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智力开发
原作者: 张维国
简介:音乐科学共天地, 比肩继踵两相依。 “望子成龙”人间喜, 音响艺术赐奇异。 莫扎特给我美, 贝多芬给我力, 达·芬奇给我智, 米开朗琪罗、爱因斯坦, 给我美,给我力,给我智。 纵观人类发展史,音乐与科学密切结 ...
音乐科学共天地,
比肩继踵两相依。
“望子成龙”人间喜,
音响艺术赐奇异。
莫扎特给我美,
贝多芬给我力,
达·芬奇给我智,
米开朗琪罗、爱因斯坦,
给我美,给我力,给我智。
纵观人类发展史,音乐与科学密切结合,最典型的人物非爱因斯坦莫属。
二次世界大战前,爱因斯坦在一个慈善音乐会上担任小提琴演奏员,演奏莫扎特的协奏曲。会后,回答美国音乐学家齐佩尔博士提问时说:“如果我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在分析音乐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时说:“音乐和物理学领域里的研究工作,虽不属于同一个族系,但彼此之间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力求反映未知的东西,在这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天很晚了,四岁的小爱因斯坦还在听妈妈弹奏悠悠的钢琴声,母亲决定教他小提琴、钢琴。渐渐地,弹奏协奏曲成了他最热爱的课目之一。
音乐的特性是幻想,是对客观世界、宇宙一种深情的神秘的幻想,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幻想。他认为,既然音乐有一种力,那么自然中也应有力,这最终导致了宇宙结构上的革命。
曾听闻,一位中科院院士回母校广东台山中学作报告时的第一句话是:“要赚钱,学经济;搞研究,学物理。”掌声雷动。如果我在场,我会把后半句改成:搞研究,学音乐,学物理。
人类真是万能。早有古希腊的哲学家、大诗人和剧作家,更有中国的杰出的大师级人物。
达·芬奇和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音乐的精通者,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人们对音乐的艺术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它在生理方面,特别是对人的智力开发方面作用有所忽视。
现代人从多方面论证了音乐的节奏与宇宙之间自然而伟大的同步律。正确掌握这一同步律对美化人生、提升人格、开发智力将带来极大的好处。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音乐是进入更高的知识世界的唯一的、非物质的方法”。对于音乐与智力的体验,贝多芬说得更深刻:“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贝多芬正是以这种超脱振拔的意志,战胜了耳疾,创作出令人类永不忘怀的音乐艺术。
有人说,音乐把美留给你,而把秘密自己留着。在开放的现代社会,音乐应该把美和秘密共同留给我们,这就是音乐信息给我们的幸福、健康、智慧。
当你听到一首情感丰富的乐曲时,你会感到心旷神怡。这样,你的大脑、你的想象力、你的形象思维就会在无言之中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你的智力。
歌德有句名言:“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爱音乐,也只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完全称作人。”不爱音乐的人要愤怒了!然而能看到本杂志的人是不会愤怒的。
德国天体力学家开普勒从小就愿哼家乡巴伐利亚民歌《和谐曲》,仅从曲名便知乐曲该是优美而和谐的,这自然地启发了他产生大胆的设想:音乐和谐,宇宙、星际是否也应该和谐?有这样大胆的想象,在与近乎长辈的丹麦科学家第谷的合作中,分析了第谷多年测量的大量行星运行数据,找出了数据的内在规律,从而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速度定律、周期与距离定律)。令人扼腕痛惜、可怜的是,他死在去勒根斯堡的路上,身边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仅有七分尼马克(1马克等于100分尼马克)。
宇宙间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着,而且都有固定的节奏和频率。比如人的心脏跳动一般为每分钟60-80次,而最舒服的音乐节奏就是二拍子和四拍子的,每分钟也应该是60-80拍。
曾有医学家做过实验:将每分钟60拍的音乐播放给高血压患者听,半小时后,血压从149mmHg降到138mmHg,心跳由84次降到78次。大脑在较慢的心跳情况下更敏捷更聪明。清晨,天刚亮,这时人的大脑是最聪明的。人休一夜,全身节奏放慢,身体越松弛,大脑越敏捷。这时思考数学题比平时要容易得多,同样创作灵感也较易激发,笔者略有体会。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认为,曲调的美来源于作曲家心灵的聪慧与善良,是人类自我发展的需求,是生理的,心理的。美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音乐中美的旋律是开发智力的有力工具。
为什么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这么受欢迎?为什么《G弦上的咏叹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简言之,是它们情趣高尚典雅、很有规律。在听赏中容易激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使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控制和协调的状态,从而获得开发智慧潜力的最佳条件。详情容当另文探讨。
我们知道,文学与艺术创作以及科学研究均需要灵感。什么是灵感,怎样激发灵感,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可否这样说,灵感是天才的显现。现在引用几位名人的论述。布封说:“天才即是耐心”。高尔基:“天才就是劳动”。歌德:“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东西,那是对真理的热爱”。车尔尼雪夫斯基:“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海涅:“人家在那儿高谈阔论天才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那样精深地劳动着”。列宾:“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赞赏”……也许有的读者对这些论述感觉不过瘾,那么只好自己去体验吧!
