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n哥谈黑胶(6) 唱臂的基本分类

原作者: 阿毕

简介:前几期已经分别介绍了唱盘、唱头和唱放,这期我们就来介绍唱臂。唱臂,往往在发烧友心目中并不是太重要,其实不然,唱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搭载唱头,让唱头工作在稳定、正确的环境中拾取黑胶唱片中的信号。另外,唱臂 ...
前几期已经分别介绍了唱盘、唱头和唱放,这期我们就来介绍唱臂。唱臂,往往在发烧友心目中并不是太重要,其实不然,唱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搭载唱头,让唱头工作在稳定、正确的环境中拾取黑胶唱片中的信号。另外,唱臂也是在黑胶系统中关系到能否正确循迹、让唱针拾取最正确信号的关键部件!因此,唱臂的选择对于整个系统的表现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唱臂的循迹工作方式
依照唱臂的循迹工作方式可以分为承轴式(或称支轴式)与正切式两种。

●正切式唱臂的优缺点

首先来说说正切臂,理论上最为理想的是正切臂,这是和制作黑胶母盘的工序有关。因为制作黑胶母盘的时候,刻盘机的刻片刀是装在正切方向的摇臂上的,刻刀是沿着半径的直线从外圈到内圈进行刻制。重播黑胶碟的时候使用正切臂的话,唱头的循迹运动也是沿着刻片时的半径直线,从而达到拾取信号的最佳状况。

既然正切臂这么好,大家为什么不选用正切臂?Ken哥解释道:“正切臂虽然理论上是最好,但都是有利有弊。首先,如果正切臂能够非常准确地沿着唱片的半径循迹的话,其误差几乎为零;但安装此类唱臂时,必须做到每点位置相当准确,否则就从第一轨至最尾一轨拾讯时都是错的!换然之,只要半点的偏离,那就全部都出现误差。

而且大部分正切臂的设计都只有一边的支撑力,因此唱头偏位的机会相对大些!

其次是正切臂的臂管本身没有支点关系,唱头在唱片上循行的阻力会比轴承臂大,对唱头针杆的柔顺度要求好高。因此最理想的正切臂做法是气浮式设计,将臂管内充气,做成唱头横行循轨时把阻力减至最低。但这样必须使用气泵不断充气,工作时会产生噪音,也不是理想的做法。若用磁极排斥特性,做成磁浮式计设的话, 磁浮会产生磁力,而且太接近唱头,构成唱头在拾讯上的一大干扰。

然后几位同学不禁提出疑问:“有没有一支不需要气浮或磁浮就能使用的正切臂?”Ken哥回答:“有,我还听过玩过。牌子就不透露了,它不需要辅助设备就能直接使用。但它对唱头的要求非常高,唱头的柔顺度以及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很多唱头是不能使用的。至于声音嘛,这个就真的见仁见智了。”

奥地利EAT的E-Go单点式12英寸唱臂

●承轴式唱臂的优缺点

说回承轴式唱臂,承轴式唱臂是以旋转唱臂支轴的方式,以弧形划过转盘上方。这时,几位同学向Ken哥提问:“是不是唱臂越长越好?”Ken哥回答:“理论上的确是,其实道理很简单,找一个圆规,在同圆心下,用一长一短两个不同的半径画圆,你会发现大圆的弧度比小圆的弧度小?弧度越小就越接近直线,因此它的误差越小。不过,虽然说唱臂越长越好,但市面上销售的通常都是9至12英寸之间,用家也只能选择这几个长度了。当然,某些发烧友自制的22英寸甚至更长的就另当别论了。”

