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和谐——记广州交响乐团室内乐音乐会

原作者: 亚森

简介:我想在4月26日这场室内乐音乐会的上座率应该超过9成了吧,它是由广交的"琥珀弦乐四重奏"和他们的同事联袂上演。"琥珀弦乐四重奏"是在2011年初成立,第一小提琴方海燕、第二小提琴郝宝珠、中提琴陈柏成和大提 ...
105956jjwwfrr5f4bwjhzb.jpg
我想在4月26日这场室内乐音乐会的上座率应该超过9成了吧,它是由广交的”琥珀弦乐四重奏”和他们的同事联袂上演。”琥珀弦乐四重奏”是在2011年初成立,第一小提琴方海燕、第二小提琴郝宝珠、中提琴陈柏成和大提琴王一如。这场音乐会的节目安排应该是花了不少心思,加入了钢琴帅薇薇、圆号李庆峰、双簧管薛宇曦和长笛张媛芮,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场室内乐音乐会,既能听到门德尔松和莫扎特清新明快的作品,也能领略到布里顿独特的创新,即使是平时不常听室内乐的朋友也感到非常愉快,本来听音乐就是一件众乐乐的事情。
室内乐是我十分偏爱的音乐类型,虽然在感官的刺激上有点清寡,但是少数几件乐器也能表达出丰富的音乐内涵。室内乐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件乐器组合而成,可是室内乐要好听却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首先当然是音准,要是音准不统一,就会很容易听出来。还有就是各人的风格配合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要组成四重奏,毫无疑问都需要深入的磨合、讨论和选择大家都能认同的演奏风格,最后才能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稍微想想就能知道这需要花费多少耐心。
105952c1bk1cph1vg7kijv.jpg
那天晚上,上半场前两首乐曲是门德尔松d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的第一乐章、莫扎特D大调四重奏,为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作品285号(第一乐章),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流畅华丽的乐曲。演奏家们演奏这两首曲子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整体的音乐演奏风格偏向线条明快而清晰,单单从听感上,感觉演奏家的弓压都比较轻,不是一种浓郁的音色,带有不错的透明感,轻灵活泼声音走向,在这种演奏风格下,我觉得听这两首曲子非常入耳。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曲目是来自布里顿的幻想曲,为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这首乐曲是我最喜欢听的作品之一,担任双簧管演奏的是薛宇曦,感觉他很多粉丝的样子,我相信在乐团也有不少同事前来捧场。总的来说,双簧管的演奏很合拍!显然他在技术上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精雕细琢的声音也是走活泼灵动一路。这首乐曲内的细微速度变化和音色的变化非常多,布里顿为了突出音乐的主题,增加音乐的戏剧性表现效果,选择了个性鲜明的音乐材料,达到对比和突出主次,推动着整首乐曲的发展,这种对比又是简洁有力的。几位演奏家都能把握住这种音乐的特性,演奏出来的效果让我感觉整体的结构严密,乐器的个性也表露无遗,展现出这首作品特别的感染力,几乎是从第一个乐句开始就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弦乐的拔弦中带出双簧管异常华丽的音色和温暖的独奏就已经紧紧抓住我已经松弛掉的神经,实话说,前面的两首曲子旋律过于轻柔,差点让我昏睡过去了。双簧管的线条感听上去都比较清晰,表现张力都比较强,充分地展现出布里顿的这首作品鲜明的主题,简洁而又创新的创作手法,既体现音乐发展的逻辑性之后还有一丝调皮的随意性。
105946ksbkyywcb5yw1j1z.jpg
本来下半场才是重点,来自拉威尔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这是最受欢迎的室内乐曲目之一,原本需要大书特书,可是很惭愧,我才是第一次听,听完不太喜欢,印象也不深,”琥珀弦乐四重奏”演奏的效果跟第一、二首差不多,就不啰嗦了。
整场音乐会的演奏家水平和状态都比较均衡,只是第一小提琴的声音轻灵之余偏薄了点,大提琴贯穿整场音乐会,可能是最累的一员了,我觉得大提琴的声音发音偏紧,不够舒展,在支撑乐曲结构上显弱,也可能是乐器本身的问题吧。

浏览 1,763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