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早些时候,我应波兰外交部的邀请,在波兰展开文化和建筑改造考察之旅。沿途经历的三个城市,华沙、罗兹和波兹南都各具特色。华沙作为当代波兰共和国的首都,自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波兹南是波兰民族 ...
今年早些时候,我应波兰外交部的邀请,在波兰展开文化和建筑改造考察之旅。沿途经历的三个城市,华沙、罗兹和波兹南都各具特色。华沙作为当代波兰共和国的首都,自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波兹南是波兰民族的历史发源地,是靠近德国的波兰西部城市,与东部相比非常现代化,也非常德国化;与满街都是德国建筑的波兹南相比,罗兹则充满东欧斯拉夫风情。在波兰遭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瓜分的漫长痛苦岁月里,罗兹是沙俄帝国版图上最西端的纺织工业城市,这里出产的布料制品被纳入到沙俄帝国的大市场里,一直远销至北美阿拉斯加。
罗兹一直是以工业为本的城市,一整片沙俄时期的红色砖厂房成为了这个城市最显著的特色。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最严重的国家,国都华沙被侵略者夷为平地,罗兹却躲过了战火的摧残。战后的波兰政府一度考虑迁都罗兹,但最终还是选择在华沙原址重建。六十多年来,罗兹一直被定位为波兰的重工业城市,被誉为是波兰乃至东欧的“曼切斯特”,一眼望去灰蒙蒙一片。在90年代,波兰实体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二战躲过了炮火洗礼的罗兹经济一落千丈,很多街道和房屋都破落不堪。随着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大量西欧资本进入波兰,给该国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罗兹试图通过欧盟资金进行全面翻新,试图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展示给世人。
春夏交接的波兰乍暖还寒,我的车子到达罗兹,已经是黄昏时刻。日落之后的罗兹近郊一遍颓门败瓦,转角处还见枯藤老树昏鸦。我仿佛来到了世界著名的波兰电影导演克日斯托夫•基斯洛夫斯基(著名的“蓝,白,红”三部曲就是诞生自他手下)笔下那个年轻时呆过的罗兹:“在罗兹你可以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人物和贫穷景象。在二战以后,我和小伙伴们喜欢做游戏,就是打赌谁看到经过课室窗户前的残疾人最多。分数最少的那个同学要请吃午饭。”今天的罗兹,虽然没有战后那样满街都是残疾人,却依然让人感到怪异和神秘,街头巷尾夸张的涂鸦更加增添了哥特感觉。
当得悉罗兹即将申办2022年小型世博会的时候,我不禁惊讶:这座土头灰脸的城市如何能够代表波兰向世人展示经济成就的呢?随着第二天早晨阳光照亮了罗兹的天空,我才得以一探罗兹的真面目。就好像欧洲美术史书里面说那样,中世纪的欧洲人非常注重阳光;一缕阳光射进教堂里,让人马上产生一种崇高圣洁的感觉。同样,阳光抛洒在罗兹大地上,彻底洗脱了前一天晚上的凋敝感,这座城市的红色转房子在蓝天白云下更加耀眼。
我们来到一个体积异常硕大的广场上。在正午灿烂又不毒辣的阳光照射下,这个地方的市民越来越多。整个广场被巨大的红砖厂房围起来,一侧厂房被改建成热闹的购物广场,一侧厂房则成为了被一家奥地利开发商承包起来的四星级酒店。硕大粗犷的建筑结构,在现代灯光和当代艺术的衬托下,显出特有的味道。在十九世纪,这里曾经是整个波兰地区最大的纺织工厂,由犹太商人以撒列尔•波兹南斯基所拥有。他的豪华别墅就在巨大厂房和员工宿舍的隔壁,现在成为了罗兹历史博物馆。负责这个项目的场地管理人员告诉笔者,把这个工厂全面翻新成为市政广场,最大的难点在于把红砖逐块逐块清洗干净。修旧如旧,逐个砖头把积累了几乎一百多年的工业污垢和尘埃洗脱掉,占了整个工程预算的几乎50%。
波兰人相信,一座旧城的旧房子里,住着属于这里的灵魂。把这里的工业历史重新包装和翻新,让城市的历史脉络继续村落下去,可以不计成本。当然,罗兹的这个红砖广场只是罗兹众多工业遗产中的其中一部分。下午,我们又来到了罗兹另外一处巨型的厂房:这是罗兹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发电厂,在二战战后为整个罗兹工业区提供了电力保障。在庞大的涡轮机房里,地板被重新打磨光滑,再摆上几张椅子,就成为了一个用于会议和演出的空间了。就在发电厂外面,勾机和挖土机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在这里一个新的市中心即将建成。所谓“新的市中心”,其实并没有远离旧的市中心,而是旧地重新修建。在傍晚的寒风中,我们登上了发电厂的顶层,解说员的热情与骤降的气温成了反比,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罗兹市的变迁。寒风中我裹紧头部,看着整个罗兹市,又看看口若悬河,完全感觉不到寒意的解说员,我似乎感到这个城市正在蕴含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潜力。
晚上的罗兹并非马上变成了死城;相反,城中央一条长达5公里的商业步行街Piotrkowska成为了这座内陆城市最浪漫的街景。华灯璀璨,街灯在长长的欧陆风情街上形成了一条发光的项链。这条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修建的大街,到现在依然是全欧洲最长的商业步行街。萧萧寒风中,一个女小提琴演奏者在街上拉起了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另外一个女伴则在一旁看守着收集零钱的帽子。演奏者拉得凌厉不做作,但是技术非常扎实良好,在寒夜里让人感到一种凄清。在通常我们的理解里,街头艺人应该拉一些欢快的曲子,而不是让人感到凄清孤独。然而,巴赫的作品在这条街实在与画面太贴近了,黑夜里那些古老的建筑浮雕和柱子就好像巴赫音乐繁复的线条那样,古朴而不俗气。
正是在这条大街上,诞生了世界著名的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伟大犹太裔钢琴家在条街上度过了童年岁月,一尊鲁宾斯坦坐在钢琴前演奏的雕像被摆在街上格外醒目,鼻子被游客摸得太多,都已经亮出了闪亮的铜色。在罗兹,只要与古典音乐沾边的东西,就得跟鲁宾斯坦有关。这里的爱乐大楼室内乐厅被命名为“鲁宾斯坦”大厅,票务主任聊起鲁宾斯坦来更加是侃侃不断。在这个风尘仆仆的旧建筑依然占主导地位的城市里,罗兹爱乐大楼却光鲜亮丽。在这个结构有点像星海音乐厅的现代派建筑里,同一个位置安放了两台管风琴:一台只可以演奏巴赫和巴洛克时期的复古管风琴,一台是可以演奏圣桑《管风琴交响曲》这样规模的浪漫主义管风琴。
临别时分,我们的车经过罗兹中央火车站,这里将会成为新市中心最靓丽的部分。随着中国今年开始允许波兰苹果入口,罗兹将会成为大量波兰水果进入中国四川境内的铁路始发站。在“一路一带”年代,罗兹似乎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
浏览 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