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花都英雄魂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欣赏(下)
原作者: 赵建人
简介:3 谐谑曲:埃菲尔铁塔的雄姿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欢欣鼓舞,热烈阳刚,充满朝气,它和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一乐章的前后两部分都是疾速迅猛的音调,一如万千骏马,奔驰 ...
3
谐谑曲:埃菲尔铁塔的雄姿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欢欣鼓舞,热烈阳刚,充满朝气,它和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一乐章的前后两部分都是疾速迅猛的音调,一如万千骏马,奔驰在碧绿茫茫的草原上。音乐的中间部分速度稍慢,是象征着光明与未来的号角声,悠远苍茫。整个乐章酣畅淋漓地描绘出英雄们不惜流血牺牲所换来的春意盎然、阳光普照的崭新社会,它在尽情讴歌贝多芬心目中光明正义法治和谐的共和理想。
摩登花都时尚巴黎,更是一座光荣的英雄城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就在巴黎爆发,7月14日,起义群众一举攻占了作为封建制度象征的巴士底监狱。如今在这里参观游览,来来往往,一抬头就看见了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它雄伟健硕的钢铁身姿直指苍穹。望着它,自然想起中国伟人毛泽东的词句:“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座铁塔坐落于塞纳河南岸的战神广场,建于1889年,为了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00周年,也因为这一年法国要举办世界博览会。53岁的建筑师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Alexander Gustave Eiffel)提出的设计方案一举中标,这座铁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加起来,总高324米,它看起来就像一堆巨大的玩具模型组件,组成它的钢铁构件竟然有18038个之多,总重量达10000吨,整个施工过程共钻孔700万个,使用了1.2万个金属部件,用去铆钉竟达250万个!除了四只脚由钢筋水泥砌成之外,埃菲尔铁塔全身都以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这座巍巍高塔有三层平台,分别建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的地方,其中第一、二层平台里分别设有餐厅,第三层为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可惜坐电梯排队时间实在太长,我们只好忍痛放弃,登上另外一座209米高的蒙帕纳斯大厦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巴黎小”。作为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凌霄俊逸的埃菲尔铁塔如今已俨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法国灿烂文化的象征之一、巴黎的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它被法国人爱恋戏谑地称为“铁娘子”(哈哈,此雅号恰好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相同!)。可是当年这座庞然大物的建造曾经受到以莫泊桑、小仲马为首的300多位法国文化艺术建筑界著名人士的登报抗议,建成二十年之际还差一点被拆除。他们的意见并没有错:在古典韵味浓浓,文化气息满满,温馨醇和处处的巴黎市中心,增添这样一座黑蜮蜮、冷冰冰的钢铁怪物,的确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可随着时光渐渐流逝,现在,无论巴黎的每一位普通市民,还是世界各国远道而来的亿万旅游者,都把埃菲尔铁塔看成代表法兰西荣誉的纪念碑,看成是浪漫巴黎的显著象征。来巴黎旅游,不抬头仔细瞻仰一番它的巍巍雄姿,似乎绝不可能。这座世界建筑史上的超级杰作,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之记录达45年!它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它代表着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转换的那个灿烂的黄金时期。而巴黎的旅游部门,也是靠着埃菲尔铁塔年年赚得个盆满钵满。晚上,我们特地赶来观赏埃菲尔铁塔的亮灯仪式,短短十分钟,真的是光华璀璨,火树银花,动感十足,缤纷艳丽。次日傍晚,坐船游览塞纳河,两岸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歌剧院、亚历山大三世桥……一座座经典建筑都沐浴在淡淡的金晖里,半天的红霞在慢慢暗去,好一幅“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绝美画卷!如此迷人景色里,不时有埃菲尔铁塔作为背影巍然屹立,煞是好看。
4
终曲乐章: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仪式
《英雄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为变奏曲,贝多芬把他曾经歌颂神界英雄普罗米修斯的音乐主题奉献给了他心目中的伟大英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作曲家根据这个主题撰写了十首变奏曲,音乐从人性的各个不同侧面,把他理想中的英雄表现得更加立体丰满、真实感人、多彩多姿。
