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

原作者: 翊青

简介:5号是老肖最有名、演出最多、录音最多的交响曲。在5号之前,老肖的4号交响曲被当局压制,歌剧“马克白夫人”的演出被取消,自己还被斗争差点被活活整死。5号交响曲可以说是他大难不死之后,重建自己地位的作品;从音 ...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5号是老肖最有名、演出最多、录音最多的交响曲。在5号之前,老肖的4号交响曲被当局压制,歌剧“马克白夫人”的演出被取消,自己还被斗争差点被活活整死。5号交响曲可以说是他大难不死之后,重建自己地位的作品;从音乐角度看是一首非常传统保守的巨作。
探索一首作品,其重要的切入点是从作曲家当下的时光背景与人生遭遇去理解。当人们提到第5号交响曲的时候,大多会讲到这首曲子的内心境界与隐藏在音乐中的东西,而隐藏在音乐中的东西,是最后一个乐章,最后激荡雄伟的结束其实是“虚”的;铜管吹奏着大调旋律、定音鼓的强烈敲击,木管和弦乐豁命地地演奏“相同”的一个音,把整首曲子升华到精神的最高点,这些全都是“虚”的! 老肖真正要说的是,这其实只是一个七彩缤纷的大泡沫,一个脆弱又易碎的极大泡沫。
我们先看第一乐章,整首肖5的曲式采用的是传统的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结构比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要严谨清晰,可说是继海顿之后难得一见的标准奏鸣曲式。老肖以纯古典乐派的方式写出5号交响曲,不单是为了让当局可以理解其作品,同时要证明以往那些伟大作曲家写的东西,以自己的风格也能做到;一个乐章,仅仅一个主题,即一开始的8个音符,和勃拉姆斯四号交响曲的开头非常类似,两个音一组,发展成各种调性、速度、变奏、情绪、甚至演变成第二主题。最精彩的部份是在接近结尾的时候,弦乐重现第一主题,铜管同时以卡农风格吹奏出第一主题的音程间隔,制造出了强烈的惊悚效果。
第三乐章,广版,是一首呻吟的哀歌,也是一种悲哀的控诉。整个乐章没有铜管,调性又那么不稳定,不断地变换,由此可见老肖的意图,整个乐章是那么地凄凉,那么地脆弱易碎。老肖在经历迫害面对死亡的惊吓之后,明白了生命的脆弱,才写得出这种音乐。直到第三乐章结束,脱离了死亡的恐惧,进入第四乐章,生命的力量才再次出现。
第四乐章可以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也可以以悲哀的力量,一步一步堆出生命的爆发力,两种诠释都可以。但我认为悲哀的力量比较适合整首交响曲的逻辑,而且能激发出更多爆发的潜力。到最后要结束的时候,铜管和打击乐演奏大调光明升华的旋律,所有的木管和弦乐齐奏一个“La”,这个 “La”是整首交响曲的解锁关键。在「证词」这本书中,老肖说:“第四乐章是极端「滑稽的模仿」,代表被强迫的喜乐。”(被当局霸权强迫要做出欢乐)。虽然「证词」这本书被后人评价为缺乏可信度,可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探索到一些蛛丝马迹,再配合乐谱求证。回到音乐,乍听之下,弦乐和木管的“La”似乎是伴随铜管旋律的和旋,衬托出宏伟飘扬的气氛,可是有了第三乐章的凄凉与苦诉,这个“La” 到底是颂扬荣耀,还是被强迫欢乐下所夹杂的煎熬呢?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孔德拉申 / 莫斯科爱乐
Kondrashin / Moscow Philharmonic


孔德拉申的速度一向偏快,这张也是一样,也因此更有激荡回肠的感觉。莫斯科爱乐在孔德拉申的时期,每一个音都是扎扎实实地深钉进去,第三乐章听完之后,感觉生命尽头的冰冷,夹杂着呻吟,有种凄凉的“生灵涂炭”,让人明白老肖在面对生命迫害时内心的感受。整首曲子的结尾还用了少许的抢版,很是特别。
海丁克 / 荷兰皇家大会堂交响乐团
Haitink /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这张5号和皇家大会堂乐团,9号和伦敦爱乐。9号演得也是不错的,合并一起是一张很好的专辑。虽然5号的第三乐章不够深入,不够极致,可是我还是愿意推荐这张的原因是它的录音真好!第一、二、四乐章的紧凑度,演得真是棒!每一个乐章不同段落的速度与气氛转换地好极了,意境分明。虽然第三乐章为美中不足,其它可取之处还是很丰富的。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马克西姆  肖斯塔科維奇 / 苏联国交
Maxim Shostakovich / USSR State Symphony


