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意式摩卡壶:标准的浓郁醇香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胶囊咖啡:你与咖啡的距离只有20秒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手冲咖啡:细节决定一切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意式摩卡壶:标准的浓郁醇香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法式滤压咖啡:简单速成的入门选择
- 有咖啡的音乐 有音乐的咖啡(3)咖啡冲煮随心选 | 土耳其咖啡:粗犷、原始而神秘的体 …
简介:*专题封面图 Photo by LUFANG CAO on Unsplash 意式摩卡壶:标准的浓郁醇香 1933年,意大利人阿方索·比乐蒂观察到妻子当时使用的洗衣机,其结构是中间有一根金属的管子,将加热后的肥皂水从洗衣机的底部吸上来再 ...
*专题封面图 Photo by LUFANG CAO on Unsplash
意式摩卡壶:标准的浓郁醇香
1933年,意大利人阿方索·比乐蒂观察到妻子当时使用的洗衣机,其结构是中间有一根金属的管子,将加热后的肥皂水从洗衣机的底部吸上来再喷到衣服的上方,于是他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利用蒸汽压力萃取咖啡的家用摩卡壶。意大利人十分钟爱咖啡,每天要摄入6-7杯咖啡,可在咖啡馆喝咖啡日积月累下来花销巨大。摩卡壶这一发明革新了意大利人短时间内利用高压力萃取咖啡液的原始制咖方式,使咖啡制作变得简单方便,而且消费成本大幅降低,因此,摩卡壶逐渐在意大利家庭中得到普及,后来发展成为意大利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咖啡器具。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爱在罗马》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几乎每个意大利人的早晨都是被摩卡壶和咖啡叫醒的。”这句台词形容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实非虚言,而且“每个热爱咖啡的人都该有一支银光闪闪的摩卡壶”,也是咖啡文化圈里的一句流行语。摩卡壶一般为铝制或者不锈钢制,分为上中下结构,下座是盛水的水槽,中间的粉槽盛放咖啡粉,上座盛放萃取后的咖啡液,三者之间有导管联通。它的冲煮原理是通过加热下壶中的水,使之沸腾变成蒸气,利用蒸气的压力将水推升至导管进入粉槽而萃取咖啡液,再继续通过导管推升到上壶聚合流出。摩卡壶做出的咖啡是一种浓缩式的萃取,还原了原始意大利咖啡Espresso的浓度和风味。由于意大利咖啡为中深度烘焙,相对于手冲咖啡和美式咖啡的清淡,摩卡壶冲煮出来的咖啡比较浓郁,富有醇厚的焦烤芳香。而最可贵的是,摩卡壶具的出品品质趋于标准化,只需固定调整好咖啡豆的研磨粗细度,无论是咖啡老饕还是初入门的初哥,来操作同一台摩卡壶具,冲煮出来的咖啡品质别无二致,无需担心其浓度和火候是否有差异。另外,摩卡壶具价格非常低廉,以国际大牌比乐蒂(以摩卡壶发明者命名)的产品系列为例,200元人民币已经可以买到品质上佳的壶具,配搭研磨器和小型电陶炉,400元不到已经足以配齐一套标准的意式咖啡冲煮系统,从此成为手磨咖啡的用户,焦糖玛奇朵、拿铁、Espresso、拉花等等这些玩法触手可及,对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可谓极具吸引力。
这一部分推荐给大家的唱片,是柔和爵士乐流派创始人之一的小格罗弗·华盛顿在1980年录制出版的专辑《醇酒光影》(编号:ELEKTRA AMCY-3021)。虽然这并不是意大利音乐家的作品,但是它无敌的亲和力,以及不挑器材系统,非常易播得好声的特点,和摩卡壶冲泡咖啡十分相似。很多所谓的发烧测试碟,对器材系统要求甚高,稍有差池重播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这样的发烧碟虽然厉害,但是对部分低端系统用家而言也是“折磨”,远不如《醇酒光影》这种唱片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欣赏起来毫无压力。小格罗弗·华盛顿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法罗市,母亲是教堂唱诗班成员,父亲是一位老爵士乐留声机唱片收藏家,也是一位萨克斯风演奏家,所以他是听着伟大的爵士歌手和大乐队领袖班尼·古德曼、弗莱彻·亨德森等人的音乐长大的。8岁时父亲送给小格罗弗一只萨克斯风,他与这种乐器就此结缘。1967年,小格罗弗·华盛顿来到了费城,在七八十年代他创作了一些令人难忘的热门作品,此外,他还经常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表演,包括比尔·威瑟斯和菲利斯·海曼等名家,1973年他的专辑《Soul Box》更是成为了全球萨克斯风乐迷的指标收藏品。小格罗弗·华盛顿的演奏风格包容了Jazz、R&B、Pop,不但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更在“Smooth Jazz”时期成为领军人物。这张《醇酒光影》专辑是他最畅销且录音最佳的个人作品,虽然迄今已时隔四十余年,但是音乐听起来依然时髦流畅,电子音乐元素占据的比例不小,却丝毫没有抢走原声乐器的风采,音乐的编排轻盈自然,是顶尖的融合爵士乐。这张专辑的录音也和演奏一样自然,而且平衡感良好,欣赏者在完全意识不到上佳录音的同时专注于音乐家们完美的表演,为美不胜收的音乐赞叹陶醉。
浏览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