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照亮音乐史的单声道录音 | 重温夜上海的灯红酒绿
简介:在时下音乐圈里,翻唱之风虽然仍然盛行,但是号召力已经开始回落,这表明消费者也在慢慢认识到,唱片公司一窝蜂起来搞的这些低成本的翻唱音乐,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的音乐价值。我们可以预见,翻唱之风刮过之后,除了 ...
在时下音乐圈里,翻唱之风虽然仍然盛行,但是号召力已经开始回落,这表明消费者也在慢慢认识到,唱片公司一窝蜂起来搞的这些低成本的翻唱音乐,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的音乐价值。我们可以预见,翻唱之风刮过之后,除了留给人们去思考“老歌究竟应该怎么来翻唱/奏”之外,在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提高了原唱音乐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不过七十多年的历史,它产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期间经历或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另一个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以“大上海”为基地辐射全国,作品大量采用、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同时也融入了本土的民间音乐元素。在这一时期,诞生了黎锦晖、姚敏、聂耳、贺绿汀、刘雪庵等一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也诞生了周璇、白光、严华、李香兰等深受欢迎的歌星。周璇是这个流行音乐历史上第一代歌星中的代表性人物,她1920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被舅父拐卖到江苏省金坛县一带,后来被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改名为王小红。不久,养母欧阳玉珍改嫁给上海一名工人,就将她送给住在上海北京东路一户姓周的人家。周璇1932年从艺,生前一共拍摄了43部影片,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马路天使》《忆江南》《夜店》《清宫秘史》等。与此同时她还灌录唱片,其演唱的《花好月圆》《采摈榔》《天涯歌女》《夜上海》《四季歌》等在当时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她成为了当时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流行歌星。
由于周璇所处的时代关系,致使她传世的录音都是单声道的。而近年来中国内地市面上所见的她录音的再版CD,大多制作粗劣,音质水准差强人意。星文文化传播公司推出的一张周璇经典录音的再版CD——《与故人周璇于沙场上》,采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周璇在英商百代公司推出的LP原始模版转录而成,而且过程中经由著名录音师LEO冯进行重新混音处理,因此,当年一经上市就在发烧圈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提及这张唱片的得名还是有一番典故的,话说当年周璇和伙伴们在舞台上演出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在终场时,她领头高唱主题曲《民族之光》,明月歌舞社的发起人黎锦晖先生笑着鼓励她:“小红,你歌中这一句‘与敌人周璇于沙场之上’唱得真好,是你进明月社以来唱得最好的一句。你正好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于是周璇这个艺名从此跟随她到终年。《与故人周璇于沙场上》这张CD(编号:星文文化传播公司SWJY-0044)共收录周璇首本名曲18首,除开上述提到的那些之外,还包括《襟上一朵花》《花样的年华》《五月的风》《拷红》等佳作。
LEO的处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修旧如旧,碟中的这些歌曲经过翻新之后,信噪比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且背景噪音显著降低,单声道录音常见的高频的尖利“刺”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这些老录音仍然保持了那个年代特有的韵味,人声固有的失真虽然只能作有限的改善,但是声音的中频感染力却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总的说来,这张再版唱片将旧有母带的品质作了最大限度地还原,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周璇的歌曲,一向是热门的翻唱曲目,如今听过韵味无穷的原唱版本,也许你会发现:如今市面上绝大多数翻唱版本,只是得其形而非得其髓。
浏览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