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音响“Oh访谈”》系列:ohno的2016汽车音响半程总结(下)

原作者: ohno

简介: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次写到,我车上有汽车音响CD转盘的“屠龙刀”与“倚天剑”,很多朋友(这里的朋友不仅仅是车用音响的玩家,还包括了家用老烧、音响前辈、唱片制作人、歌手等)听了我的车后,都很奇怪为什 ...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次写到,我车上有汽车音响CD转盘的“屠龙刀”与“倚天剑”,很多朋友(这里的朋友不仅仅是车用音响的玩家,还包括了家用老烧、音响前辈、唱片制作人、歌手等)听了我的车后,都很奇怪为什么听感非常接近高端家用系统——除了声场、定位、结像等一应俱全外,声音绵密厚实,“甜”度适中,而且有颇具规模的低频,是可以静下心来欣赏各种类型音乐的一个系统。要达到这个层次,当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装在我车上的这台功放了。和“屠龙刀”“倚天剑”这种上几代的产品而且需要后期摩改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一样的是,这个功放是新产品,国货,大家不难买到。但千万不要以为很便宜,相反的,这可是又贵又好声,而且很“长形”的车用功放——利威(Bevalor)Classic Grand超级六路。
三、“大长枕”的三个为什么
其实一直有追看【oh访谈】的朋友,一定记得这只功放曾经介绍过。我在听过它的声音后,一直在等它真正量产,之后毫不犹豫地就搬到我车上了。掀开我的老车的尾箱,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只超低音箱体,再往里看,就可以看到有只“长形大物”横亘在尾箱里,只露出一半的身躯。用手电照着看,黑色外壳金色面板的,接线都从金色面板遮盖着的下方走,从外壳上看不出什么来。

吊装在我车上的功放,再长一点就放不下了
把它想办法搬下车,横在你的面前,第一感觉绝对是“哇!要不要这么长?!”
粗略看一圈,就会冲口而出“咦?车用功放也提供了XLR接线端子?少见!”
再来回仔细端详,更摸不着头脑了:“音量调节旋钮哪里去了?不会没有吧!”
这三个疑问,是每一位听完之后兴冲冲跑到尾箱看究竟的朋友共同的疑惑,同时也是这台被我称为“大长枕”的功放的设计和制造智慧,下面为各位一一解惑。
1、为什么那么长?
这台功放有着瘦长的身躯:接近90cm的长度,25cm的宽度,厚度却只有区区6cm,看起来真的和长枕头很相似。金色的面板下的侧板上密布着各类接线端子、保险丝和一些对车用功放而言比较重要的调整旋钮(如HPF、LPF、Subsonic等)。其中,硕大的电源线接口就有三组,难道这台功放是三台独立运作的功放拼起来的?

掀开底板,一窥“大长枕”的好声之秘
将功放的底板卸下来一睹芳容:原来这正是由三台独立运作的两路功放“拼接”起来的,平均每台功放也就30cm,在车用功放中也算“迷你”了,但功放首尾相接,气势马上不一样啦!观看里面的用料,德国M-Cap铜膜电容、东芝三肯管、高精度电阻等比比皆是,4只带屏蔽罩的电源牛(第5、6路的电源牛为2只),外壳打磨非常精细,元件排布和线路走向也是非常成熟正规的大厂风范。

无论用料还是电路设计,都是大厂风范

德国进口Mcap Zn大电容,需要200小时以上才能“煲”开,相当于如果每天听2小时,约需要三个月时间
2、为什么会有XLR接线端子?
XLR接线端子一般用于专业和高端家用系统,车用功放极少采用,最出名的莫过于麦景图(Mcintosh)MCC 602TM顶级车用功放(详见2013年8月号的“oh访谈”),但也是知音寥寥。原因很简单,带平衡输出的车用音源更是熊猫般的存在。而这只“大长枕”偏偏设计了平衡输入,而且只有2个(第5/6路是没有平衡输入的),意欲何为呢?当我将问题抛向功放的设计者——得天汽车音响研究中心的小吉之后,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我用平衡咯!”

