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音乐大事纪 | 首登《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音乐家
自从问世以来,《蓝色狂想曲》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世界各地都经常响起它幽默动听的旋律。即便是在古老的东方国度中国,该曲的上演机会也非常多,可见该曲的受众面早已跨越了地域、文化、种族的界限。
不仅是政治以及科技,在2025年的今天,如果我们回到100年前,也会发现当年的音乐领域同样有一些足以改变或者影响后世的重要事件
自从问世以来,《蓝色狂想曲》就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在世界各地都经常响起它幽默动听的旋律。即便是在古老的东方国度中国,该曲的上演机会也非常多,可见该曲的受众面早已跨越了地域、文化、种族的界限。
自1977年至1984年间,荷兰指挥大师海汀克分别指挥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管弦乐团和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在DECCA公司灌录了由11张CD组成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这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最受好评、获奖无数的肖氏交响曲全集录音之一,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有很高的水准。
浪漫主义音乐余晖笼罩之下的萨蒂成为了时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他的音乐以简单的旋律、神秘的风格、怪异的曲名、千姿百态的意象,投射出其内心的孤独与迷惘,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显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
路易演唱时的音色逼真度高,情感饱满且细节丰富,人声的立体感十分强烈。而他的小号吹奏也富于金属质感,虽然不至于口水花四溅般夸张渲染,但是借由高段位音响的还原,清晰丰满的音色,在发烧效果上有本质性的吸引力。
在《法国风情》和《环游世界》两张唱片的三十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保罗·莫里哀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能巧妙的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连接的途径,形成了他那将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节奏和明朗的气氛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