老肖的儿子马克西姆( Maxim )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挥家,他和伦敦交响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都录过老肖的交响曲,各有不同的色彩而且都非常精彩。除了这张5号交响曲,还有15号,第1号钢琴协奏曲(老肖的孙子担任钢琴独奏)都是上乘演绎佳作中的佳作。在最后一个乐章接近结尾9分多钟的时候,速度竟然慢了下来,有趣的是压迫感依旧持续地延伸。找出总谱一看,原来老肖的儿子才是对的,这才是老肖要的速度!这种速度更能显示出人民硬是挤出“虚假的欢乐与荣耀”。反之,其它的录音加快了原谱的速度,增加了紧凑和刺激,甚至辉煌,虽然好听,却不一定是老肖本意。这是一张非常好,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版本!
普列文 / 伦敦交响乐团
Previn /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普列文和芝加哥录过一次肖五,非常棒,但这张指挥伦敦的录音是更胜一筹!

这张和伦敦的肖五是普列文担任伦敦的指挥其11年中的巅峰状态,这时期的普列文和伦敦还录了威廉斯和华尔顿的交响曲,每一张都似绽放的青春年代,音色饱满,色彩细腻,万马奔腾;普列文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了乐团,乐团也贡献出了最强大的爆发力。一般的广版大约是13分钟左右,普列文把它拉长到16分钟,却显得更阴暗,更毛骨悚然。最后一个乐章结尾的重击犹如在拳击擂台上活生生地把一个8尺大汉KO。录音与制作群也都是当时欧洲业界的顶尖高手,没话说!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特米尔卡诺夫 / 圣彼得堡爱乐
Temirkanov / St.Petersberg Philharmonic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是肖五,怎么没有提到俄国的穆拉文斯基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因为是名盘,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不需要浪费篇幅,介绍一些大家可能没听过的才有意义!特米尔卡诺夫的俄罗斯作品几乎没让人失望过,而且说心里话,他接手圣彼得堡爱乐之后,真的不比穆拉文斯基差,乐团的水平依在,只是风格不同,如果要说火候欠缺的话,那是RCA唱片公司录音的问题。只要是听过他现场和 Melodyia 版本的发烧友都知道这是实话。

纵然录音逊色,但我还是要把这张推荐出来,理由是大师的诠释值得一听。俄罗斯乐团的“野味”依在,但他不像60年代如穆拉文斯基酷似坦克般巅狂地碾压过去,而是犹如部队般慢慢地深入,如同轰炸机从高空俯冲地面得轰炸,有老肖爆破性的震撼,也有对当时社会的空虚与茫然。虽然有时候耳朵会对录音效果不满,不过专注在指挥的诠释上还是有所收获,值得的!

德米特耶夫 / 列宁格勒交响乐团
Dimitriev / Leningrad Symphony Orchestra


这是一张肖五的黑马,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西方出现过,到目前为止知道的人依然不多。

一般在欧美的城市里面都会有至少2个乐团,交响乐团和爱乐乐团,只要其中一个乐团被高举,另一个乐团就会默默无名,这是常态。很少像伦敦、柏林这两个地方可以同时有好几个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歌剧院,并同时保持高水准的演出与名气一直承传下去。有几个比较特别的城市,虽然唯独一个交响乐团有名,并且有地方代表性的名望在当地一枝独秀,可是当地的古典音乐气氛浓厚,音乐高手多,有很多默默无闻的音乐团体,持有着极高的水平。类似这种地方像纽约、芝加哥、波士顿、慕尼黑、布拉格、莫斯科、圣彼得堡(前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生存的其中一个团体,它栖息于圣彼得堡,在列宁格勒爱乐的淫威下存活着,演奏员、乐器、经费都比不上列宁格勒爱乐,却留下了一些不朽的历史性录音。要说穆拉文斯基驾驭的列宁格勒爱乐是山头怒吼的狮王,德米特耶夫棒下的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就是一头灵活的野豹,如果你喜欢富特文格勒和比切姆指挥时用的“抢版”,在这张录音可以让你听个够,听得出神入化直到叹为观止!

听肖斯塔科维奇(十一) 第5号交响曲_视听前线
浏览 480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