这时,几位同学又提出了疑问:“既然划过唱片表面的是弧线,那就有循迹误差咯?”Ken哥回答:“是的,这就需要在此类唱臂的臂管加入补偿角,因此不少唱臂的前端是做成弯曲的形状,达到缩小循轨误差的目的。因有了这个补偿角的关系,把唱臂向转盘的中心点(即是由右至左)拨到尽头,你会发现用作安装唱头的臂管前端位置已超过转盘的中轴。我们称这个为超距(Overhang)——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厂方都会决定它的臂距(Mounting Distance)—— 即是转盘的中轴与唱臂承轴中心点之直线距离,也就是用来确定唱臂安装在唱盘上指定位置的最重要数据。这个基础数据不管是正切或轴承,甚至其它设计的唱臂都适用,亦是安装唱臂于黑胶盘上的第一个条件,若这距离有出错,其它的调校数据都不会准确,故要切记。

另一个的长度叫:有效距(Effective Length,即由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说明安装唱头有臂上的正确位置。这个有效距就是:臂距+超距,而加入超距这种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安装唱头有效长度。超距是经唱臂的补偿角计算出来的数据,一般以上三个重要的距离数据在唱臂的说明书中都可找到,玩家必须多留意。

●承轴式唱臂的分类

一般来说,承轴式的唱臂,其轴承的摩擦力(或称阻力)做得越少的话,其循迹能力也就越好。承轴式唱臂基本可分两个类型,最普遍的就是轴承(Bearing)唱臂,另外一种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单点式唱臂。轴承唱臂,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采用轴承以及轴承套的设计,这样能够让唱臂增加其向外到内的摆动能力。

至于单点设计,故名思义,承托连上臂管末端和底座只靠单一点的小轴,目的是以更细小的接触点来取得平衡。

承轴式唱臂轴与轴套之间的接触面则比较大,在循迹的过程中不会容易左右倾斜,但因此而摩擦力较大。单点式唱臂,则只有一点的接触面关系,摩擦力较小,循轨能力得以增强;但这样会导致循迹过程中可能会左右倾斜,而且关乎到唱头方位角(Azimuth)的调校了,因此,大部分单点唱臂会有各自方式的调节设计以应对这种情况,如果发烧友玩唱臂比较熟悉的话,这是不成问题的。另一方面,轴承唱臂很多都不能轻易让大家调校方位角的,而单点式唱臂则可以。但对于刚入门的发烧友来说,Ken哥则建议选购轴承唱臂。

●动态平衡以及静态平衡
另外,轴承唱臂也分两大类:动态平衡臂以及静态平衡臂。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唱臂后端一般都有一个重力陀,用于平衡整支唱臂和唱头及给唱头施加针压(Tracking Force),静态臂就是通过调整重力陀在臂管的位置来平衡整支唱臂,同时还利用此重陀来调校针压。因调整好之后是固定的,因此称之为静态平衡臂。而动态平衡臂后端的重力陀当调校好唱臂(安装了唱头后)的水平,陀的位置便固定下来,而唱头和重力陀两头的重量是平衡的,施加针压的话则需要在轴承旁边的小拉杆进行调整,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唱臂内部的弹簧、鱼丝等物料,给唱臂前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而这拉力会在唱头在唱片上走动时产生一定变化, 例如唱片部份位置弯曲所引致在循轨针杆会受的不同压力。因此称之为动态平衡。一般人会认同动态臂的效果会优胜些,当然也需要看唱臂的价格、阁下的系统以及喜好而定。


Ortofon最新的RSG 309唱臂,属“动态”与“静态”平衡可切换或混合使用的12英寸唱臂
还有一种是当重陀调好唱臂与唱头的平衡后, 重陀及臂内的弹簧同时施加针压,比例随自己喜欢而获取最佳的针压效果,简称它为动/静平衡混合型。

最后,又有新的问题向Ken哥请教:“那么不同材质的唱臂会对声音有影响么?”Ken哥回答:“其实这个跟前面介绍到的唱头外壳材质、转盘的材质,不同材质所的共振所产生的影响是同一个原理。首先,用于制作唱臂的材质不能太重,太重会影响循迹;其次是硬度要足够,越硬的材质才能更好地避免共振的产生。”

这堂课的时间又差不多了,读者朋友可以先消化一下唱臂的基本分类。下期将会和大家介绍基音共振频率的计算方式,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关系。有兴趣的朋友敬请密切留意。

浏览 5,644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