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6年11月19日,在达人新专辑“精彩中央院”系列《高参、谭小棠奏鸣曲集》的介绍告一段落的时候,大家都转向了小提琴家高参,开始“八卦”起了这一位年轻小提琴家的日常。 Q:看你之前的唱片,发现小品、协奏曲 ...
2016年11月19日,在达人艺典新专辑“精彩中央院”系列《高参、谭小棠奏鸣曲集》的介绍告一段落的时候,大家都转向了小提琴家高参,开始“八卦”起了这一位年轻小提琴家的日常。
Q:看你之前的唱片,发现小品、协奏曲、奏鸣曲等等的作品都有,你比较喜欢哪些曲子呢?
高参:其实我都比较喜欢,因为它们都是不一样的作品。好的音乐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有一个相对全面的积累,像是马友友、帕尔曼,他们在所有的领域都有接触,这也是一个专业音乐家的要求。有些音乐家只演协奏曲、或者只能够演无伴奏的音乐、或者只演炫技性的作品,这在上一世纪是可以的,就像钢琴家古尔德,他基本都是演奏无伴奏类的作品,而且协奏曲类还受到了乐评人的打击。但是在今天你见到的成功的音乐家都是全面性发展的。
高参:我经常会听其他人的演出。我从小就是特别爱听音乐会的人,当时的黄老教授说我是一个“享乐”的人。我喜欢听音乐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下课去和宿舍的人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永远都是戴着耳机在听Walkman。他们会觉得我是一个怪人,也不跟别人说话。我从小就买很多唱片,基本上老一辈的、老老一辈的,青年的或中年的音乐家我都会去听,只要符合我的标准的我都会去听。
至于像是国内的年轻音乐家,我们基本都在微信上有联系,而大家都喜欢发自己的排练小视频,这样就不由地听到了不少的音乐了。还有我们小学、中学等等每年的聚会啊,大家会聚在一起同台演出。其实这个是很好的事情,这能让大家相互间有了解。
高参:我还是比较偏向于老一辈的大师,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三位小提琴家分别是米尔斯坦、海菲兹和奥依斯特拉赫。我觉得米尔斯坦和海菲兹在精神领域上非常地高。我小的时候其实跟小提琴是有距离的,而且我也不希望成为音乐家,我爸爸第一次跟我说要成为音乐家的时候把我吓哭了,因为那时候我以为音乐家就要像贝多芬画像中那样“披头散发”、那种“疯魔”的感觉。那时候我是想成为一名行走江湖的“剑客”,成为一名武林高手,这跟我的“梦想”差太多了。然后到了我初中的时候,黄老教授给我听了米尔斯坦的演奏,那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完全没有想到原来音乐能达到那种境界,用小提琴能达到那种境界。这吸引了我,让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以前的我只喜欢音乐,什么音乐都喜欢,但让我演奏音乐并没有什么太多想法,而这次感受打破了我心目中音乐和小提琴的界限——我爱音乐,我爱小提琴,我要成为一个能演奏如此音乐的演奏家。
很多音乐大师他们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生与死的体验。我觉得有这样生活经验的人演奏的音乐的丰富性是不一样的。就像现在的小提琴大师穆特,她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很冷漠,不会跟台下的观众交流,在上海演出的时候遇到观众用手机拍照,她会用琴弓指着他说:“你出去,你不出去我就不演奏了。”但是在欧洲我们同台演出的时候并不是这样,而最近在国家大剧院加演《辛特勒的名单》的时候,她像个小女孩一样问观众:“你们准备好了吗?”其实她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所以这个时代的音乐家和旧时代的是不一样的,现在的音乐家基本上生活都比较简单纯粹,不像以前的音乐家那样经历很多的磨难。对我来说,现在的大师或者音乐家的音乐会比较“简单”,所以我喜欢旧时候音乐家的音乐,有那种内容的“厚重感”。
浏览 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