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旧日新足迹”澳洲巡演,重临2007年到访过的布里斯班、悉尼和塔斯曼尼亚的首府霍伯特三个城市,终站则由当年的新加坡改为墨尔本,全程十七天(8月1日至17日),共演出了七场,从首站在布里斯班的 ...
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旧日新足迹”澳洲巡演,重临2007年到访过的布里斯班、悉尼和塔斯曼尼亚的首府霍伯特三个城市,终站则由当年的新加坡改为墨尔本,全程十七天(8月1日至17日),共演出了七场,从首站在布里斯班的演出,到在墨尔本最后一场的几乎是即兴地加奏摇滚名曲《Bad Romance》,整个过程就仿如是一次追梦的音乐旅程,七十多位青少年带着这次巡演的大轴曲目,加有《冬之梦》副题的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踏上八月正逢冬天的澳洲大地,而当时面对的“国际青年乐团音乐节”的三场音乐会,便是这次追梦旅程的开始。
带领这群由十多岁至二十多岁的青少年追梦的指挥,是近年来活跃于香港乐坛的廖国敏,他现时是费城乐团的助理指挥,是该团有史以来担任该席位的首位亚洲人,明年5月他将要到广州来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半舞台版歌剧《爱的甘醇》。他今日的成就,正好是一个追梦成功的实例。廖国敏在澳门土生土长,亦是澳门青交早年培养成才的成员。他在繁忙的演出日程中,仍花用半个月时间来带领师弟师妹去追梦,自是反馈之心。
由澳洲布里斯班的昆士兰表演艺术中心(QPAC)主办的“国际青年乐团音乐节”,邀请了来自五个不同城市的青年乐团在昆士兰多个城市场馆举行十多场音乐会及交流活动。压轴高潮活动是于8月5日QPAC音乐厅举行的五团大汇演,这就像是一次竞技比拼的观摩表演了。
幸好出访前廖国敏先行与乐团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了以“扬帆•勇进”为名的“澳门青交十九周年会庆音乐会”,而且团员基本上与澳洲巡演的相同,也就是说双方已经有一定默契了,而这也成为了巡演前的预演音乐会。抵达布里斯班后,乐团随即进行排练并按音乐节安排的日程先行在阳光海岸的卡朗德活动中心和黄金海岸的艺术中心举行了两场热身音乐会。在这两个渡假城市的演出因为时在冬末,天气凉快,观众多穿盛装出席。演出气氛很好,各演出小乐手的集中力在首场仍见出有个别未足够而有疵漏,但在第二场已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份量重的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管乐奏来自信心增强,弦乐力度感和变化幅度都大大提升,而《昆虫世界II》的演奏,对仿声造形,写景描情的效果亦越来越纯熟。至于在大汇演中没有登场的小提琴陈雨婷在首场演奏普罗哥菲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她演奏的三个乐章的不同速度与表情都能做出了对比效果,第二场改奏在澳门预演时演奏过的《梁祝》亦奏得更为流畅。可以说,这两场热身演出让各小将演出时的集中力得以大大提升,信心也就得以大大增强。
大汇演当晚,澳门青交首先出场。主办者要求各乐团只能演奏二十分钟的音乐,最好能包括具有本土特色的乐曲,就此点而言,澳门青交选奏了于澳门土生土长的林乐培所写的《昆虫世界II》,虽然因为时间所限,只能选奏第一乐章《群蜂嗡嗡》、第四乐章《穿花蝴蝶》和第五乐章《昆虫世界》,但林乐培运用仿声造形,写景描情,将童趣融入于音响中的独特手法与效果,至今历久犹新,极具特色。这也是当晚八首乐曲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曲。事实上,当晚三个乐章奏毕,热烈的掌声说明大家对这首乐曲都有共鸣,这可说是对在当天于香港度过九十岁诞辰的林乐培大师的最佳生日礼物。
澳门青交接着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只奏了长约十一分钟的终章,论乐曲难度与深度,这首作曲家年轻时的交响曲,的确是不及他晚年的第六交响曲,但第一交响曲的终章,在廖国敏指挥下,却能奏出充满力感及感情饱满的音乐,更难能可贵的是,该乐章开始时让人多少有点担心的铜管与木管在当晚都奏得很稳当。末段张力逐渐增强的高潮效果,感染力更较预期的好得多,可以说,澳门青交这群看来大部份仍是中学生的澳门孩子乐团,奏出了出乎意外的音乐。
水平明显较弱的台湾桃园市推广中坜青少年管弦乐团不用说,继后上场的史图加特青年室乐团、德国曼海姆青年交响乐团和东道主昆士兰青年交响乐团的历史都较澳门青交悠久得多,乐手亦成熟得多,但澳门青交的表现,不仅不失色,还能先声夺人地突显出明确的、富有青春朝气的个性,那可没有半点侥幸呢。
澳洲之行第二站,于霍伯特的联邦音乐厅登台,8月7日举行了一场下午音乐会。联邦音乐厅是霍伯特的旗舰音乐厅,亦是塔斯曼尼亚交响乐团的的演出基地。
这场音乐会最大的意义在于邀请了七位塔斯曼尼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在下半场加入乐团助阵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交响曲。这首长达四十分钟的交响曲在澳、霍两地乐手的携手下,尽管只经过两次排练,亦已能做到相互配合的默契,独奏的乐段奏来信心强了,第一乐章主题的俄罗斯风味亦强多了,乐章的高潮乐段亦提升了澎湃的力量,终章末段的张力强度亦有了明显提升。很显然地,这几位外援对演出带来了新得刺激,让每位乐手奏出更强之音,难怪这几位音乐学院的学生,对大多较他们年经的澳门青交的团员的高水平表现都感到惊讶而大加赞赏!