中学生都知道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他在60多年中获得1093项发明专利。然而日本的中松义郎到1985年56岁时已获得3260项发明专利。在运用艺术音响开发智力方面,日本大发明家中松义郎是值得我们崇拜和学习的。他在工作中有特殊的习惯,喜欢在音乐中思考。在听音乐过程中,一方面,遮蔽功能消除杂音信号,消除不利于创造性思考的心理杂音;另一方面,利用音乐声中杰出的幻想力,伴随着自己的幻想,从而进行发明创造。
达尔文在《自述》作品里回忆说:“音乐常常迫使我紧张的思考我正在研究的问题……”
用音响艺术开发智力时,要选择和声浓厚交响乐曲。有识之士就应当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和声知识,从而使自己充满幻想。回顾过去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往往会发现他们本专业领域的成就与他们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包括音乐修养)是分不开的。
音色的魅力和旋律的诱导力是激发幻想的有力工具。每一种乐器都有特别的音色,多种乐器的音色组合出现新的复音色,加之和声的参入,这象征着世界变化多端的奇花异景。大脑是复杂的机构,各种音色对大脑起着不同的作用,借以调节不同的感觉区域,产生各种不同的幻想。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60多年前大学一年级(1958年)时,第一次听西安歌舞剧院演出的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其中一段优美的旋律至今不忘。后查证资料得知,这是一段由英国管演奏的悲歌性质的乐曲。这段旋律是受到美国诗人朗费罗的长诗《海华沙之歌》第十二章《饥荒启示》而写的。叙述海华沙之妻因饥饿临终前对丈夫的思念,以及海华沙仿佛看见妻子死亡前的痛苦与悲哀。
纯音乐的乐曲,它的情绪是一定的,但它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不定、多变的。我们哼这一段乐曲,至少会有以下几个感觉:悲哀、忧伤、怀念、若有所失甚至送葬等等。我们采用它的内容是用来凭借我们的大脑引起回忆,恢复记忆功能,这既是音乐医疗方法也是音乐能开发智力的功能。在听赏中可以排除其他干扰,迅速改变大脑状态,有意识进行注意力的转移,促使我们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上。
这段音乐由英国管(又称中音双簧管)奏出,英国管音色色调暗,甜美而凄凉,想念中又流露出惆怅,使人宁静沉思。此独奏曲可用来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
优美的旋律必然具有幻想性,好像在现实中从未感到,于是寄托未来,变成心中潜意识:一种追求美的内力。这种内力每日每时总是抓住时机以生物电形式刺激思维力。于是就加强了改革社会的动力。一个人若没有了幻想,就没有了生命动力。在进行音乐与智力训练时,必须选择具有良好旋律的乐曲。既优美又具有高尚情操的音乐对人特有启发性,可以共鸣,引起感情冲动,引起联想幻想。
优美的旋律易引起注意力,抑制其它心理杂音,导致大脑放松。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灵感几乎都是在大脑特别放松、特别清新、思维活动又十分敏捷时才会产生。因为轻松、愉快,乐观等情绪不仅产生超强记忆力,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当然,对于健康长寿也是极其重要的。
前面提到的日本发明家中松义郎工作前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的音乐。因为这些音乐既安宁又优美,而且具有强烈的幻想性。例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无词歌》等。中松义郎需要在短时间内进入发明创造的工作阶段,音乐便成为他最能依赖而又绝妙的武器。
以上音乐对大脑刺激属于精神范畴,但也需要物质的补充。这就要有合理的食谱,比如多摄取卵磷脂,血液中的胆碱量就增加,具有强记硬背功夫的脑棘突触就会增加,功能就自然活化,记忆力就大大提高。
经科学家的研究,这里介绍幼儿和接受考试的学生食谱,当然也适合于任何成年人。
大脑的活动需要最新的、最美的、最灵巧的信息的刺激,这样它就变得愈来愈灵巧,愈来愈敏捷。
对于为开发智力而听音乐,最吸引人的就是节奏、旋律、插句、和声、各类乐器的音色所造成的那个奇异的环境或神秘的世界。
音乐是灵感的产物,是想象力的产物,也是情感的产物,这三条的物质基础是客观世界对作曲家的影响。
好的管弦乐曲,好的音响器材,它传出的音乐声波,可以增加人的想象力,而且它的魅力甚至超过你的自控力,你会从音乐的美延伸出神秘的幻想世界。
浏览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