时用OPPO 203播放民用格式文件,第二现场功能时,信号源来自音控室,用光纤把三维声音控室监听(MADI)信号传送到本地,再一一对应送各监听音箱。
如果在家里,有条件的朋友当然可以选择搭建全景声AV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前搭建系统时很头疼的“接线”比之前变得容易,比如无线传输、无线充电,就可以把后置和顶上的喇叭很方便就安装起来。但还有更简便的方式,就是Soundbar,也叫回音壁音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获得各种厂家的正式授权后,也能满足全景声效果的回放。我在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曾经领教过全景声Soundbar的最新技术,效果非常棒,播放5.1.4的节目内容的时候,可以说与AV系统很接近了。甚至,国内一些电视机都已经内置了Soundbar,电视三维声走进普通老百姓家,只是时间问题。
视:除了全景声AV系统,其实用耳机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包括这次节目的录制,现场观众和音评嘉宾都用耳机来收听实时制作的音频。用立体声的监听耳机,在聆听时有三维声的空间效果。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李:用耳机也是终端感受杜比全景声的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将演艺团队的声音按照三维声的设计效果混录,使用杜比全景声双耳渲染工具输出双声道耳机信号。因此,大家不仅可以通过4K电视和AV系统去投入沉浸式音效,更可以通过4K手机和有线耳机去领略全新的效果。我们作为内容制作方,每天都在期盼国家尽早进入5G时代!但目前来说,制约国内三维声技术发展的,一是理念,二是内容,三是制作。以我所在的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为例,我们本身是基于电视基础的技术架构,如果说以前的技术建设投资是基于立体声的,那么全新的技术架构必然需要一笔投资,之后包括参与的技术团队、录音师也要提升对于新架构的驾驭能力,怎么把效果最佳传到终端。这个节目是“人声交响乐”,所有的效果包括空间效果都可以通过人声来呈现,这个整个制作流程,我们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包括编曲老师也是这样认为,也是一起共同摸索。因为我们相信,没有摸索,也就没有未来。
视:刚才李老师说到在新技术加持下的团队建设,这个问题就要请美女制片人文颖老师回答了,作为制片人在建立这个团队或者说在带动团队运作的当中有遇到什么新的挑战吗?
文:确实是非常大的挑战。刚才他俩也说过了,之前没有人这样去做过,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想象当中,也不知道整个作品具体呈现出来的效果,经过了大概大半年跟同行的交流和一些市场的调研和摸索,结论是对于4K超高清加三维声的音乐综艺节目,更需要参照电影工业流程化那样去完成。比如说,《美丽人声》节目组最终搭建了将近40个专业工种,包括舞台视觉、美术指导、后期调色这样的专业团队,这在“快餐式”的电视制作过程中是很难想象的。加上对团队的要求也要更高,每个工种都要发挥了他的专业的极致,才能把我们这个项目真正达到主创团队想要的效果。
视:这样的话制作时间也大大超过一开始的预期,我看到您的朋友圈经常说又天亮了!
文: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都非常大,我们都是希望能用一己之力为我们国家的4K超高清电视产业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力量。第二是我们是希望这个节目不只是一个节目,而是一个需要经过市场考验的音乐产品,回归到做音乐的这个初心,让观众通过合唱的团队精神,去触动大家的一个情感共鸣!真诚地希望观众不仅仅是观众,普罗大众也好、影音发烧友也好,通过多多反馈建议,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给我们的内容规划、生产更多的引领。
浏览 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