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黑胶唱片的价值与版本鉴别(10) 张国荣《STAND UP》
原作者: 马凤钖
简介:《STAND UP》是张国荣1986年在华星娱乐公司灌录的一张粤语专辑,黎小田除作为监制外,还为其中2首歌作曲,为其中4首歌编曲。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代歌星,除了要有天赋异禀外,还得要有像黎小田这样的老师、师傅、行家 ...
《STAND UP》是张国荣1986年在华星娱乐公司灌录的一张粤语专辑,黎小田除作为监制外,还为其中2首歌作曲,为其中4首歌编曲。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代歌星,除了要有天赋异禀外,还得要有像黎小田这样的老师、师傅、行家作为带路人,为你倾心尽力,忙前忙后才行;此外,我们在词作者里不难发现,除林振强作词三首外,黎彼得同样作词三首,反而当时已颇具声望的郑国江也只作词两首。熟识许冠杰歌词的发烧友应不难发现,黎彼得此前多与许冠杰合作,从这张专辑看,黎彼得已开始与张国荣展开了深入合作。此专辑除大家耳熟能详的《STAND UP》和《黑色午夜》歌曲外,还有张国荣一贯以深情带磁性男中音演绎的《可人儿》慢歌,几声清丽的吉他声,已使人触动心弦。
一张黑胶唱片最先吸引人的其实是封套。从现在回望过去,恐怕这张专辑的封套设计比唱片的词曲录唱制更吸引人,关键是这张唱片的封套设计实在出色,有一时掩盖唱片歌曲的势头。该唱片封套的设计者是陈幼坚,有人曾经问他,说其设计的张国荣的唱片封套,哪张效果最令其满意?他说最满意是《VIRGIN SNOW》(雪中情),其二是《STAND UP》。后者是一张具突破性的唱片封套,“之前的唱片设计都很静态,到了《STAND UP》的时候,因为是快歌,要跳舞,自然需要有动感,所以出现了这张ROCK&ROLL封面。张国荣是一个天生的演员,做这些动作时,他的表现很‘放’”;相片以不正统的摆法,打斜对角,加强舞台动感;为方便乐迷不打开封套也能分辨得出唱片的颜色,封套还特意设计用笔触挖空一撇。
不同颜色唱片的商业考虑竟无意识地体现了流行文化特色。陈幼坚说,《STAND UP》专辑呈现了几款不同颜色的胶碟,当时的构思是那时张国荣已“吸纳”很多歌迷,其希望歌迷会收藏他不同颜色的唱片,此前发行过一张很靓的《为你钟情》白胶唱片,既增加了销量,又能彰显歌迷对他的忠诚度,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原创的作品。当时做唱片,除了包装歌手的形象外,还要想办法增加销量,所以做了三款不同颜色的胶碟,那么FANS一定会全部购买,现在看来这三款唱片仍是非常漂亮。
难怪有人说,张国荣当时引领香港唱片业的潮流。他首先在香港歌坛发行了纯白色黑胶唱片,《STAND UP》专辑又以黄色、绿色、紫色和黑色胶发行,成为音响和音乐发烧友的收藏佳品。据称,该唱片在香港年度销量达到八白金。不经意的商业考虑,成就了具有历史印记的文化产品。
一张黑胶唱片除有华丽的包装而没有良好的录音及还原效果,最终也是不会得到社会及市场的认可的。笔者以前一直对华星娱乐公司的黑胶唱片有一种观念,就是比较厚声,但不够通透。但随着音响器材的升级,现在反而觉得,华星的唱片既厚声,又通透,早期的录音,还有较浓的模拟味。可能这正是黎小田监制的风格。也可能,笔者所用的试听器材,档次或搭配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或进步。
因此,自然引起了一个音效标准的话题。音响或音乐发烧友在听完一套音响器材后,总体上都会对其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可能讲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但潜意识里,他是有一个标准的,这就正如刘汉盛评论音响器材的“音响二十要”标准一样。不要小看这个音效评价标准,有时为争论音效的高低,有些音响发烧友反目成仇,甚至打架斗殴。笔者在几年前也写过一篇《黑胶唱片音效的判断标准》的文章,鉴于音响器材的千差万别,聆听者的判定标准往往也是天差地别,如何在音响器材跟聆听者两个大多数的基础上判定音效的优胜问题,笔者提出过一个观点,即“一套音响播放大多数黑胶唱片使大多数音乐发烧友都觉得好听,说明这是一套搭配和调校都不错的系统;一张黑胶唱片在大多数的音响系统上播放使大多数音乐发烧友都觉得好听,说明这是一张录音和音效还原不错的黑胶唱片”。
根据笔者的听音标准,第一次试听这套专辑四张黑胶唱片,器材是欧洲功放搭配美国早期钴磁音箱,MC唱头,笔者与另一名资深音响发烧友试听,实事求是地讲,同时对比四个版本的黑胶唱片,是很有难度的,毕竟人的耳朵对音效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且容易产生混淆,笔者唯有反复聆听,以最短时间在不同版本之间进行切换,从靓声程度来排序,分别是黑胶版、紫胶版、绿胶版、黄胶版。黑胶版整体声音素质最高,背景宁静,音域广阔,音场饱满,人声与乐器搭配清晰、自然、层次感或线条感分明,张国荣的男中音厚润、突出,具有磁性,听之犹如被软绵绵的羊毛包裹着舒坦。紫胶版主要在饱和度方面稍薄于黑胶版,绿胶版与黄胶版主要在背景、饱和度、层次感或条线感、宁静度等方面不及其他版。及至后来,在其他器材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不同品牌唱盘搭配MM唱头继续试听,其靓声程度的排序依然未发生变化。
随着笔者对不同音响器材和不同版本黑胶唱片之间组合对音效影响的理解不断深入,认识到声音有时确实是偶然配对的结果,并不具有唯一性,靓声与否有时相对音响器材而言具有相对性。因此,为公平起见,笔者对该专辑四个版本再次进行第三次试听,试听器材改为欧洲品牌早期落地音箱,MM唱头,试听人员也改为多人“盲听”,试听方式改为多轮淘汰制。结果,第一轮全部试听完,黄胶版在背景宁静度方面稍噪,首先被排除出来,第二轮试听基本确认黑胶版声音最好,第三轮试听基本确认紫胶版比绿胶版要好,这样一来,试听结果与第一次一模一样。起码,这符合笔者之前的判定标准,“一张黑胶唱片在大多数的音响系统上播放使大多数音乐发烧友都觉得好听,说明这是一张录音和音效不错的黑胶唱片”。当然,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是否每位音响或音乐发烧友相对各自的音响器材都具有同样的听感,就只能耳听为实了。
其实,目前的市场价格也基本反映了上面的听感,黑胶版价格最高,其他次之。是否值得拥有,相信听听自然便有结果。
浏览 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