2018年10月,第一次来到法国,就感到此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挺高的。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他们的高卢雄鸡梦:法兰西民族的伟大复兴早已实现。这儿流行着一句顺口溜:春天干活,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这就是法国人一年到头的生活,他们似乎很少有“亚历山大”之类的事情。说好了时间去卢浮宫,导游看了一下手机,告诉大家:卢浮宫今天上午罢工两小时,上午10:00才开门。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此类事很常见。“高卢雄鸡”真的被宠坏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啊!四处看看,除了导游告诫大家晚上最好别去蒙马特之外,此地还丝毫看不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
据同时代人回忆,对于拿破仑反抗封建帝制,贝多芬十分景仰充满期待,他“爱共和的原则,主张无限制的自由与民族独立,他渴望法国实现普选,希望拿破仑能建立起这个制度来,替全人类的幸福奠定一块基石。”1802年秋天,在法国驻维也纳公使伯纳多特将军的建议下,贝多芬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波拿巴创作一部交响曲。1804年年底,贝多芬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在总谱上恭恭敬敬地写上了题献给拿破仑的辞句,并且将其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就在这个时候,巴黎传来了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不可遏,愤然撕去交响曲总谱的扉页:“想不到他也只是个凡夫俗子。现在,他将逞其野心,践踏人类的一切权利,成为高踞人上的暴君了!”后来,这部作品首演及出版时,改名为《英雄交响曲》。
现在,我们来欣赏巴黎卢浮宫里尺幅最大的油画: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现在的卢浮宫,早已不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靳尚谊等等前辈来法国留学那个时候的情景了,你想摆下画架,凝神静气地临摹眼前这一幅幅美得使人惊叹的传世名画,那简直没门!这里到处都是熙来攘往,人流如潮。你举起相机,想把这幅《自由引导着人民》拍下来,得花费多大功夫,才能避开汹涌的人流。《蒙娜丽莎》那永恒迷人的微笑前,始终拥挤着五至六层如痴如醉的观赏者,我实在挤不进去,只好忍痛苦笑:还是算了吧!看来,全世界人民对美的感悟能力真的是大大提高了。
古今中外,就要数做皇帝的欲望最最难以抑制,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曾马失前蹄,崔嵬巨人如拿破仑也当然概莫能外,甚而至之“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1804年的12月2日,管风琴庄严地奏响了法国国歌《马赛曲》,宏伟的巴黎圣母院里传出了“皇帝万岁!”的呼声。拿破仑一世皇帝加冕仪式正隆重举行。事先这位皇帝特许画家大卫可以在仪式进行中随意走动,他要求大卫用画笔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把今天的场景记录下来,画成一幅巨幅油画。这位法兰西皇帝还极其傲慢地要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他加冕。加冕典礼开始后,拿破仑却拒绝跪在教皇面前让庇护七世给他加冕,他竟然极其蛮横无理地把教皇手里的皇冠夺过来,戴在了自己头上。拿破仑“自己加冕自己”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共和的美丽梦幻破灭了,一个新的封建帝制君主又重新将辽阔的欧罗巴拖入了浓重的黑暗阴霾之中。
现在,我们看到:在画幅中央,身穿华丽紫红色丝绒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一顶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约瑟芬皇后的头上戴去。约瑟芬身后的紫红色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衣角。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他有气无力地呆坐着,似乎有点无可奈何地,默认眼前这一幕不可思议的场景。这幅油画的画面,构图实在宏大,看起来金光闪烁,富丽堂皇;拿破仑一世、罗马教皇、约瑟芬皇后以及在场的一百五十多个人物,是人各有貌,非常真实,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以及生动贴切逼真的表情;巴黎圣母院内浩大的场面、复杂的环境、华丽的背景、众多的人物所特有的光影效果以及缤纷繁复的色彩层次和强烈的质感,都让观众看得纤毫毕现,纷繁氤氲,细腻传神,栩栩如生……这一切,实在令人惊诧、赞叹不已!可见大卫的精彩画技,如何之高超!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画家大卫一共画了两幅,几乎完全一样。个中区别仅在于拿破仑最宠爱的妹妹波利娜·波拿巴身上所披的纱,卢浮宫里的这幅是白色的,而凡尔赛宫里的那幅,拿破仑妹妹披的纱是红色的,我们昨天在那儿也欣赏过这幅巨画。在欧洲绘画史上,这位大卫是表现法国大革命的专业户,大家熟知的名画《马拉之死》《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等等都出自他笔下。
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实在太大了,艺术珍宝浩如烟海,仅仅参观游览两个小时,实在时间太短!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我们结束欧洲之行回沪刚刚几周,2018年11月17日,真想不到巴黎就爆发了“黄背心”运动,从示威游行发展到了打、砸、抢、烧,波及法国各地。凯旋门下,暴徒横行;香榭丽街,一片狼藉。而且每逢周六皆如此。2019年4月15日,有760年悠久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竟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呜呼,昔日里多少人心目中向往的人间天堂,时尚繁华浪漫的玫瑰之都法国巴黎,顷刻间成了维克多·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我喜欢的唱片是卡拉扬1963年指挥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录音,历经半个多世纪时间考验,堪称经典,现在已经重新制作成了SACD版本,音效上佳。
浏览 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