金色面板下的侧板,密布着各类端子和旋钮
原来,小吉车上用的解码器正是自己设计的,只有平衡输出。“而且,这是真正的平衡输入平衡放大功放,1-4路每一路负责一个半周的放大,使得平衡输入状态额定功率每声道400W(4Ω)!这是比MCC602TM平衡输入单端放大更高级的设计!”什么是技术宅?Geek?可见一斑了。
只是,当使用平衡接线时,就无法使用高端汽车音响目前比较主流的“主动分频”模式,因此“平衡输入平衡放大”可以看做是小吉留给“被动分频”的死忠分子的礼物吧。然而,由于平衡放大对元器件的配对要求极严谨,5000一批的零件达到全平衡系统高精度配对的只是寥寥无几,这就使得功放的左右声道差异极小,相位同步,结像自然可以做到非常精准了。
3、为什么看不到音量调节旋钮?
首先,车用功放上的确是没有音量调节旋钮的设计,而且还是固定增益;影响其输出音量大小的称之为“输入电平灵敏度调整”旋钮,一般是0.5V到8V之间;当然,对于玩家来说可以不用理会,因为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往右拧音量变大,往左拧音量变小。
但设计师小吉认为音量电位器对声音的影响太大了,车上的颠簸也会让电位器加速老化,于是这台“大长枕”采用了“分流式增益匹配”设计,简单说就是用直插的电阻模块来代替一般的音量电位器,这是功放设计中最“发烧”的做法,而随机也附送了一大批电阻插件供玩家组合使用。把模块插好(当然要左右一样),再盖上金色面板,自然就看不到了。

好声的秘密二:用直插电阻代替可变电位器

随功放附送直插电阻模块
4、费煞思量的安装方式
汽车功放一般的安装方式是平铺在尾箱底部或者吊装在后排座椅后面。但像这样近一米长度的功放,平铺安装非常占空间,而吊装也不耐颠簸。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将功放平放在后排头枕后面的平台上,装上去不到一个月就拆下来了——还是太颠簸,并不平稳。

功放挂在黑色的网上,非常牢固!
后来的做法又是一个创新:使用美国进口的又硬又有韧劲的橡胶条在尾箱织一张网,用铆钉固定在尾箱,再把功放整个“挂”上去!这样做的好处太大了,不仅车上的震动被大大减弱,网孔还可以用来走线,使得尾箱的布线看起来更简洁。我都想为这种做法申请一个发明专利了!
四、系统调音思路和得到的一些认同
相比家用音响,汽车音响系统有其先天的缺陷:一是左右两边喇叭到驾驶位的距离不一致,二是听音距离较近,直接声的比例容易偏大,声音发干;三是车内空间小,混响时间短、混响强度大,而且由于玻璃的大面积存在,各种频率的声音反射不均衡;四是喇叭和喇叭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远,这个距离导致传统的家用分频网络不能适用于汽车音响上。
在这样的缺陷面前,汽车音响能否和家用音响一样,既追求声场、定位,又有准确的还原,还要有丰富的音色呢?在我看来,虽然殊为不易,但并不是不能做到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首先要清楚这个“罗马”指的是什么,不然那条路就不知道拐到哪里去啦!
所以,我自己首先用专业的广播、录音器材搭建了一套音响系统作为比对,同时在大量录音制作演绎都上乘的唱片的帮助下,安装并调试了这套汽车音响系统。安装的关键一是前门的门板腔体处理,二是仪表台高音的指向,三就是功放安置和线材的排布了。调试就是采用主动分频+延时的方式,功放的每一路推动一只喇叭(超低音用5/6路桥接),每一只喇叭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使它们发出的声音能刚好聚焦到中控台上方中间偏左处,再以参量均衡器的介入来减弱互调失真并调节最后的音色——总之,把汽车音响当作一个给定的复杂、封闭、不规则环境下的音响系统工程,就对了。
9月9日观看完《摘星的晚上——李国祥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之后,我和著名歌手王闻、曼莉在我车上边听各种时期各种类型的唱片(我的车上随时放着各类正版唱片300余张),边讨论唱片、录音、母带制作等,越聊越开心,不知不觉超过凌晨2点。多年来,我也一直邀请家用音响的设计师、媒体人、唱片公司老总、家用老烧(如十八子音响博物馆的李积回先生)等上车,向他们展示“汽车音响是家用音响在汽车上的延续”这个理念及其实现,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再次感谢《视听前线》杂志能开先河,为家用音响的读者们报道了汽车音响发烧友们的生态圈,“音响·音乐,一种脱俗的生活态度”也得以在汽车音响发烧友中得到有力的传播。【oh访谈】下一期,将会“向美丽出发”,深入介绍一种让你的汽车音响“漂亮到叹为观止”的工艺!
浏览 2,796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