至于上半场开场的《昆虫世界》独特的音响,从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兴趣,而陈雨婷担任独奏的普罗高菲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经过在阳光海岸演出后,与乐团的互动配合,强弱呼应,都见出更为顺畅。可以说,在霍伯特星期日下午的演出,就如霍伯特冬日下午暖和的阳光,让观众听完音乐会后亦感到无比暖和。如果说柴可夫斯基的 “冬之梦”仿如是澳门青交此行为仍处于冬季的澳洲带来热情温暖,那么这一梦想在霍伯特已实现了一半。
紧接着行程的下半部,包括在历史性建筑的悉尼市政大楼的世纪大厅,和在墨尔本的罗拔•伯克活特大厅演出两场,这两个大厅均可容纳超过一千五百人入座,是此行演出六个场馆中空间最大的两个。也就是说,此行乐手要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各个场馆的音响反应特点,并作出适应。因为音响质素与场馆气氛都是影响演出效果很重要的因素。当然,最重要的是悉尼是澳洲人口最大,社会商业活动与文化活动最繁华的世界级大都会,而墨尔本则一直是被视为澳洲文化首都,因此最后两站可说是澳门青交此行重中之重的重头演出。而由于两个演出场馆的不同特色,这两场演出出现了不同的效果。
悉尼市政大楼的世纪大厅,是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华丽气息的大厅,当晚不仅舞台上演奏的小乐手被这种带有欧洲宫廷大殿的氛围感染,奏来特别投入,观众自大门进场,经过高悬着大水晶吊灯的绿厅,再进入世纪大厅,整个过程便已有点走入时光隧道,走向艺术之神朝圣的感觉;音乐仍未奏响,已感受到那是美的化身。音乐奏响,更是有美妙极了的感觉。最奇妙的是,一袭红衣登场的陈雨婷凭其娇小玲珑的东方女性形象令全场瞩目。而当《梁祝》的主题旋律在她的琴弓上流泻出来,萦绕着世纪大厅内的雕栏画栋,她更仿如祝英台的化身。
同样地,开场所奏林乐培的《昆虫世界II》,在此一欧洲式艺术殿堂响起,带来了大量昆虫之音,怪异中有种奇特新鲜且兴奋的感觉。下半场压轴大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的音乐,在此一华丽大厅听来,就更倍添了对俄罗斯宫廷大殿及俄罗斯风土大地的联想,特别是首尾两个乐章,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这可是一次让人感受到场地特点营造的气氛对音乐欣赏具有重大影响的活生生体验。
在悉尼除了有世纪大厅的演出,还特别安排在中国文化协会举行了一场室内乐音乐会,这由十多位弦乐手组成的弦乐小组登场,演奏了维瓦尔第的《四季》选段、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和Lady Gaga的《Bad Romanic》(弦乐版),木管组则演奏了莫扎特的木管五重奏降E大调嬉游曲、比才木管四重奏《卡门》组曲等室乐作品,展示出澳门青交更为细腻精致的艺术处理能力。而由于闻讯而来的爱乐者众多,澳门青交除登场演奏者外,工作人员亦要退场腾出座位,以解水泄不通之患。
墨尔本的罗拔•伯克活特大厅,是蒙纳殊大学内的表演艺术学院的音乐厅,这却是一个很现代化的音乐场馆,舞台上有大型管风琴,管风琴左边背壁还装嵌有瞩目的大学徽号浮雕,自有一种稳重的学院文化气氛,有着与悉尼的世纪大厅是截然不同的氛围。对澳门青交的演出者来说,这却是此行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事实上,当日各人在舞台上的表现,亦是各场专注性最高的一场,《昆虫世界II》的六位敲击乐手奏得尤为落力,《梁祝》高潮时,十一支铜管乐与九支木管乐的爆发性音响,亦奏出了那股动人的悲剧性;“柴一”终章最后掀引出的无穷张力感,亦能掀引着场中每一位观众的神经,很自然地在曲终大力鼓掌!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廖国敏返场对大家说,排练时才决定特别为墨尔本观众加奏一曲,但他并没有说曲名,随手却掏出“黑超”(墨镜)戴上,马上变身为一位流行乐坛大哥,与此同时,乐团中不少男女小乐手亦戴上“黑超”,并在廖国敏摇摆着的指挥动作下,奏出了Lady Gaga的流行名曲《Bad Romance》,未待奏毕,哄堂掌声喝采声已不绝!澳门青交的“旧日新足迹”澳洲巡演,便在大家意想不到的一曲摇滚乐中写下完美句号,这亦突显出了他们的青春心灵追求的丰富想象力。
浏览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